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文艺青年话题,可以撕逼,可以板脸,怎样都可以
查看: 509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青年话题,可以撕逼,可以板脸,怎样都可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5-22 1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5-5-22 17:50 编辑




1苗炜:为文艺青年一辩
      不知从何时起,文艺青年被妖魔化了。我搜罗一下网络上关于文艺青年的描述,大体是这个样子---
某辆开往尼泊尔边境的大巴上,某个女青年痴呆呆地望着窗外,她要去加德满都,口袋中没几个钱,到了加德满都不能坐飞机看珠峰也不能参加徒步,只能在便宜的旅社坐着。女青年说,我就是想去尼泊尔发呆。
      某个丽江酒吧或者大理客栈,某个女青年蹭吃蹭喝,已经欠了不少房钱,她痴呆呆地望着酒吧歌手,还想着和歌手打一炮。她穿着棉质长裙,长头发,扎成马尾辫子。
      某个男青年,怀揣着文艺理想,来到京城,进入某书店当起了售货员,工资很低,但书店是个理想主义的地方,男青年天天吃五块钱的盒饭,在地下室里写小说。当然,还可以改成流浪歌手版本,住在地下室里,天天写歌。总之,他们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还想着买一个有情怀的手机。
      这些描述,把文艺青年的特征总结为,第一,没有生活能力,挣不到钱;第二,有不切实际的梦想,痴呆而固执;第三,爱好文艺,喜欢电影啊音乐啥的。这几个特征互为因果,爱好文艺,所以不会挣钱,穷,因此更加痴呆。当然,从外部特征上,他们都受安妮宝贝影响,喜欢穿点儿白衣服,但脚下的匡威球鞋多半是黑色的。他们可能还喜欢上豆瓣,给新出的书和电影打分。
      我不敢说这样的描述是否准确,甚至不知道是否有这一类人物存在。我的确在一些选秀节目上看见过住在地下室的歌手,他们梦想着进入娱乐界,这跟文艺青年的想法可不太一样。作为一个文艺中老年,我身边也有不少文艺青年的朋友,试举两个例子,某女文青,就职于某广告公司,每周都要看话剧,认真写各种剧评,逢年过节就去菲律宾潜水,业余时间翻译美食书;某女文青,就职于某大公司,负责该公司的政府公关及慈善事业,每天坐班车上下班,耳机里听古典音乐,晚上拿一小本子抄诗,业余时间翻译了三个爱情小说。这两位,文艺生活相当有质量,个人感情问题虽有波澜,但生活安逸,挣钱养活自己不成问题。我想,所谓文艺青年,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一点儿要求,不喜欢肤浅的娱乐,他们不仅要过上安逸的日子,精神生活上还要丰富,能欣赏里尔克,能去欧洲玩玩,有这样的追求,自然花费不少,智商也肯定够使。
      作为一个文艺中老年,我回忆自己当文青的时候,那时候是不富裕,但也还吃得起小龙虾和脏串儿,拿几瓶燕京啤酒就开始聊存在主义。当时也认识一些不靠谱的女文青,动辄就上西藏了,可能还和什么康巴汉子有过交往(性经历这事没法儿判断,你不能说某男滥交就是牛逼,某女多点儿性体验就不对),转身下来到了红尘,照样考律师证、签大单、穿香奈儿。这些人读小说看电影,掌握世界运转的规则,懂得人情世故。爱好文艺,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
      我也总结一下文艺青年的三个特征---
      一是,多少是爱自由的。尤其珍视“消极自由”。他们未必有改天换地的志向,但维护自己的小天地,不受他人的影响。通俗的说,就是当个人处于非强制或不受限制的状态时,个人就是自由的。这样的人不易受到宣传蛊惑,不管这种宣传来自国家还是来自商业机构。
      二是,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珍视个人财产,强调个人利益,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个人独立。看着有点儿自私自利,实际上不麻烦别人,能照顾好自己。他们不喜欢一个看得见的首脑或者膜拜的偶像。
      三是,浪漫主义情怀。喜欢美好的事物,有点儿神经质和忧郁。相信少数比多数更神圣,失败比成功更高贵,他们觉得,成功往往是一些粗俗的东西。能有这样的想法,得有安全感的生活做保障。
