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13
|
于无声处听惊雷----读短篇小说《灰雪》有感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红尘散仙的《灰雪》,我前后读了五遍。每读一遍,都会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简化成一个字:痛。从第一次阅读开始,就有了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担心笔涩,难以游刃有余地解剖这篇作品,故而迟迟未能落笔。这两天看到两位网友点评,不觉手痒,也来谈谈个人看法。当然,字句的瑕疵忽略不计,也从行文方面来谈谈个人感受。
这篇小说的结构,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毫无悬念。有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言下之意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就不是一篇好文章。窃以为,小说的属性决定了小说的写作模式,不同的小说类型需要不同的结构,社会问题小说,可以是厚重的油画,也可以是简单的素描。小说一如生活,有的人生活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说不尽的悲欢离合;有的人生活恰恰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能体会到真正的亲情,以及生活的真谛。生活,没有统一的模式,小说,又怎能去追求同一个版本? 有人认为,一个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豪华的交响乐队,而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线索,一两个人的剧本。如果,不能将一件普通的马褂变成魔术师手中的比基尼,就注定只能是一个乡村小裁缝。我实在难以苟同这个观点。一篇好的作品,不一定非得涵盖大千世界,一个视点,一个角度,一两个人物的勾勒素描,足以呈现一段历史,呈现一个社会现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其实认真细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短篇小说,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一,农村的婚俗,彩礼钱越来越多;二、旅游风景区的宰客现象;三、农民的淳朴本质;四、暴发户的为富不仁嘴脸;五、小三、二奶内心世界里的一抹良善;六、舆论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倾向;七、狗的忠诚与任劳任怨;八、社会的贫富差距。《灰雪》看似人物和取材都很简单,在细节上却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的最大一个特点----矛盾,而这一系列的矛盾,除了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性,也给我们展现一个社会大矛盾----贫富矛盾。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这篇小说是成功的。 矛盾一:老尹很希望大年初一能让黑子休息一天,内心却又被儿子的婚姻费用所捆绑。这是生活的享乐与无奈的矛盾。 矛盾二:老尹感觉旅游区东西太贵了,狗拉爬犁一圈一百块简直是“抢钱”,内心却又盼望着“抢”更多的钱。这是善良与贪婪的本性矛盾。 矛盾三:大过年的,很希望老婆孩子热炕头,却又盼望着南方那些花钱遭罪的人来光临。再次呈现生活的无奈。 矛盾四:大胖子每圈两百的诱惑,与黑子极度疲倦的矛盾。这是主人与狗之间的亲情与金钱的矛盾。 矛盾五:“富贵满堂”烟花又想狮子大张口,又担心人家不要了。这是贪婪和恐惧的矛盾。 矛盾六:貂皮大衣赔偿与黑子的性命取舍。这是矛盾的高潮,将所有矛盾指向贫富不均的社会矛盾。 固然,用华丽的词汇来慷慨激昂堆砌的,可以收到震撼的效果,可以看到作者的词汇量和基本功。但是,千篇一律的堆砌,不一定都是好作品,有可能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甚至还有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除掉枝叶看不见枝干。《灰雪》没有夸张的笔触,却能触摸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感受朴实的亲情和生活的无奈;没有催情药水,却能在轻描淡写中让心灵受到剧烈的震撼。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华丽与平淡,其实环肥燕瘦,各有其美。 一篇社会问题作品,看不到作者声嘶力竭的呐喊,却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