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读西游,余少镭说
查看: 8552|回复: 1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西游,余少镭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1-3 14: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6-1-3 14:57 编辑


       若问西游取经团队中谁最消极谁最悲观,十有八个,都会回答“猪八戒”。但是,你只要将原著翻透,就不难发现,取经路上,猪八戒的畏难情绪和悲观言论,比唐僧明显要少。也就是说,唐僧,才是取经团队里最消极最悲观的人。
       偏偏他还是领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1-3 14:08 |只看该作者


        本来,刚上路时,唐僧对完成取经任务也是信心爆棚的。当时他出了长安,第一站夜宿法门寺,当法门寺众僧说西天取经“水远山高”、“峻岭陡崖难度”,且“路多虎豹”、“毒魔恶怪难降”时,“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众僧不解,问其意,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第十三回)斩钉截铁有没有?差点又让我们相信佛门成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有没有?
       问题是,刚过了两回,到了第十五回,“特殊材料”就原形毕露了。那是收了猴子之后,走到鹰愁涧,坐骑被小白龙吃了,当时唐僧便大哭起来:“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搞得猴子实在忍不住,直接便开骂:“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
       “脓包”二字,当头棒喝——你见过有人这么当面骂师父的么?这话的严重性,等同于欺师灭祖。唐僧不是刚学会紧箍咒吗?赶紧念死这个逆徒啊!他倒是学乖了,把猴子念死,自己恐怕也得死。所以,当猴子骂完他之后,说“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时,“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这下搞得猴子更怒了,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忒不济”也是脓包之意。估计这时候猴子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要跟着如此脓包的师父走漫漫西行路,还不如在五行山下再压几百年;本来都离开了,悔不该喝了龙王的心灵鸡汤去而复返,一路上就算不被妖怪杀死,也会被这脓包烦死!所以,气不打一处来,一骂再骂,还是“难息怒”。若不是忌惮他会念紧箍咒,只怕又将如意棒掏出来,兜头就打了。

       猴子这么骂师父,神佛们知道吗?当然知道。别忘了,半空中还有被派来暗中保护唐僧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说是保护,肯定也带有监视的任务。当他们听到猴子在骂师父时,也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句:“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一句假惺惺的指责都没有,估计也是在空中看到唐僧这么怂,实在不像样,又不好说什么,这才出言相劝。

        曾经壮志豪情直冲云霄的唐三藏,刚踏上取经之路,一个像样的妖怪都还没遇到过呢,就已经怕成这个样子,如他自己所说,这后面的“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待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打骂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及畏难情绪,使心理障碍加重。像猴子这么毫不留情地骂师父,已够狠了,但效果非常有限。怎么办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3 14:09 |只看该作者

       这时候,西游路上最浓的一煲鸡汤,适时地出现了。
       第十九回,在收了八戒之后,突然插进来一个看似跟故事发展没什么关系的情节: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当时师徒三人离了高老庄,一路往西,有两个月平安无事。到了乌斯藏界,迎面是一座高山,八戒事先就知道,山上有一位乌巢禅师,像鸟一样在树上筑巢而居,他竟然是八戒的老相熟,还曾经劝八戒跟他修行,但八戒没答应他。唐僧一见乌巢禅师,第一句话就问西天还有多远,乌巢跟他说实话,远着呢,但是,“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请注意,这里乌巢说的“魔瘴难消”,跟唐僧之前在法门寺信誓旦旦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是一个道理。只是唐僧虽明此理,却仍是消不了魔瘴,咋办呢?别急,乌巢说了,“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于是就“口诵传之”。

       各位观众,这里不得不也插入几句正史:这所谓的《多心经》,原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俗简称《心经》,是大乘般若经系列中最为简明扼要但又是精髓所在的经典。自三国时吴·支谦开始,最少有十一个汉译版本,其中在唐朝,就至少有八位高僧大德翻译过。而今天流传最广的版本,即小说中乌巢禅师所说的“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的版本,恰恰正是唐玄奘从印度回来后所翻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3 14:10 |只看该作者

       当然,正史归正史,小说归小说,若混为一谈,就变成了乌巢禅师将唐僧后来自己翻译的心经提前传授给唐僧——是不是有时空错乱的感觉?所以,扯小说,先不管正史,按小说所载,知道是乌巢将心经传给唐僧就是了。
       这心经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乌巢说了,“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也就是说,一念心经,所有的“挂碍”、“恐怖”、“颠倒梦想”,就通通远离。那么,唐僧记住了没有?“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
       看来这心经鸡汤,比心灵鸡汤更有效——看破,看开,放下,彻悟六根所感之六识皆为无常,就可以避免无明之烦恼,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到达极乐彼岸。
        唐僧倒是都记住了,有用吗?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3 14:12 |只看该作者

