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亚厉 于 2015-5-18 17:47 编辑
纳嘉阔特——欲罢不能的喜马拉雅山谷
由博卡拉飞加德满都,再到巴德冈,雇辆面包车,从山脚蜿蜒爬上,近一个小时,便到达纳嘉阔特。
纳嘉阔特是个村落,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谷。它位于加德满都以东30公里,海拔2100米,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是观赏喜马拉雅山脉视角最广的地方。这里曾经是尼泊尔上流社会酷爱的隐居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旅游者观赏日的好地方。其东侧有珠穆朗玛峰巍然矗立,西侧有冈底斯圣山及安娜普纳群峰环绕,世界上十座最高山峰,有五座便在这里,还有二十多座6000米以上雪山在它面前一字排开。天气睛朗时,抬眼望去,连绵不尽的山峰横于半空,如白浪翻腾,又似玉带飘落,场面壮观,迤逦动人。
但绝美的景致是往往不会轻易示人的。若逢雨季,云雾弥漫,喜马拉雅山脉总是欲抱琵琶半遮面,鲜露真容。而旱季,观看的可能性大了很多,但也常常让人美梦落空。总有不甘心的游人候于此,忍受这山里的寂寞,只是为了一觅芳踪。
不知我们的运气会如何呢?
沿着山路而上,至半山腰开始,便可见到五颜六色的民居及酒店错落分布。纳嘉阔特的酒店风格各异,既有传统的尼泊尔式样,也有西洋风,或两者交融。高高低低之间,色彩缤纷,颇为浪漫。
由攻略得知,山顶有家名为Hotel View Point的酒店,它地处山谷最高位,是观景的最好位置。让司机带路,司机兴奋地道:oh,the boss is my friend!实话实说,酒店还真没有浪得虚名。它依着山体而建,层层叠叠,远观像山谷里开出的一丛繁花,很是烂漫。外墙红得很鲜艳,连檐上的瓦也是红的,只是有点泛黑,带着年份的痕迹。主楼和裙楼之间用长廊和楼梯相互连接,游人行走其间,便可从不同角度观景。长廊上,悬挂着花草,五颜六色在风中摇荡。二楼为餐厅,镶着玻璃,坐在里头,窗外景色可一览无余。餐厅接着一个露天咖啡厅,在这里远眺,可将南面的山簏尽收。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从酒店步行约二十分钟,便可到达一个小集市,马铃薯和洋葱摆在案台上,鸡蛋般大小,看起来有些萎靡。也有些外地运进的水果,品相不美,但价格还算公道。距酒店不远处的路边,几栋低矮的小泥屋里在售卖着纪念品。一个小伙正安静地编织着手工,作品挂在墙上,色彩缤纷。还有个小伙儿,正拿着刻刀雕一尊象神。象神卷起了鼻子,笑盈盈地看着游人,满脸慈祥。未上色的半成品躺在他脚下,发散着森林的清香。
今日的能见度不错,有薄薄的雾在山谷里丝丝缕缕地飘动,山脉间便罩着一层轻纱。未见雪山芳容。服务生告诉我们,观雪山以早晨为佳,下午是看日落的好时候。
大约六点,日头逐步移向山尖,阳光不再刺眼。西天已有黄晕初现。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向屋顶平台聚集。各式长枪短炮齐齐瞄准西边。著名的日落即将呈现。
喜马拉雅山谷的落日之美,在于一望无际的壮丽。
日暮的山谷里,油菜花海若隐若现,薄雾凝成了白云,浮荡着钻入密林,或飘于田间。西边的云团也在聚拢,遮住日头,勾出金边。随着太阳降落,山脉一点点地变暗,无边的深黛衬着火红的天幕,于是,一卷巨幕油画在天地间展开,恢弘壮阔。
亢奋的人们开始聊起来,相互打探日出的消息。一个奥地利女孩想起了她的家乡,向我描述起阿尔卑斯山的美丽。
日落西山,暮色渐浓。纳嘉阔特的夜晚来临了。
这个海拔2千多的高地温差真是大啊。白天,冲锋衣穿在身上,都有点嫌热,一到夜晚,山风便像刀子般割着脸,羽绒衣穿在身,还觉得寒冷。因为停电,整个山谷是黑的,云早就被吹走了,只有满天繁星在闪烁。山上的照明依然靠发电机。餐厅的壁炉,早已被几个年轻人霸占。这个没有电视、没有WIFI的喜马拉雅山谷里,尘世如此遥远,烦嚣也悄然无踪。
终于知道为什么床上有两床厚重的被子了。所有的被子,再加上羽绒大衣,仍觉得寒气逼人。何其寒冷的长夜啊。从来没有如此地期盼过太阳的出现。
六点,东方终于透白。楼顶上早挤满了观看日出的人们。奥地利女孩兴奋地向我挥手,鼻尖红红的。突然记起,昨天曾随口提起过,太阳会在5点出来。这姑娘果真老老实实地呆在平台,忍受酷寒。唉唉,欧洲人。
雪山又一次展示了它不一样的美丽。
霞光渐渐地铺向东边的天幕。几乎在瞬间,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爆发,在山间跳跃升腾。波澜壮阔的喜马拉雅山脉顿时清晰呈现。无边无垠的雪山,似一条长长的哈达在远方飘荡。
奥地利姑娘开心地叫了出来。即使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居民,也深深迷醉于这样的风景,更何况我这个来自洞庭湖平原的女子!
上午9点,是离开的时候了。预订的面包车,正候在宾馆门口,昨日的司机,额头上又点了新鲜的朱砂,热烈地和老板聊着。看着我们即将启程,几个穿着阿里巴巴长裤的村民,拿出一堆特产来诱惑我们,缠着虎哥讨价还价,服务员也抓住了最后的时机向女儿学习中文。
下山的路还是要快一些,半个小时即到了巴德冈。将重重的行李寄放在杜巴广场售票处,登上广场二楼的咖啡厅,一边填饱肚子,一边温习广场美景。
高原的太阳正恣意地投射在这片土地上,广场上依然人流如织。时髦的少女行色匆匆,大概是要赴约。涂浓了眼线的健硕少妇,抱了娃娃在漫步。老妪坐在神庙的台阶上,晒着太阳。游人好奇的眼睛四处张望。小贩们在铺开的货物前聊着天。神庙里,教民们满脸虔诚。
高原的风缓缓地拂过,依然美好而纯净。
终于作别。遥远的家乡,虽有粘重的雾霾,却也有热腾腾的年饭和亲人。那方土地,终究才是属于我们的家园。
(完)
本文发于《湖南教育》2014年11月中刊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