      当然,我得警惕我这样的描述可能会给困顿中的文青带来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梦,我诚恳地说一句,养活自己,爱好文艺,这两件事并行不悖。不管是小小的自由天地,个人独立,还是浪漫主义情怀,养活自己都是题中应有之意。如果搞不好,就会走向反面——不是“消极自由”而是变得消极,精神上没有更高的要求;不是个人独立,而是自私自利,精于算计;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破罐破摔,一脑门子怨气。这样的人,是被文艺给害了,说起来也不够“文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5-22 17:51 |只看该作者
2毛利:没几个钱就别再装文艺青年

     一场文艺青年的血洗运动正悄然开始。《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最近写了篇《为文艺青年一辩》的文章,建议从文艺青年队伍中剔除这三类人:没几个钱却在边境城市号称发呆的旅行者们,混迹各类古镇欠了一屁股债始终梦想一夜情的长裙女子,住在北京地下室里写着小说唱着歌收入菲薄为理想而战的未成名作家摇滚歌手们。
      文章指出,赚不到钱还老瞎嚷嚷着梦想的,乃文艺界的低端现象。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必然拥有赚钱的能力,这种能力能让你同时在跨国企业工作,下班后又能翻译上一本外国小说,让文艺女青年能买得起香奈儿,也欣赏得了歌剧。
      简而言之,不缺钱的文艺青年,才能拥有有质量的文艺生活。在地下室背诵里尔克的所有诗歌毫无光彩,买张机票去巴黎呼吸里尔克的呼吸,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买一杯咖啡,你才有资格谈论真正的里尔克。
     有意思的是,起码两年前,文艺青年们还没这么彻底地厌恶贫穷。三联主笔王恺曾在他一本名为《苏州》的文章里,详细记述了他是怎样因为贪便宜买枇杷被骗几块钱的事,甚至因为这一斤枇杷燃烧对整个苏州的厌恶。当年看文章时觉得又穷又酸的文艺男青年真是可怕,几块钱引发一桩血海深仇。
      王先生后来知道这事,在网上怒骂我是到处骗红包的活动型专栏作家,不巧当年因为长期为某杂志免费撰稿真的拿过一个红包。那一年,我多少因为自己如此追逐金钱有点脸红,感到自己玷污了文学青年的纯洁性,真的,你就应该窝在廉价出租屋里,进行一场不为名利的纯文学写作。甚至如波德莱尔所说,文学建筑家们应该不计所得地出售他们的作品,拥有美好的情感是唯一的致富之路。
     谁能想到仅仅一个小时代后,贫穷的文艺青年像菜市场被悬挂的人头一样,接受所有人的唾骂和憎恶。仅仅是因为没有钱,就意味着你是个里外保真的loser。当年有人问我为什么从上海去北京,我诚实地说,因为没钱在魔都实在混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浪费时间。
      北京完全不同,到处都是一堆又一堆,即没什么钱,也没什么正经工作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着理想和文学。毋庸置疑,我们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人,但丝毫也不觉得自己过得差劲,这种读完一本书随后和人在东四十条暴走徒发议论的日子,真是此生都不会再有。
     但是你还是没钱啊。问我的人是个典型的上海青年,认为没钱人类就不会得到快乐的生活。我对此无力辩驳,只想起奥威尔说:有钱的,强壮的,优雅的,时髦的,有势的人怎么会错呢?这个世界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为这世界制订的规则一定是正确的规则。
      这些富裕而品味不俗的人,本以文艺青年自居,以在暴发户成群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面前拾得相应的体面,忽然发现自己的队伍里竟然混迹进了一些一文不名的人,简直恨得牙痒,忍了很久才说:喂,没钱你就赶紧去找个工作,别在占着茅坑不拉屎好不好?