       有用,但药效不能持久,必须日服一碗,方能阻遏魔瘴的随时发作。
       谁给他服用?悟空。
       且看第三十二回。这一回的故事,发生在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而被唐僧再次赶走,又被猪八戒激将回来收妖之后,取经团队过了宝象国——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路。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恐有虎狼阻挡”,唐僧这“恐”字一出,悟空就知道,他又起魔瘴了,赶紧给他服心经。当然,猴子这碗鸡汤里面,除了心经,还有自己加的鸡精,就是那句“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为什么说它是鸡精?拜托,佛教所追求者,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何来的“人上人”?凡夫俗子才想当人上人好不好?这一句,正是龙王喂给他的“圯桥进履”汤的汤渣呢。当然了,鸡精之外,也加进了一颗定心丸:“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

       可以想象,这碗成分复杂的鸡汤里面,起作用的,应该是这颗定心丸。因为唐僧刚经历过失去悟空的日子,知道离了他不行,师徒小别胜新婚,悟空就是师父可靠的港湾嘛。
       只是,鸡汤喝下,好像还是不怎么顶用:“长老勒回马道:我当年奉旨出长安,只忆西来拜佛颜。舍利国中金象彩,浮屠塔里玉毫斑。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3 14:14 |只看该作者

        “几时能够此身闲”?唐僧的意思,就算你能保我安全,但我天天这么雪山草地的走,累得像条狗,猴年马月才能歇一歇啊!这时,“行者闻说,笑呵呵道: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
       “万缘都罢,诸法皆空”才能闲下来,猴子最后舀的这一勺,又是心经的料了。到这里,这碗鸡汤才的药效才真正出来了,“长老闻言,只得乐以忘忧”。
类似的鸡汤,在第四十三回、第四十七回、第八十回里面,唐僧多次魔瘴发作的时候,猴子都适时拿出来喂他,如四十三回的“功到自然成哩”;八十回的“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等,离不开吃苦、坚持这些励志鸡精。
      
     到了八十五回,过了灭法国,忽见一座高山阻路,唐僧的魔瘴又发作了——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三藏道:“休言无事。我看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各位,这时候西游都快到尾声了,再怎么可怕的妖魔鬼怪都经过了,还这么一看高山有凶气就“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这都已经不是一般的脓包,而是吹弹得破的大脓包了。还好,这时的猴子,也知道这场折磨快到尽头了,人也变得温柔起来,又拿心经喂他: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这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心经,本来是乌巢传授给唐僧的,西游路上,该由唐僧开解三徒才是,事实却反过来,一路都是猴子在鸡汤师父。可见,越脓包越需要浓鸡汤,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信,你到朋友圈印证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3 14:1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3 14:16 |只看该作者
      网传广电总局出台新规定:卫视剧不许出现人工流产,剧名不许有性暗示,建国以后的动物不许修炼成精。规定不知信源,但广大人民群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网上网下喜大普奔。
      现在,我们以《西游记》为例,说明这些规定为什么充满正能量。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3 14:18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取经团队来到西梁女国,子母河边,唐僧八戒口渴,舀了一钵河水,师徒两人干了。“不上半个时辰”,两人同时有妊辰反应,“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原来,这西梁女国尽是女人,这里的人要繁殖后代,“但得年登二十岁以上,方敢去吃那河里水。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也就是说,这子母河水,专治不孕不育,充分证明了众生皆有母性这个伟大构想。

       有胎了咋办?生呗,山高皇帝远,又不用准生证,再生个小和尚加一头小猪,萌萌哒,把西天取经变成“爸爸去哪儿”,收视率绝对上升几十个百分点——想得美,还是八戒周全,你看他“扭腰撒胯的哼道”:“要生孩子,我们男身,那里开得产门?如何脱得出来。”这时悟空有办法了,笑道:“古人云,瓜熟蒂落,若到那个时节,一定从胁下裂个窟窿,钻出来也。”还别说,猴子这真不是风凉话,据佛经记载,当年净饭王的老婆摩耶夫人,就是从胁下把释迦牟尼生出来的。佛母可以这么生产,佛弟子有样学样,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好,现在问题又来了:唐僧八戒坐月子,悟空沙僧这俩怪蜀黍照顾得了吗?也不是不可以,书中暗表,悟空沙僧这两位神人,对接生及产后护理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不信且看:八戒被阵痛弄哭时,沙僧安慰道:“二哥,既知摧阵疼,不要扭动,只恐挤破浆泡耳。”最后胎打下来,八戒说要洗澡,沙僧就说:“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悟空呢,当唐僧刚打了胎,想到静处小个便时,他便关心地说:“师父啊,切莫出风地里去。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来一个:孩子生下来,谁来喂奶?谁来换屎尿片?还有,一个唐僧肉就让那么多妖怪魂牵梦绕了,再来一个粉嫩的小唐僧,更别说还有酥香可口的烤乳猪,这还不引得佛都跳墙?通天河喜欢吃小孩的金鱼精虽然被观音收回去了,比丘国还有一等着吃婴儿心肝的国王呢,到时悟空要保大还是保小?所以,这长征路上,妖魔鬼怪围追堵截,若跟那谁一样,想生就生想扔就扔,既不人道,也加重了沿路群众的生活负担。那咋整?还是唐僧有专业知识,当时他一边阵痛,一边对收留他们的一位婆婆哼哼道:“婆婆啊,你这里可有医家?教我徒弟去买一贴堕胎药吃了,打下胎来罢。”要不还得说,唐僧在金山寺这十八年,真没白呆。

