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7| 13
|
去日本的小船——读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蓝光闪过 于 2013-7-22 13:25 编辑
去日本的小船 ——读村上春树《去中国的小船》 蓝光闪过 很想让你坐上 去中国的小船 只坐你我两人 船儿永借不还··· ——旧时儿歌 《去中国的小船》的开头,村上春树写了这样一首残缺的儿歌,让我看到这样一个景象——黄昏,一位早熟、寂寞的少 年倚门远望,海上残阳如血。 此小说写于1980年,但故事的时间是日本进入后工业时代的1950——1960之后,摆脱战败阴影的日本人又开始重新打量世界,打量中国——于是,三个日本华裔便成了“去中国的小船。” 浅灰色西装、左脚有一点点跛的“中国人小学”的四十岁的监考老师,把友好相处落脚于不在桌上涂鸦,告诉大家“抬头挺胸并保持自豪感”;十九岁、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始终没有归属感的女孩。有一场多摩川的寂寞散步和关于搭错车的伤害纠结。“这里终究不是我应在的场所。” 是女孩最后说的话;早就没有印象的、年逾三十的高中同学,咖啡馆偶遇,在小心搜寻记忆中,便推销起《百科事典》来,其实这本书应该是在中国人中推销的。 就是这样三个人,介绍他们之前,作者在序言中明确讲到这个故事的隐喻无关乎政治,但细心的人还是会从中嗅出淡淡的历史的影子。作者最后归纳说,我就是这样遇上了不少中国人。我读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书,从《史记》到《西行漫记》。我想更多一些了解中国。尽管如此,中国仍然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中国,是唯我一人能读懂的中国,是只向我一个人发出呼唤国。那是另一个中国,不同于地球仪上涂以黄色的中国。那是一个假设,一个暂定。而在某种意义上,那是被中国一词切下的我身。我在中国漫游,但无须乘坐飞机。漫游是在东京地铁的车厢内或出租车后排座上进行的,这种冒险是在家附近牙科医院的候诊室以及银行窗口进行的。我可以去任何地方,又任何地方都不能去。 东京——甚至东京这座城市,一天在山手线的车厢里也突然开始失却其现实性,其景物开始在车窗外急速崩溃。我手攥车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过程。我的中国如灰尘一般弥漫在东京城,从根本上侵蚀着这座城市。城市依序消失。是的,这里没有我的位置。我们的语言就这样失去,我们怀有的理想迟早将这样云消雾散,犹如那原以为会永远持续下去的无聊的思春期在人生途中的某一点突然杳无踪影。 朋友哟,中国过于遥远了。 作者最后的归纳和感叹道出了作者矛盾的内心,其中不乏困顿等复杂情感,其所了解的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日本人所需要、所接受的?这样思考在日本的中国人意义在哪?··· 有人从中读出日本对中国的羞愧,说实在的我没有读出。尽管我与作者有相似的困顿,但不同的是,我以为仅仅有这样深沉而严肃的思考就足够了。与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对比。从细微处思考,从凡人看风骨,应当是大师相同而独到之处,只是较之深沉,还属村上先生。当然,这个并不会贬低《藤野先生》的价值。关于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学作品,我们并不缺乏,但理性化思考的不多,包括严肃的抗战话题都娱乐化了,很难从这些作品中去正确观察和思考日本以及日本人。 “四个必须去的城市”,网上在吐槽。其中就有东京,理由是“看看对手在做什么”,很值得称道。其实,用几天的旅游的时间去了解别人,显然不切实际,但它的意义在于这种思维的本身,只要有心,只要理性,就一定可以,就一定有渠道,就一定有办法。希望这之后的旅日日记,不再仅仅是新宿歌伎、浅草堂、富士山和樱花。希望更多的关于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学作品成为我们去日本的小船。 | |
相关帖子 |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