      杜拉斯笔下的越南,现在挤满全国各地出发的西贡小姐,一去到就要发一张,西贡好时光。曾经贵为灵魂栖息地的西藏,挤挤攘攘全是连火车票都买不起,徒步搭车骑车去的穷棍儿。整个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都被没几个钱却追逐文艺的小青年们占领,害得真正有实力的文艺老将,需要买一张去欧洲的机票,才能长出一口气,觉得自己占据了品味上的高地。旧法属殖民地当然不如真正的法国有风情。
      他们认为,文艺只配成为有钱人的消遣,像马术、高尔夫、游轮旅行一样,该划起一条真正的界限。芥川龙之介民国时来中国旅行,接待了好几位声称极喜欢他的日本太太,熟练谈论起了并非他写的作品。你看,文艺应该多少像爱马仕包包一样,被有钱人拎在手里,随时拿出来震撼一下别人的心灵,这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它可不是没钱人拿来活命用的东西。知识既不是力量,也不是金钱,它只适合用来锦上添花。
     写到这儿,我已经有点愤怒。比起做有钱人可有可无的金边,我更愿意文学和音乐成为一个穷人活下去的力量。当年马尔克斯流亡巴黎,拖欠一笔下辈子都还不清的房费,这家伙居然还煎熬两年,不停创作。照有钱人的说法,他该去工作,做个苦力也好,努力学习外语也好,总之不能一边欠着钱一边一事无成。
     海明威也是,带着老婆孩子,却常常吃不起一顿午餐,他为什么不继续新闻报道,要去写该死的小说?奥威尔更加气人,伊顿公学出来的绅士,居然头脑发热去体验流浪汉生活,整整四年口袋里一个钱没有成天被人追来赶去。
      这些伟大的作家幸好不生在这个时代,不然很可能遍尝羞愧的滋味。拜金主义狂潮正在席卷整个文艺界,甚至有人开始分析郭敬明这样的作家,成功有着一定道理的。是的,因为他有钱,他就一定比那个住在地下室里,仍然渴望着文学的年轻人写得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赶紧去一趟巴黎,不然以后无论写什么东西,都会有人会心冷笑一声:这个穷作家连巴黎都没去过,他又懂个屁。
      又或者现在就该停止敲击的键盘,放下手里的书,先出门转悠一圈,看看什么生意能赶紧迅速赚上一笔,才能安心回来继续热爱文学。如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数以千计的作家,都开上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5-22 17:53 |只看该作者
3和菜头:怎样成为一枚文艺青年

关于文艺青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张静初扮演的文艺女青年在多年后偶遇她暗恋的英俊军人,对方已经不再英俊,推着一部带着菜筐的自行车,带着老婆和孩子在菜场。张静初一下子崩溃了,蹲在西红柿摊前,手里死死攥着一枚西红柿无声地哭泣。
而张静初是另外一个人,和她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一周前我在一个法会上见到了她本人,宁静,虔敬,长发丝般顺滑。我在她侧后三排之外的蒲团上玩脚丫子,隔着那么远的距离看过去,她的下颌角度也堪称完美。
张静初长跪不起,双手合什,手里并没有西红柿。
如果要做一个文艺青年,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去忍受生活的磨折的。多多少少,会觉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觉得和所有人都有一层隔膜。真真假假,自己曾经目睹过一个世界,那里燃烧着俗世不曾点燃的火光。很多文艺青年在这个问题上撒谎了,他们并不曾目睹那种火光,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借酒撒疯。
在丽江束河古镇的大石桥上,他们身穿民族服装,怀抱三弦,憋着生硬的汉话对路过的漂亮姑娘说:妹子,个想让灵魂休息一哈?连七天和陌陌都不用。
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在北京的蜂巢剧场,大幕拉开,一道男声响起: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 ...去他妈的,让股票和房子去他妈的,让KPI和CPI去他妈的,因为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 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 一切路口亮起绿灯让你随意通行; 一切指南针只为我指出你的方向。
明明,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
文艺青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被摧残,被践踏,被羞辱,却永远幻想着自己能够被世界温柔对待,哪怕只存在着一线生机。
所以,有了美。
这种美并不是张佳嘉的故事,那种故事是一种范式。把琼瑶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的台词全部换掉,全部换成我操你妈,并不影响他们最终吻在了一起。我们在各式各样的范式里,台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最后会有接吻,会有拥抱,从此再也不会分开。
这种故事也不是冯唐的故事,那里并没有故事,只有概念。概念里有的是世界在山洞里的投影,那些黑暗的投影,鼓励你转过头去,转过头去就是彻底的证悟,就是无漏的解脱。可是,若人生里没有了故事,那又是何等的乏味和无趣啊?在时光的灰烬里,总是会有点什么剩下的吧?