        取经团队达成共识,就像那著名的标语所说,“打下来,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当然,空喊口号是不够的,还得落到实处,现在,问题真的来了:人工流产哪家强?婆婆答:解阳山上落胎泉。于是,孙悟空大战如意真仙,最后在沙僧帮助下,偷到了落胎泉水,帮师父师弟做了无痛人流,为取经团队赢得了“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你说,如此毁三观的情节,不禁那还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3 14:21 |只看该作者

       再说性暗示,先列举一下几个回目: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第九十三回《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等会,擦下鼻血先)

      以上回目,根本就不是什么性暗示,赤果果的性渲染有没有?更可恨的是,回目写得纸巾指数这么高,点开来看,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情乱性从因爱欲”那一回,讲的是孙悟空去要饭,猪八戒误入金兜洞,偷了三件纳锦背心,师徒仨被青牛精抓了,悟空去找妖怪要人,不但打不过它,连棒棒都被收了。拜托,你倒给我说说看,这一回里面,情在哪性在哪爱欲在哪?连个妖怪都是头骟过的雄牛好不好。

       问专家,专家说了,“爱欲”指的是贪欲,猪八戒被它所驱使,迷失了真我,才会上那魔头的当,谁让你一看到情、性、欲这三字就十指大动了?(那谁,别拦我,我一砖头拍死那姓吴的标题党)

       OK,这一回算我栽了。接下来,“色邪淫戏唐三藏”,蝎子精化身美女,把唐三藏掳到洞里,就要霸王硬上弓——这该有戏了吧?天可怜见,那蝎子精原来也是一口炮党,先是拿人肉包子跟唐三藏玩暧昧,被猴子搅局后,将猴子蜇跑,把和尚直接弄上床。这下该抓紧时间把和尚办了吧?她偏不,还是要跟他玩YY文字游戏,对句联诗,“他两个散言碎语的,直斗到更深”,整得跟男女文艺青年卖淫嫖娼似的,有这闲工夫,直接扑倒,再使一招观音坐莲,还怕和尚不乖乖缴械?
       后面那几回,也都是干打雷不下雨的游戏。金鼻白毛老鼠精、玉兔精,一个个都是文艺女青年范儿,暗示有余,主动不足,最后都是约炮不成把命都搭上。而最香艳的盘丝洞,由最有男人味的八戒出镜,濯垢泉里,七个全裸的美女活色生香,哥们儿变条鲇鱼下水,也“只在那腿裆里乱钻”,擦擦边球,点到即止,真让人替他干着急——尼玛你是猪八戒啊,又不是大禹,玩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病啊!用网络热语来说:“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惨痛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不以性细节为内容的性标题都是耍流氓。辜负了人民群众,就是辜负了这个时代,因为这样而被禁,一点也不冤。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1-3 14:23 |只看该作者


       小说中,神仙居住之地不叫国,而叫天庭。天庭是何时形成的,没说,但玉帝是在什么时候当上天庭最高统治者的,却大致能算得出来。
       第七回,猴子在天宫闹得不可开交,玉帝没辙,只好请如来前来降妖。当时猴子向佛祖表述了他的政治理想:“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前两句,就是说天庭不能一人独裁;后两句,是说我够格当玉帝。这时如来鄙夷地说:“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此无极大道?”按如来的说法,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共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年。而人类的出现,大概是在四五百万年以前。往后倒推,不难算出,玉帝是在侏罗纪就开始修持的。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是什么?小朋友都知道答案:恐龙。也就是说,玉帝,极有可能是恐龙修炼成精,再经两亿多年,才熬成天庭最高领导人的。
有人类,才会有天庭,否则天庭便失去存在的意义。那么天庭成立之前有没有神仙呢?当然有,盘古、女娲、伏羲、共工、祝融等,这些都是比人类还早出现的神仙。

       天庭成立后,有没有动物成精呢?当然有。纵览全书,大部分妖精何时成的精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些可以肯定都是天庭成立后的。比如上文说过的青牛精,刚开始也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牛,等待它的,不外是长期劳作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最后还被庖丁给解剖掉的命运。万幸被老子选为坐骑,长期在老子胯下跟着老子干革命,最后被老子骑着出关,劳苦功高,随着老子升天变成太上老君,它才跟着一起进京——哦不,一起升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3 14:24 |只看该作者

