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脸猫 于 2014-8-10 16:54 编辑
现代汉语怎么了?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时,我不禁问自己“你是汉语言专家吗?竟自不量力地质询起媒体主持人的用语了?”我当然不是专家学者,但自认为还是具有一定的现代汉语修养。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被语文老师一字一词一句抠出来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掌握程度肯定要比老外强。可现在各媒体的主持人使用汉语言实在不敢恭维,词汇贫乏、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规范,说句不客气的话,那掌握语汇的程度有点像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作文。他们在报道一个地方时就会千篇一律地说“这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报道一件事结尾必会说“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云云。按照汉语习惯,副词是不修饰名词的,如:很、非常、多么等等,可是媒体上却不管这些,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非常苹果”、“非常可乐”、“很中国”、“多么中国”,让人听了实在别扭。如果说相声演员逗哏取笑还情有可原,可偏偏有的主持人却骚首弄姿故作惊讶状,夸张的大呼“哇塞!”就有点令人作呕了。她们不知道这是一句居住在台湾闽南人的一句粗话,相当于大陆的“我操”。据说最先出现此语是一台商参观我们的一个博物馆时发出的惊呼,而我们一些年轻人疑心这是有钱人的文雅、魅力无穷的用语,于是,相互传开,最后被搬上电视台。这就让人不解了,难道有钱人的粗话也就金光闪闪了?还有网络上的“给力”、“萝莉”,有网友问我什么意思,我确实孤陋寡闻,因为第一次接触,不敢贸然回答,只好去查辞海,词典,结果一无所获。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才搞清楚它们的来历,现把这篇文章原文录下,供朋友们参考。 “给力”背后的三次语言冲击波
陈雪莲 当下最大的网络新词是什么?“给力”毫无疑问名列榜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其实是一个日语词,出自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为“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如果加上宅、御姐、萝莉、控、正太、吐糟……我们似乎已置身于第三次日语词冲击波中。
日语影响汉语的三次浪潮 日语词进入中国绝非新鲜事。日语词大规模进入中国最早是甲午战争后。当时遭遇挫败的中国人掀起向日本学习的高潮,大量翻译、引进日本书籍,其中“哲学”“文学”“经济”“社会”“革命”等,虽取自中国古典,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又“回”到中国被普遍使用。 像英语词Democracy和Science传入中国时,被翻译成“德先生”和“赛先生”,可是后来还是背日语词“民主”和“科学”取代。 第二次这样的“出口转内销”则发生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之时,日本再度成为榜样,日本影片、小说等风靡一时,“完胜”“新干线”“人气”“新锐”“友情出演”“不景气”和“充电”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词语再度席卷中国。 而最近10年,在全球网络化的巨大推动下,日本漫画、网络游戏再次令“给力”“御姐”“控”等成了汉语新时尚。 统观外来日语词,在明治维新时期,主要是科学语汇,多为书面语言;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科学技术日常生活新词语。第一、二次日语词热潮中,老中青受众都有,覆盖面广,而现在主要是网络和动漫词汇,受众主要集中在年轻人。 日本大学中国语中国文化学科教授平井和之认为:“引进外来词本来没什么不好,不过一定要斟酌、筛选,方可以纳入自己的语言。” 大国乏词应反省
作为语言教授,平井和之偶尔会登录中文网站,而网上那些如“爆笑”“写真集”“汗”等乱七八糟的日语词常常让他哭笑不得。“这种盲目‘进口’日语词的情况,实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玷污。”他说。 然而,对于日语词的涌入,国内专家看到的更是其背后的深层隐忧——中日文化落差,特别是中国文化创造力的落后。 对此,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作家王锦思认为,这些年来中国创造新词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这体现出中国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应致力于自身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在唐代,中国语词也曾大量进入日本。检讨日语词的大量涌入,不如检讨中国文化的创造力为何走向低迷。 相比响亮、上口、形象的“给力”一词,中国自己创造的新词大多没这么阳光、进取,多是“小三”“打酱油”“俯卧撑”和“神马”之类颇具自嘲和无奈意味的网络语。与词汇创造缓慢相映成趣的,是对一些严肃词汇的歪曲、矮化和贬低,比如“小姐”“偶像”和“同志”等。 “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我们理想主义精神正在淡化,除了搞笑、闲扯,缺少更有感染力的新词。正是这种犬儒化的状态,给日语词的涌入创造了空间”王锦思说。 (原载《读者》2011年第13期)
我并不是一概排斥外来词,过去我们经常用的“干部”、“坦克”、“康奈磬”、“郁金香”等等,都是外来词。王锦思教授提到的“理想主义精神淡化”问题实在值得我们深思。语言词汇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三大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在群众中实实在在存在很多阳光灿烂,形象生动的词汇,可我们的领导和文化工作者却视之为“引车卖浆”语言,属“下里巴人”,难等大雅之堂。而我们的领导又实在是提不出什么新东西,就拿我看到的县城高挂于楼的横幅大标语来说吧,“落实‘一化三基’,建设‘五个炎陵’!”还有我们湖南前几年大吹特吹的“弯道超车”,在交通法规上,“弯道超车”是禁止的,怎么就可以随意引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这不会误导群众吗?我问一位在职领导“一化三基”是什么意思?他也说不清楚。炎陵县就是一个,“五个炎陵”是什么意思?我还以为是要把县城扩大五倍呢,他却告诉我是“和谐炎陵、文明炎陵、富裕炎陵、……”还有两个忘了没说出来。哦,哦,哦!连领导干部都说不齐,可想在群众中有多少号召力?怪不得现在群众一开口就说“晓得他们又搞什么花架子,与我们没关系!”一个“他们”,一个“我们”,界线划得很清,这还是“鱼水情”吗?我真希望我们的干部、文化工作者像毛泽东时代那样深入群众中去,融为一体,发掘群众语言中闪光的词汇,宣传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