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2-1 14:02 编辑
教育部长的自相矛盾 最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在谈及高校思想教育话题的时候,有下面这样一段表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9日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袁贵仁指出,《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其实,作为一国的教育部长,袁部长这样的表达并没有错误,最近围绕高校教师的话题多多,先是《辽宁日报》有此类撰文,继而《求实》刊物也有此表达,甚至干脆点名了几个文化教育界的人。
从表达自由的角度看,这也没错。正常的批评或者争论是有益的,相信无论是高校学子还是教职员工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甄别能力。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就在数年前的全国人大代表会上,袁贵仁先生也是代表官方有这样一段表达:
2011年两会期间,袁贵仁:引进更多国外教育不怕西化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当然有意识形态属性,不能过度引入,袁贵仁指出“更多引进外国资源都没风险,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党的组织,有中国的优势。我们还派那么多人出去,在资本主义窝里都不受影响,还怕在自己这里受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比对袁贵仁先生几年前的讲话,再看看袁部长今日的表达,可以用南辕北辙来表达了。在2011年的两会上,袁贵仁先生的表达那是张开怀抱,毫不掩饰的去接纳西方,拥抱西方,显得自信心慢慢,显得如此从容。
今日袁部长又摆出一个凛然的造型,义正词严的要拒西方千里。
同样一个人,同样的的位置上,如此截然不同的表达,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该有几分混乱,当然,我还有理由来问问,到底是谁乱了?!
多少达官贵人的孩子在西方求学,接受西方教育文化的洗涤,这大概是不用去验证的事实,而这种带着自相矛盾的表达,更让人们难以看清身为一个国家教育部长的袁贵仁先生到底是什么成色。
说句不客气的话,袁部长无非是跟形势转弯子而已。当年口口声声称引进更多的外国教育不怕西化,我们还派那么多人出去,在资本主义窝里都不受影响,还怕在自己这里受影响?当年两会上的自信和慷慨激昂哪里去了,现如今把西方教育视为洪水猛兽,袁部长您真以为大众和您一样健忘吗?
说不怕,说要更多引进的是你们,现如今要忙不迭的关门闭户的也是你们,这未免太可笑了。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否自信,关键在于它是否有兼容并蓄,再造再生并且创新发展的机能,固守传统当然重要,但是打开窗子吸纳新鲜空气同样重要,高校的思想教育当然重要,可是如果比对看了袁部长前后截然不同的表达,只想问一句:
到底是谁混乱了?西方的教育价值观好不好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达官贵人的孩子太多在西方,这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表达。到底谁对民族文化如此不自信,又到底是谁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骛?马列主义来自哪里?西方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袁部长您这自相矛盾的造型后面,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
2015年1月31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