       青牛之外,有确凿证据表明是在天庭成立后才由动物成精的妖怪,还有黄风怪(灵山脚下的黄毛貂鼠)、南山大王(艾叶花皮豹子精)、圣婴大王红孩儿(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生的)、灵感大王(南海池里的金鱼)、白骨精,等等。

       所有这些天庭成立后才由动物修炼成的妖精中,最最出名的,当然还是美猴王孙悟空。第一回写他一出世,“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帝受惊,即命俩探子千里眼和顺风耳追查,俩探子查清,汇报乃石卵化猴,玉帝大意,“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正是这一大意,埋下日后石猴大闹天宫、整个天庭政权差点被颠覆、玉帝差点被赶下宝座的隐患。
由此可见,天庭成立后才由动物修炼而成的妖精,是威胁天庭统治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禁止渲染这些妖精的事迹,其他动物才不会有样学样,甘心的当牛做马任人宰割,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有安定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西游记》非禁不可。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1-3 14:2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3 14:24 |只看该作者
      心灵鸡汤以荒谬的逻辑思维及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在中国忽悠了整整二十年,但随着人民群众越来越眼明心亮,心灵鸡汤早已露出心灵鸡精的本来面目,网友创作的大量直面现实的“反鸡汤”的出现,更是让心灵鸡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唾弃。
      现在大家都知道,“心灵鸡汤”这词,来源于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共同出版发行的同名系列书,但如果我说,中国古代早就有心灵鸡汤了,《西游记》里面也有不少,你信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3 14:26 |只看该作者

       第一回,猴子为求不老长生,离了花果山,在南赡部洲流浪八九年不遇,又飘到西牛贺洲地界,遍访多时,见一高山,登上没多久,便听到一樵子扯开嗓子唱歌。也怪,猴子不用翻译便听懂了,樵子唱的是: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歌唱的是樵夫的生活。用歌中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恬淡”,甚至不乏浪漫,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那么,樵夫的生活真的是这么巴适吗?只要脑袋不是石头做的,就能想象得出,当樵夫拼的是身体,每天翻山越岭的辛苦、分分钟邂逅毒虫猛兽的危险、卖不出去就没钱籴米的辛酸、年老体弱将无所依的担忧……上过初中吧,读过白居易的《卖炭翁》吧,都背过吧:“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怎一个惨字了得。樵夫卖薪,炭翁卖翁,境况都差不多。但这首歌,把樵夫的生活粉饰得一塌糊涂,让我们这些写不出稿子的苦逼专栏作家羡慕忌妒恨不得投笔从樵,也抡把斧子上山砍柴去。
       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1-3 14:28 |只看该作者


       那么,如此脱离人民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是谁创作的?樵夫自己吗?不是。且看,当猴子一听此歌,误认为歌者就是神仙之时——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也就是说,这首歌的原创作者,竟然是樵夫的神仙邻居,即将成为猴子师父的菩提祖师。
       作为一位神仙唱作者,菩提写这歌并教会樵夫唱的目的是什么?参加“中国好歌曲”大赛?卖给唱片公司收点版权费?当然不是,樵夫说了,菩提搞文艺创作的目的,是要他“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可见,这位神仙先生也是知道樵夫“家事劳苦”、有“日常烦恼”的,但作为一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动动手指头就能帮凡人邻居改善生活的事,他不干,偏偏写首歌,麻醉樵夫,并灌输给他一个观念:现在你已很幸福了,应该知足了。如此神仙,安的什么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1-3 14:30 |只看该作者

       中国著名鸡汤师于丹,在《时代病了》访谈节目中,跟一大学生有一个对话,将鸡汤术发挥到极致。
       当时那大学生问于大师:“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大师如是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于大师这话一出,那大学生立马说:“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顿时幸福感爆棚有没有。
       现在问题来了,于大师的话,回答了大学生的问题没有?
       那大学生的苦恼,是没钱没房子,经常吃朋友的饭却没能请朋友吃饭,在北京一无所有,所以他想让于大师给他指点人生:“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而于大师却避开问题,只是对那大学生说,你看你在北京有工作、有女朋友、有好人缘,怎么能说是一无所有呢?
       这话就相当于,樵夫去问菩提,说神仙啊,你看我整天上山砍柴,又辛苦又危险,砍下的柴卖不了几个钱,哪天卖不出去我母亲就得挨饿,将来我砍不了柴,老无所依,只有死路一条,你说咋整?菩提回答:“第一,有多少人想上山砍柴而不得,可是你天天砍,相当于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第二,有多少人从小父母双亡,而你还有一位爱你的母亲;第三,你每天都能砍那么多柴,说明你有一副健壮的身子骨;第四,如果有一天/你老无所依/就请人把你/埋在春天里/春天里……”于是,樵夫就既散心,又解困了。
        你说这是人话吗?哦对了,确实不是人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1-3 14:34 |只看该作者