美是那样一种东西:湄公河畔的白雾在缓缓升起,贴住了肌肤次第升起的鸡皮疙瘩。而一切又与这无边雾气毫无关系,因为你知道这是目光在赤裸皮肤上经过,有如蚀刻。因为你知道这是欲望在小腹深处升起,暖暖燃烧。杜拉斯什么都没有做,她废掉了名称,废掉了处所,废掉了一切可以被命名的东西,废掉了一切可以称之为共同回忆的部分,只留下纯净异常的情感,个人情感,这是文艺青年可以感受到的灼热。
美也可以是那样一种东西,混乱、晦涩、毫无逻辑,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厌恶的一切东西。但是,那样的野东西就那么一下子闯入你的生活,如同飓风一样要裹挟你离开。河流袭夺,激越的生命力席卷周围的一切和它一起向前奔腾,就像是没有明天,也没有未来,从现在起现在就是洪荒。天长地久,阴阳两界。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并不存在,在山脊上遥望大地上的摩天楼和烟囱,无论怎样嚎叫时光都不会动摇自己的脚步。
杜尚呈现了他对世界全部的理解:一只小便斗。在超越了世俗和文艺的两个世界之后,还有一只小便斗值得言说。
有其他的方向,有其他的处所,有其他的时间,在一个无需为每样事物重新命名的世界里,一个文艺青年所愿意憩息的所在。然而两个世界总是有碰撞时刻,那个并不美的世界坚硬、沉重,步履坚定,一点点碾压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并不说话,文艺青年没有表情,文艺青年蹲在地上,文艺青年手里攥着打折的西红柿无声地哭。
当你感到西红柿的汁液淌过你的掌心,你就是一个文艺青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5-22 17:56 |只看该作者
庄雅婷:让文艺的一直去文艺

“文艺青年”已变成贬损性词汇,而最刻薄地羞辱这一群体的,并非那些从来没有交集的商人们,而是同一群体中的叛徒。商人是不介意文化艺术的,那将为商品镀金,虽然他们的书柜里也许只是二月河或高阳,但历史厚黑学,谁敢说不是文艺或文化呢。嘲笑文艺青年最大声的这群人,以前都是文艺青年——只有深刻地了解敌人,才能发动精准打击。
文艺本身一点都无害,那是情趣,那是有关心灵的东西,就好像安妮宝贝其实也无害,她的独特文体其实在当代文学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有害的是那些模仿她的人,东施效颦加审美疲劳,最后搞得西施都招人烦了。文艺也一样,那是让你“拥有另一个诗意的世界”。讨厌的是拿读过的书当名牌来炫耀的、不顾现实已经很不堪还非要趋害避利的、喜欢走神经病路线来表示个性矫矫不群的,以及用文艺来掩盖不刻苦、不负责、不敬业、不靠谱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但这文艺就像我们头顶的星空,虽然也有无良商人开始卖月球土地或小行星命名权,虽然它貌似无用的仅仅是微弱的闪烁,但这是人类回溯或展望、思念或渴求的无数情绪寄托,这只关乎心灵,却传承情感和文明。
所以,嘲讽“文艺青年”,也不过是笑话自己也曾有不切实际、年少轻狂的岁月吧。无非是一代一代的人沿着同一条路次第走来而已。能走同一条路的同一批人,虽然到了时候也会笑笑分道扬镳,但总好过天生早熟、现实得只认识孔方兄的那一拨人。
而有时,过于文艺,仅仅是因为寂寞。寂寞的原因,也许是朋友不够多,但更多情况是你的世界太小。年轻、阅历不够、兴趣不多、还没见过形形色色的风景,又总是想寻找一种将自己同路人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的标志,那么,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无限想象——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或者是音乐,虽然豆瓣青年总是被人轻微嘲笑,可那又如何,当他们真正成熟之时,也许同样有可能回首嘲笑当初的自己,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财富,自己的一生,无论如何是值得一过的。
至于社会责任感什么的... ...一个社会能够让文艺青年们一直文艺下去,不需要时刻摸摸城市的良心或呐喊呼吁新的变革,那么就是一个好时代。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22 17:57 |只看该作者
安哲罗爱:一个文艺青年的独白


