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3-26 12:15 编辑
细读了魔皇的文章,为他行文的流畅,论据的充足,见识的独到和对戏剧未来的期盼感动。 较比我对京剧的讨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佩服一下! 正因为如此,我几次想凑几个字,总是犹豫再三,理由是因学识和文字能力不及的原因感到力不从心。 应该说,魔皇对戏剧的讨论是上升到了理论的研究上,不但自己见解独到而有说服力,更是旁征博引,更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强大的理论依托。 关于这点却是我的弱项,所以,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和你讨论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谈我的看法,并不妨碍我用我理解和表述的水平来理解你的观点,如果说这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我也只好如此。 综合了魔皇的观点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的比较。 关于东西方艺术的异同(其中也包括戏剧)是一直在讨论。直到今天,虽然看似有偏向西方的趋势,其实那只是一种大众心理,有识之士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和对她的认识和观点,只是用孰强孰弱,孰是孰非来简单的界定是武断的。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乃至认识观点的不同,存在差异是自然而然的。 我记得画家吴冠中说过一句话:“东西方艺术就好比两个人从不同的侧面爬一座山,他们的融合点在顶峰。” 这句话我非常的赞同。 拿戏剧来说,西方的求真和东方的神似,其实都是一种艺术表现的观点,不存在孰优孰劣,更没有高低之分。之所以会有拿来比较的需求完全是在今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上出现的原因。 艺术是个非常个性和私有化的东西,个人如此,民族亦是如此。 第二: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问题。 其实这两点原本应该是一回事,不过是侧重面不同,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关于这一点你在文中也有充分的表达,我就不赘述了。 其实,同样的问题不单是在我们这里有,在西房的艺术探讨和表现形式里也有,比如在戏剧表演上,我们看到的布莱希特和斯坦尼之间的区别。 关于戏剧的教化作用,你的观点是中国的戏剧一直不具备这个功能,这个我倒是不能苟同。 其实,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戏剧始终都有这样的使命和功用(起码搞戏剧的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特别是现在。),不同的是,我们的戏剧是一种纯粹的表演方式为主的东西,他所演出的内容不是主要的,这点是对的。因为在中国人来说,看戏就是为了享受戏剧的美,去听唱段,所以,我们经常把看戏叫“听戏”。 这是不是就是不具备教化功能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戏剧大多是表现一些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已经在观众中耳熟能详,戏剧已经不必要再去在内容上下什么功夫,但是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戏剧的观众在已经知道故事以后来看戏,这是中国戏剧的特点。 比如“三国戏”,如果你没读过《三国演义》,你看肯定就不会看懂《失街亭》《甘露寺》《芦花荡》《借东风》,如果你没读过《红楼梦》,你也不会看懂《红楼二尤》,你没读过 《西游记》,你就不会看懂《闹天空》等等。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即使是你真的没看过这些书,可是并不影响你看戏,比如《三岔口》《二进宫》是我们经常在国外演出的剧目,外国人也有共鸣,这大概就是京剧的特色和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吧? 当然,如果说,中国的戏剧只是围绕着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作为自己戏剧的蓝本,这是特色呢还是缺陷呢?我想这是个大题目,需要从戏剧在中国的起源说起,可能我就做不到了。 第三:京剧的改革。 你谈到的戏剧改革的观点我倒是很同意。的确,面对着电影电视等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的冲击,戏剧显得前途无望,他的未来也是个未知数,但我想她还不至于烟销灰灭。这一点从日本这个强调西化的国家对传统形式的保留,以及这些形式在社会中的地位可以看出一点希望。 传承一定不是人为的努力能及,她一定是个自然的过程。商鼎即使是再国粹,也只好摆在博物馆里,没人拿它来盛酒。 京剧的停止不前,我在我自己的文字中已经说到,她的改革的艰难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以为,除了形式的变化需要下大工夫以外,其它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就包括您说的那些。 样板戏在这方面做了很大量的工作,起到了无论是前人还是后人都没有起到的作用,正如您所说,可惜的是半途而废。这和人们把样板戏和文革等同有关系,是误解吗?我看不是,但对京剧改革却是致命的。 还有就是当今社会人们审美取向和艺术修养以及心态的问题,也是传统艺术步履维艰的原因。 即使在传承上,京剧也并没有以前的光辉,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京剧如今传唱的剧目越来越少,其中多以唱功为主,当然,唱功戏也是京剧中重要的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或者能够代表京剧的成就。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要学戏是要花大力气的。如果按照过去的规矩,六岁就要坐科(进戏班或者戏校学习),到了二十多岁才能登台演出,能够有成就也几近中年,这就是说他要把自己的一生花在这里。更可怕的是,由于京剧的学习还不但是个时间问题,还需要付出常人没法设想的付出,他要在身体,精神,心态上完全按照京剧的要求打造自己,那么这个人如果不唱戏的话,几乎就是个废人,试想在今天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时代,有谁会这样下功夫? 一个京剧演员即使认可付出自己的全部,也不一定能够唱红,而一个歌星一夜之间就可成名。如果那还算是合理的话,那么在地下通道唱歌的女孩,披着棉大衣的农民,建筑工地的打工崽一夜成名就不可理喻了。 我不是说一个人在适当的时机成就自己不是可能,但他一定是个案,而且就是这样,也一定会有除了机遇以外的准备。但是我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的常态化和合理化。因为这不是学艺的本来规律,尽管现在还看不出这种畸形状态的事情的未来,但我坚信这一定不是长久的。 有关京剧的现状,以及对他未来的期望和对改革的想法,虽然不是我的事,可是我想即使我乐意说,也非一句两句话就能够说完,更何况学识有限,我写这些完全是为了欣赏魔皇对戏剧的看法和对他的见解的赞赏。 最后用你的话来结束我的文字吧: “复兴戏剧不是没有可能,届时,在人们饱饫了美国大片、清宫电视、日韩偶像剧的之后,戏剧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上一条重返心灵的征途,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