       现在问题又来了:这些天上人间的神仙、大师们,为什么要用如此拙劣的鸡精去忽悠凡人?
       本专栏“西游解毒·动机篇”已分析过,神仙是不事生产的,日常所需的一切,基本就靠凡人的“香火”供养。也就是说,神仙们那可都是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凡人们作为纳税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他们有觉悟,尤其不能让他们有不公平的感觉,否则,只要凡人们停止香火供,天上的神仙就得饿死(别跟我说神仙不用吃饭哦)。要保证这一点,首先就得让纳税人觉得,“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于是,他们在天上天天琼浆玉液、龙肝凤髓,时不时还切一个蟠桃当果盘,吃完抹抹嘴告诉你,山珍海味吃了会三高,粗茶淡饭才有益健康;其实你要的不多,简简单单就好。
       现在你知道,神仙搞的文艺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吧?
       在崔健歌中,这种蒙蔽靠一块红布来实现:“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而在《西游记》中,神仙教唱的歌,就是那块红布。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被鸡汤了而相信自己很幸福的樵夫,一旦有人对他说:“你过着这么悲惨的生活,辛辛苦苦砍柴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年纪这么大了还娶不了老婆,逢年过节却还得拜神供香火,稍有不敬神就要降罪,这太不公平了!”他肯定会反驳你:“你懂个屁,我这叫恬淡。神仙才惨呢,你看那卷帘大将军,只是失手打破了玻璃盏,就被贬下凡来,还天天遭受酷刑!”
       没错,神仙的文艺就是这么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1-3 14:36 |只看该作者


       第九回一开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也有一位樵夫跟一位渔夫在歌颂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樵夫叫李定,渔翁叫张稍,“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即文艺渔樵是也。

       当时他们卖了鱼和柴,沽酒喝得半酣,张渔翁说:“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樵夫李定深以为然,都觉得幸福感满满的。接着,两人就为了到底是“水秀”好还是“山青”好而争执起来,这一争,便是十几首诗词,遑遑两千多字,把逍遥、淡薄、随缘这些古今鸡汤常用的鸡精,滚得鸡香四溢。

      泾河岸边渔樵以“比一比,看谁更幸福”为主题的赛诗会,确实是他们自发自觉的行为,并没有人拿着一支咪戳到他们面前问“你幸福吗”。所以,如果说灵台方寸山上的那位樵夫,还是被菩提洗脑洗得很幸福的话,泾河岸边的两位,简直就是“鸡汤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自干鸡了。

       赛诗会最后,以李定的一句“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压轴,发自肺腑地讴歌了神仙的英明领导,表达了幸福的东土人民真心感谢“神的恩情比海深”的心声。只是,会歇之后,两人“行到那分路之处,躬身作别”之时,真相来了:

        张稍道:“李兄啊,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遇虎遭害、遇浪翻江,两个词一下便把刚才还生活在天堂里的渔樵打下地狱,因为这正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危险。这就相当于两个自干五在网上唱双簧讴歌这个美好的时代,最后甲对乙说,你明天摆摊要注意提防城管。乙怒了,也说,我要是遇到城管,你家必被强拆!
       咣当一声,盛着满满鸡汤的锅,就这么被打翻了。

      《西游记》中被神仙给鸡汤了的,只有这些凡夫俗子吗?当然不是,请关注下篇《炖鸡儆猴》。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1-3 14:3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1-3 18:50 |只看该作者




       见识了神仙如何向凡人灌鸡汤之后(参见上篇《神仙也鸡汤》),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又是如何用鸡汤对曾经的反抗者进行洗脑的。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孙猴子被唐僧放出,保他上西天取经。过了两界山,遇六贼剪径,猴子兽性大发,杀了六贼。唐僧怪他杀生,“只管绪绪叨叨”地骂,骂得猴子顶唔顺,任性起来,撇下唐僧就掉头往东飞去——他没有先回花果山根据地,而是一筋斗翻到了东洋大海,向龙王“求钟茶吃”。

      请注意,东海龙王一见猴子,第一句话就是:“近闻得大圣难满,失贺!想必是重整仙山,复归古洞矣。”这话说明什么?说明猴子被放出来,龙王早就知道了。怎么知道的?不妨想想,这事除了唐僧和猴子,还有谁知道的?如来不用说,这一切都是他设计的——对了,观音。观音领佛旨去东土找取经人,经过五行山时就跟猴子谈好条件了:我去找人来,他会救你,但你得“秉教伽持,入我佛门”,被压怕的猴子当场就答应了。所以,猴子被唐僧放出来的消息,是且只能是观音散布的,至少也要“传达到县一级”嘛。