一开始,有这么两种人:一种喜欢听陈绮贞,看昆德拉,只喝星巴克的咖啡,并时刻对各种不知名的live表示十足的狂热,同时也希望别人一眼就看出自己苦心修炼出来的文艺气质。另一种人,他们曾经也听陈绮贞,看昆德拉,喜欢星巴克,认识各种各样的独立乐队,一副十足文艺青年的腔调,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网上,又对自己的喜好决口不提,甚至矢口否认,并张嘴就以高富帅,穷矮丑为话题。“装逼”、“穷逼”、“苦逼”这样的词汇更是家常便饭。前者喜欢默默的混帖子,关注书影音,大多数都没什么人关注,因为他们更注重得到现实中的文艺气质(少部分成精的除外)。后者喜欢把帖子弄的乌烟瘴气,yue抛与ex横飞,脏话与装逼一色,他们把自己曾经精心修来的“文艺青年”标签踩在脚下,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用革命者的姿态告诉全世界:“老子早就不玩文艺了。”
是的,他们都属于一个共同的大家庭,叫文艺青年装逼会。
可是我们忘了,在这两种人出现之前,还有一种人,他们从不刻意修饰自己的文艺品味,他们是那样单纯,那样富有精英气质,他们只能听城乡结合部与长途客运站的艺术形式,他们只看专家推荐的100本成功者必读书目,他们像虔诚的信徒一样拉着自己杀马特的女朋友去看刚刚首映的“建国大业”。他们心中从来只有the legend of phoenix的荷塘月色,并差点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某次逛名车论坛时,看到网页上一个小小的按钮“推荐到豆瓣”,如同启示录的开端一样,一道天光射下,他们睁大眼睛浏览着这个洋气的网页,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慢慢崩塌,他们绝望的认识到自己原来就是低俗的代名词,更过分的是,这个网站上的人甚至还专门为他这种人起了一个调侃的名字,叫做“技校精英”。
漫长的时间里,他们自卑地,默默的,饥渴的学习并锻炼自己的文艺品味,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变成了上面说的第一种人。后来,又随着思想觉悟与理论修养的不断提高,他们又成为了第二种人。这个过程充满了内心的挣扎,同时又具备惊人的相似性。
如果你看到这里,以为我要说的又和你前几天看到的逼组特色贴是一种东西的话,那你就错了。恳请看官关掉本页窗口旁边的岛国大片,想知道我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请待我慢慢道来。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单纯可爱,品行端正的孩子,那时我正读初中,一心想做一个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有抱负的人,我看了很多书,也因此结识了另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而且已经发育了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可是我总觉得他和我不太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我也说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他边翻我的纽曼mp3边漫不经心的冒出来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还听周杰伦的歌。”当时我骇然大惊,要知道,我读初中时正是周杰伦正红的时候。然后他又看到了林俊杰的名字,便对我说,林俊杰这么垃圾的歌手你也去听?我一下子羞红了脸,胆颤心惊的问他平时听什么歌,他把他的ipod nado甩到我手里,一串闻所未闻的英文名映入眼帘,我默默的记下那些名字,回家去听,听不出感觉的,也拼了命的要听出感觉。
孩子对新鲜的,尤其是离经叛道的事物往往有种崇拜的心理,我因此处处模仿他的文艺品味,也随之认识了林肯公园,艾薇儿,迪克兰之类的一批国外乐队,开始阅读康端川成,张爱玲等一些同学里不怎么看的书。有些音乐,明明不喜欢,没关系,在他面前看起来喜欢就行了。有些书籍,明明看不懂,没关系,装作懂就行了。后来,我们的品味慢慢影响了班上的其他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全班同学基本都听过皇后,枪花,甲壳虫;也基本都看过了昆德拉,北岛,卡夫卡之类的书。大家在一片和谐的竞争中展示自己的文艺品味,放眼望去,全都是一片似懂非懂的表情。
