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兵档案
姓名:何秉仁
年龄:88岁
籍贯:山西沁县
入伍时间:1944年
现住地: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家属院
抗战经历:他小时候当过抗日儿童团团长,1941年加入抗日民兵队伍,送公粮、割电线、除汉奸。1944年2月,他正式到太岳军区三分区参军,先在司令部特务连当通讯员,后到三分区供给处从事商业工作,担任过出纳员、营业员、保管会计等,想尽办法为根据地采购各类物资。
何秉仁:送“鸡毛信”的儿童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我做过一些工作,但没有在战场上跟敌人正面拼杀过。”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何秉仁谦虚地说。
白天劳动,晚上行动
何秉仁是沁县漳源镇南山头村人。沁县坐落在太原与长治之间,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1939年7月,日军占领沁县、武乡县城,并打通了白晋铁路,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分割为太行、太岳两个战略区。
何秉仁回忆,他们村离县城只有十几里路,被鬼子划为“良民区”,村里的抗日组织与之展开斗争。他的一个叔叔到区分队参加地下工作,不料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他恨透了鬼子,投身革命后当了抗日儿童团团长。
除了送“鸡毛信”,站岗放哨、盘查可疑人员是他和小伙伴常干的事儿。“汉奸狡猾得很,一般都化了装,但还是怕我们盘查。”老人笑着说。百团大战期间,他还和小伙伴一起给附近的八路军送过鸡蛋,路上蹦蹦跳跳的,结果有的鸡蛋碰碎了,大家还哭了鼻子呢。
1941年,14岁的他加入村里的抗日民兵队伍,白天正常下地劳动,晚上开展护送公粮、割电线破坏敌人通信设施、除汉奸等活动。有一次,部队要到白晋铁路阻击来自沁县县城的敌人援兵,他负责带路。他们按计划埋地雷炸火车头,没想到地雷威力不够,火车头没被炸翻,敌人开了一通乱枪就跑了。
何秉仁说,因为民兵活动开展得好,他们村被县抗日政府授予模范荣誉,还奖给他们两支步枪、一颗地雷、三颗手榴弹。
物资匮乏,冒险采购
1943年,因为一个民兵排长叛变,民兵组织遭到敌人破坏,10多人被俘。何秉仁年纪小,跑得快,侥幸得以脱身。
1944年2月,他到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特务连当了一名通讯员。在他的印象里,这段时间“生活很好”,不仅能吃饱,而且能睡上安稳觉。闲暇时,他还跟着事务长学会了打算盘。
太岳根据地处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双重挤压之下,经济困难,物资非常匮乏。为此,三分区司令部决定抽调人手从事商业活动,何秉仁因为会打算盘被选中。
不光武器弹药和粮食,棉花、布匹、染料、牲畜、办公用品也是他们的重点采购对象。老人说,那时候,根据地有自己的被服厂,藏在山里,他们采购来粗布、染料,再由被服厂加工成灰色的军服,供给部队。
“那时候兵荒马乱,我们都是化装后到敌人势力边缘地带的市场上购买,有些物资甚至要跟流兵、土匪打交道才能弄到。”何秉仁说。70多年过去了,他仍清楚记得,当时他们用的是边区政府印制的流通券。
临汾、洪洞一带是老产棉区,他们经常到靠近山区的村里采购棉花,一般都是几个人牵着七八头骡子,当天采购完立刻返回山区,不敢在当地过夜。有一次,他们正在采购物品,国民党军队突然来了,他们赶紧撤回山区,逃过一劫。
本报记者 郭宁康/文 陈占举/图
寻访、关爱抗战老兵,期待您的参与
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关注那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寻找那些幸存的老人,寻找依然健在的民族英雄。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当年,从洛阳走出了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战争。现在,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欢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和我们一起,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若您有意加入我们,请与本报记者陈占举联系(电话13937967110),也可与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15037997657,QQ349606641),欢迎提供线索。
(本栏目感谢爱心企业洛阳金吉尔勒枣业有限公司关爱抗战老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