        龙王既然知道猴子被放出来了,能不知道他被谁放出来、放出来干嘛吗?当然知道。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明知故问呢?这就得说姜还是老的辣了,龙王一番铺陈,都是为了将早就准备好的鸡汤顺理成章地端出来。
       为什么说这锅鸡汤是“早就准备好”呢?你想,猴子被放出来,一举一动,便全都在如来观音的掌控之中。猴子杀贼被骂而撇下唐僧,翻个筋斗到东海找茶,观音完全可以抢在他前头,授意龙王对症下汤,忽悠猴子回归取经路。这也正好解释了,猴子喝完鸡汤别了龙王,“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观音又明知故问,最后再喂猴子一勺:“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

        龙王炖好的这锅海带鸡汤,就是著名的励志故事“圯桥进履”: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1-3 18:52 |只看该作者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着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我们先来化验一下这鸡汤的成分:如果说,黄石公第一次失履,可解释为人老腿脚不便所致,那么,张良为之取履,尚属正常的敬老之举;第二次失履,还能为他再取,只有雷锋才干得出来——肯定是因为跟拍的宣传干事第一个镜头拍得不好,必须补拍;两次之后,老人又失履,那就是大大的失礼了,解读为戏弄或侮辱也不为过,换个正常人,早就一走了之甚至动口动手了。张良就不,三次都取来,且“跪献于前”,“略无一倨傲怠慢之心”。
       这种异于常人的行为,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仙人故意试探他,就只能解释为“有闲就是任性”了。前不久各大媒体报道的那位神人老刘,在连续四个月的时间里,被骗子用电话诈骗了五十多万。据他自己说,被骗了七万时就发现上当了,这时他任起性来,“我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张良何尝不是这么想:我就是想看看,你到底能玩我几次!


       但是,所有拿“圯桥进履”来熬鸡汤的人,都不可能这么解读。他们要让喝汤者品尝到的,是励志,是成功学。如果说,孙猴子因受不了啰嗦而半途而废的行为,代表着缺乏耐性的失败者,那么,龙王用“圯桥进履”鸡汤猴子的,就是“有一种成功叫忍耐”。有效吗?暂时是有的,且看: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1-3 18:55 |只看该作者
那么,这锅海带鸡汤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龙王所讲的“圯桥进履”,是经过篡改和加工过的。
       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司马迁笔下的“圯桥进履”,跟龙王所讲有几处不同:
       第一,当黄石公要张良帮他取履时,“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我张良好歹也曾是韩国太子党,你给我提鞋都不配,居然要我给你提鞋?!所以,惊呆过来后,第一反应就是想打他。但手一抬起来,一看对方,太老了,“强忍,下取履”。然后,索性好事做到底,再满足老人的要求,帮他穿上鞋子。
       试想,这时候黄石公如果再把鞋丢下桥,张良还会再为他捡上来吗?

        第二,黄石公真正试张良的耐性,是在后面的三约。要知道,张良为他穿上鞋子时,他先说了一句“孺子可教矣”。张良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听得出言下之意,之后再被老人三约三试,也就有了足够的耐性了。
       当然,司马迁也有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记录,或自己为张良这位兴汉第一人造神。但至少,如果张良真有为黄石公“进履”之事,《史记》所载更合乎人之常情。而龙王故意篡改史料,将“一进履”变成“三进履”,张良就成了一个“无条件服从”的典型,这么一来,鸡汤就更浓些。

       第三,龙王绝不会告诉猴子的是,张良跟猴子一样,曾经也是一个暴力革命者。他本是韩国宰相之后,秦灭韩让他国破家亡,为报仇,他在博浪沙策划了刺杀秦始皇行动,失败后才躲到下邳来避祸。而他在得到黄石公传授兵书之后,继续进行暴力革命,扶助另一反抗者刘邦,直到彻底灭了暴秦,报了国仇家恨……如果猴子知道了“圯桥进履”背后的故事,又将作何他想?
        所以,历史只有选择性地删削加工,才可用来熬鸡汤。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1-3 18:56 |只看该作者


       除了篡改史料,海带鸡汤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逻辑问题。
       网上有一则著名的心灵鸡汤,也带着浓腥海带味,相信大家都被鸡过了:
       天气晴朗的下午,一位到海边度假的富翁遇到了一位正在睡觉的渔夫。富翁说:“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捕鱼?”渔夫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捕10公斤鱼,平时要撒网5次,今天天气好,我只撒网2次,任务就全部完成,所以没事睡大觉。”富翁说:“那你为什么不多撒几次网,捕更多的鱼呢?”“那又有什么用呢?”渔夫不解地问。富翁说:“那样你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买一艘大船。”“那又怎样?”“你可以雇人到深海去捕更多的鱼。”“然后呢?”“你可以办一个鱼类加工厂,自己做老板,再也不用捕鱼了。”“那我干什么呢?”“你就可以在沙滩上晒太阳啊!”渔夫哈哈大笑说:“我现在不就在睡觉晒太阳吗?难道你现在晒的太阳跟我晒的太阳有区别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1-3 18:58 |只看该作者