那时候,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帮人,总是听着你没听过的音乐,看着你没看过的书,谈论着你没谈论的电影,你热情的想和他们分享刚刚听过的pink floyd,他们只会回你一声冷笑:“切,我们都听my little airport了”。你刚刚成功让自己被my little airport打动,他们又开始听radiohead了。直到有一天,你终于听遍了所有看上去很牛逼的音乐,自信满满的走过他们身边时,忽然听到他们似乎在谈论indie之类的东西,于是你回家绝望的吃掉了自己的ipod nodo,决定以后彻底和文艺绝缘,大彻大悟一般,你专心的在豆瓣上发表讽刺文艺青年的文章,用生动而刻薄的语言解构他们虚伪的小资情调,同时又开始熟练的使用“black木耳”,“村炮”这样的潮流词汇,那些和你一样的人们像被压迫了数百年的奴隶一样响应,你与大家一起声讨那些看起来很文艺的人,一起揭露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肮脏与低端,并狠狠的践踏文艺的牌匾,就像一场70年代的运动。
你心潮澎湃的逛着论坛,和大多数人一样热烈的讨论,回应,脸上浮现的,居然也是似懂非懂的表情。
一般来讲,似懂非懂意味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懂想装懂,另一种是懂了装不懂。前者是对文艺二字的盲目追求,后者是屈于舆论压迫摆出的超然姿态,两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点,叫做:“装逼”。
可是文艺不应该是这样的,它不应该看上去如此纷杂,它不应该听上去如此不堪,它甚至不应该成为装逼的代名词。可是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愿意跟你谈论卡尔维诺,昆德拉,伍迪艾伦,美国的颓废文学……可一旦你向他问深一点的问题,他没讲两句便祭出另一个名字,看上去高谈论阔,触类旁通。可实际上什么都不太懂。这种人有一个专门的名字:“name dropper”。他们的虚伪掩饰不了他们的虚荣,他们的盲从让他们一味的追求新鲜的名词,甚至从来没考虑过一个真正的读书者,音乐人应该建立自己的独特品味,他们对于任何新近被谈论的名词都保持着绝对的热情,却万万不敢坚持自己的审美需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持久的欣赏某个作家或艺术家代表了肤浅,落伍。也许你会说,他们就是典型的伪文青,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文青?就算是,恐怕在你兴致勃勃的准备和他畅谈某个作家时,他便会丢来一句:“抱歉,我早就不玩文艺了”。你问他为什么,恐怕他又要摆出一副超然的表情,告诉你文艺只是年轻人的东西,哥老了。

我想这一系列奇怪的现象,也许都源于我们中国大众,至少是现在,对于读书依然还抱着一种仰视的态度。稍微有一点阅读基础的人都会发现,在中国社会中,知识仍然是一种稀有的东西。义务教育阶段,若非主动探索,人们普遍只能接触教材上极通俗极微薄的文学作品,一提哲学就只有马克思,一提文学就只有冰心刘庸,一个城市要是想搞点读书风气出来,那么电视上总会出现百人一起站立读书的场面,这种落后的运动式的读书活动,难免会让绝大多数人对于文艺只停留在一种极肤浅的阶段,被成批培养出来的毫无审美能力的学生们,慢慢变成了上述的“技校精英”,在业余时间饥渴的阅读《与人讲话的20条必备技巧》。更直接的结果是,这绝大多数人,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贫乏,在面对虚伪的文青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集体的草根心态,他们一边百般诋毁文艺,一边默默的修炼,伪文青与真文青也随之开始了自我调侃,并从这种自我调侃中获得了莫大的满足,文艺二字便像文革时被戴高帽的大学教授一样,自己的理论还没被真正理解,就被一群学生在哄乱中被批斗的狼狈不堪。
反观经典意义上的文艺青年,想必最大的特点就是盲从,我们盲从于更新书影音的品味,盲从于甩掉自己身上的文艺标签,盲从于追求一切新鲜的东西。我们总是强调独立精神,可面对社会事件时,这一代年轻人又有多少保持着独立思考?在国家的发展中,我很欣慰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看出major旋律的肤浅,能够更加的以公民的身份培养政治洞察力,可在动车事件发生后,关于死亡人数的说法,无论多么荒谬,总有成百上千人义愤填膺的开口怒骂,有多少人质疑过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老妖不幸来到了军队,同时也有幸知道一些真实的消息,我知道,真相往往是平庸乏味的,它往往不值得愤青们去展开1984式的联想。