       这则海带鸡汤,跟上篇《神仙也鸡汤》所讲的,菩提给樵夫喝的鸡汤有异曲同工之妙,玩的都是回避问题、偷换概念的游戏。而龙王给猴子煲的鸡汤,说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
       假设猴子有渔夫那么聪明,他当如是反问:“张良如果一开始就‘从赤松子游’,不早就悟成仙道了吗,绕那么一个大弯干嘛,难道功成名就才能悟道?再说,我不也早就悟成仙道了吗?何苦还去西天取经穷折腾?”
       好吧,就算猴子有这么聪明,也难敌龙王的精明,他早就把猴子可能会反问的问题想到了,不容猴子插嘴,接着就说:“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瞧见没有,妖仙VS正果,这才是汤里真正的鸡味;同样是“仙道”,也有分别:有官方认证的才是正果,没有的则是妖仙。所以,当龙王看到猴子还在沉吟时,赶紧又喂一勺:“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没错,当今中国的万千家长,也是这么跟子女说的:“你若不考公务员,不进体制内,到底是个草民,休想捧得金饭碗。”
       这么一联想,老龙王简直爱猴如子有没有?但是,我们不妨再想想,假如猴子真的做回“妖仙”,首先倒霉的是谁?别忘了,猴子的根据地花果山跟东海龙宫“一衣带水”,猴子刚从菩提那里学道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到龙宫强索兵器,闹得虾蟹不宁——让猴子继续在花果山称王称霸,他时不时就来龙宫“找茶”,那还有龙王的好日子过吗?
       所以,像龙王这样的高层,感受到来自外面的威胁时,一个理想的办法,就是用心灵鸡汤将潜在的反抗者灌晕,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海晏河清,继续做他们的千秋大业。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1-3 19:00 |只看该作者

      《西游记》面世以来,官方说法,西游=去西天取经,几百年来的潜移默化,就成了共识。但如果我们带着脑子看西游,就不难发现,先有如来想传经,才有唐僧去取经。也就是说,传经是主动的,取经是被动的。
       如来为什么要传经,他自己说的,是为了“劝人为善”。但我们已分析过,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首先,从小说情节来看,佛经的劝善功效极其有限;其次,当时的东土大唐,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是世界No.1,要经济基础有经济基础,要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连佛光普照的西牛贺洲,僧俗人等积德行善,都是为了下辈子投胎东土,所以,东土大唐不但不是如来抹的那么黑,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福地。


       扒下冠冕堂皇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名义上受天庭节制的西天佛国割据势力,在军事实力(法力)与理论建设(佛经)上,都优于天庭,但在势力范围及经济实力上,则不能望天庭之项背。为了维持面子上的金碧辉煌,灵山也有独特的创收方式:一是向信众提供念经超度服务,收取高昂服务费;二是开设地下银行,通过“借库还库”的方式放贷。但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如来需要的,是一个解决财政问题的一劳永逸的计划。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靠什么?
       当然是税收。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1-3 19:02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天庭通过什么方式来向凡人收税?
       答案是:香火。
       所谓香火,在这里并不是指供奉神佛时燃点的香和灯火,而是实实在在的供品,甚至还有真金白银。

       从第六回的一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管窥,凡人是怎么向天庭纳香火的。当时孙悟空在天上闹得不可收拾,天兵天将皆束手,观音向玉帝推荐一神:“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二郎神出马,孙悟空占不到便宜,干脆变成他的模样,“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二郎神在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孙悟空变成他的样子,到了他的庙,第一件事也是“点查香火”,可见这是他平日的主要工作。什么香火呢?有实物,有支票,就是所谓的许愿还愿。同时也可看出,二郎神也不是白享香火的,他也得向信众提供如下服务:提高幸福指数、医治不孕不育、保障身体康复……至于他收了香火之后,有没有提供这些实质性的服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如此看来,信众给神佛献香火供,跟公民纳税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求得神权或政权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或者再进一步,购买神佛或政府的公共服务。有时候没有具体服务项目,信众也要给寺庙“添香油”以表虔诚。相信大家都曾见识过,一进寺庙大殿,就是一个让你添香油的箱子,它也叫“功德箱”,不管名称怎么变,那形状,明摆着就是纳香火供的收款机。

       套用国税、地税的现代叫法,这种香火供,应该称为“天税”。只是,在非民主化的神权或政权统治下,信众与纳税人一样,都是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我们可以想象,凡人赵甲向二郎神纳香火求子,二郎神如果没让他老婆怀上,他敢去告二郎神只收钱不办事吗?先别说二郎神神通广大,单他豢养的那条连齐天大圣都敢咬的哮天犬,吠一声就能把凡人吓死。
        从二郎神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见,来自富庶的大唐信众的天税,给天庭提供了炫富的底气,也成就了安天大会上那天大的排场。这一点,如来看得比谁都清楚。他所想到的解决西天佛国财政问题的长久之计,就是跟天庭争夺东土大唐的天税。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1-3 19:04 |只看该作者

       古天竺所在地印度,前几年拍了一部神片《偶滴神啊》,讲了一个让宗教信仰者三观尽毁的故事:商人勘吉因为不敬神且开神的玩笑,神搞搞震,全城都没事,就他的店被震塌了,倾家荡产。他去找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说这是神降之灾,不赔,有种你让神赔你。勘吉一急,还真的一纸诉状将全印度的神佛都告上了法庭。而被告者,各个教派的祭司们,也雇了一位律师来应诉。

       在法庭辩论是否立案时,勘吉跟对方律师唇枪舌剑,表达他为什么要告神的理由:“去个佛堂或道场,你就得买花、买毯子、买蜡烛,而香油钱箱就在神像前面,只要你鞠躬就得投钱进去……我还带来了些证据。你看这是献金的收据,我已经付了十八年;我老婆的账本,你看看,第一笔献金1501元,还有一些南部知名的寺庙,我也捐了不少。之后我在象神的摊位上,每年都付了大约1000元……还有,我岳母过去一直病得很重,结果寺庙跟我们说,只要付11000元,虔诚祈求,就会有奇迹出现。我们很虔诚地付了钱,但岳母还是驾鹤西归,他们甚至连一元也不会退给你。还有,放在圣堂的地毯,放在教堂的蜡烛,道场的献金和香油,这些店里我至少捐了有一百万!”

       当一个祭司说这些捐献都是信众自愿的,为了求家人平安和子孙繁茂时,勘吉反驳道:“即使我付了这些钱,以求家人平安和子孙繁茂,但好像也没实现。而你的神骗走我的平安生活,因为只有神可以操纵天灾啊!但人没有办法,所以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向神明要求赔偿?”最后,勘吉的陈词打动了法官,成功立案。

        这样的电影,出自宗教权威森严的印度,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勘吉的台词,可以看成是纳天税人的觉醒,也道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某些宗教,打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号,实则在贩卖虚假希望以敛财。而一旦谁冒犯他们的尊严、触犯他们的利益,则连伪善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立马稳准狠地进行暴力报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1-3 19:05 |只看该作者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天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讲的也是一个被神视为不敬而遭天谴且殃及无辜的故事:天竺国外郡凤仙郡,其郡侯三年前“献供斋天”之时,因为跟老婆吵架,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泼了素馔”,为了不浪费粮食,就叫一条狗来把地上的素菜吃了。这事恰巧被下巡的玉帝看到,认为郡侯对他大不敬,于是罚凤天郡大旱三年,搞得全郡“井中无水,泉底无津。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按郡侯的说法:“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这神话版的“三年自然灾害”,跟那场把勘吉的商店弄塌的地震一样,也是神操纵的“天灾”,都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利用神权对不敬者的恐吓和报复,在如此非常暴力面前,谁还敢不乖乖交纳天税?
       现在你知道,天庭的巨额财富怎么来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1-3 19:09 |只看该作者


       如来比玉帝高明的一点,就在于他找一条更好的途径,打出“劝人行善”的旗号,虚设一个极乐乌托邦,再通过思想控制,宣扬因果论,让信众更加心甘情愿地纳香火。
       西游结束时,唐僧从西方搬来了“真经”,大唐皇帝李世民高兴坏了,亲自写了一篇《圣教序》记录此事,并“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将誉录过经文,传布天下不题”。

       从此,他有了满满的理论自信,不用再怕那些被他所杀或因他而死的冤魂来索命了,秦琼和尉迟恭这俩门神,暂时也可以下班了。
       通过大唐皇帝的最高指示,如来的三藏真经,就这样成为指导大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未能完全占有,至少,已做到佛道共享香火,平分天税。

        另一个大家熟悉的情节,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传经成功之后,如来论功行赏,唐僧、悟空都成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硕,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第一百回)猪八戒的不平,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使者,在佛、尊者、菩萨、罗汉之下,撑死了就一厅局级,大家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的,凭什么?如来的回答,很多人都把它笑话看,以为是在调侃八戒,殊不知,这里面就藏有解开西游动机的密码:势力范围扩大,佛事就多;佛事多,香火就旺。至于那些七荤八素,让这头猪去落实光盘行动就行了。

         “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传经的成功,让如来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而这也是他设计传经——取经计划想达到的目的。
        说到底,所有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利益攫取。现在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了:如来为什么要向东土输出价值观?答案就是:通过传播极乐主义思想,抢占东土大唐意识形态高地,控制东土大唐的知识精英,把东土大唐变成西天佛国的远东支部,打通一条利益输送的空中走廊。自此以后,百代千秋,我佛万税万万税。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