我毫不否认我曾经有过一段伪文青的傻逼岁月,我也绝不敢放声宣布我就是一个真文青,但我始终觉得,相比起众人中侃侃而谈的畅快感,我更喜欢默默阅读时从字里行间得到思辨的乐趣。我喜欢阅读康德后感到的醍醐灌顶,我喜欢读王尔德时感到的热血沸腾,我享受思辨的乐趣,尽管我不一定能够像name dropper那样自信的谈论他们,但我能够让自己真正倾注其中。也许我不甚了解舒伯特的音乐,但我能在他的交响乐中感受到心灵的震颤,是的,我热爱阅读,热爱文艺。事实上,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在下班后去专心的呵护一盆花,他就没有完全死去,他还存留着审美需求。
在这个轻浮的国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甚至在这个欲望永远无法饕足的人生中,文艺这个词汇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它代表着排除生之贪欲后人生最纯洁的美感归属,它让人深刻,让人优雅,让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加班和房贷,还有一些更高的东西。这是我的文艺青年独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22 17:58 |只看该作者
over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22 19:40 |只看该作者
混了几十年,好像就没有文艺过。有点遗憾。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22 20: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文艺很简单的,在我心里
有真正的喜好,并引为骄傲,且为此开心,
就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23 08:06 |只看该作者
呃,我觉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挺文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23 11: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23 16:08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伪文艺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5-23 16:10 |只看该作者
伪文艺碰上真文艺,真文艺说,不谈文章,从小吃这碗饭的,来,让咱们谈谈人身。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23 21:43 |只看该作者
真心不懂“文艺青年”的标准和界限,其实,“文艺”二字俺也没闹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24 22:26 |只看该作者
{:4_14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25 07:2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5-25 07:23 |只看该作者
可以不青年,一定要文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5-25 07:24 |只看该作者
文艺不是高大上,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聊以自慰的麻醉剂?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5-25 07:25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用想那么多,自己喜欢就好。
我们不是人民币,文艺和文艺青年也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人人都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