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8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江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3-21 22: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在这个芸芸的世上,有一些事物,仿佛总是在冥冥中召唤着你的,比如蓦然回首的爱情,又或者魂牵梦萦的故土。

  一

  关于都江堰,本以为是无缘与其相会的了,因为通常游客们都只会将她作为游览青城山和乐山的一个附带行程,鲜有人会专程安排去都江堰游玩的,而碰巧的是,前面提及的两个景点,我都已经去过了,肃穆的山,庄严的佛,神圣中,却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我始终无法说清,只是心中隐隐地,总感觉错过了某些。回来后,数次与人提起到成都的憾事,却听到熟悉川地的对方大笑道:都江堰,不就是个水利工程么,有甚好看的?闻言,我便也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羞愧,再不敢讲了。许是,这世上,总有些东西,是注定要失之交臂的吧。
  不过,都江堰却终于没有令我遗憾,八月的假期,正好客户安排在成都开年度大会,而我的上一个行程,又恰好在此前一天便结束了,因此飞到成都后,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供我闲逛,于是并不需要太多犹豫的,都江堰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都江堰的城区,崭新而冷清,不多的几辆车在震后新修的道路上悠闲地跑着,向导开车拉着我们,并没有径直到景区入口,而是绕了几条街,穿过城区,沿着都汶公路走了一段,在一个不起眼的岔口停了下来,指着前面一个牌坊模样的石柱,说前方便是都江堰了。我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向导走了进去。牌坊的后面,是一截平整的石头地面,像是一条路,却又比两边的土地高出许多,悬在半空,原来,这便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都江堰大坝,人们企图将岷江引到这片坝来,后来因为中苏修恶,一夜之间,苏联撤离了所有的专家,也带走了图纸,于是这座堤坝便成为那个时代的弃儿,悄然无声地蜷缩在了这里。想来,这也算是那个不幸的年代中不多的幸事之一吧,若不是这段变故,都江堰,也许就要和三峡一样,只能永远留存于美丽的传说之中了。
  走过堤坝,前方是一条小路,杂草丛生,路的两侧,却堆着无数的巨大的鹅卵石,整整齐齐,仿佛两排守卫的士兵,绵延出很远,这些全是汛期时,乡民们用来装筐堵截洪水的石头。经过千百年的冲刷,原本坚硬的棱角早已经被磨得圆滑,却唯有内心依旧不改坚实的质地,年复一年地守在这里,等待着召唤,与洪水搏斗。走到近旁,似乎还能听到从深处传来的洪水声、冲击声、呐喊声和欢呼声。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已经坚守了多长时间,也许从都江堰诞生的那刻起,他们就与之并肩战斗了吧,守堰的人,早不知换过了多少代,却唯有这些石子穿越了时空,淡看人间沧桑。
  就这样,边走边看着,眼前的路,却逐渐地清润了起来,而路边的草木也越来越显得有生气,再朝前走一点,居然隐隐地传来了大水的轰鸣声,空气中,顿时充满了湿漉漉的气息,抬头朝远处望去,却满目都是茂盛的树木,见不到半分江水的模样,跟着向导,一脚深一脚浅地踏下几级石阶,转一个弯,毫无征兆地,一条大江豁然地咆哮出现在了眼前,而我却似乎还没有为这么突然的遇见做好准备,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呆呆地望着那江水呼啸而过,浩浩汤汤地以席卷一切的气势扑向前方,继而撞在了横亘于半路的分水堰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又不得不乖乖地听从指令,一路涌向外江,直到下游汇入长江,化为我们民族的图腾,另一支则拐入内江,犹如一把神奇的笔,陡然一挥,写出成都平原千年的丰饶与富庶。

  二

  其实,早在都江堰建成之前,蜀地远非今日的天府之国,作为秦帝国刚刚夺来的一片土地,四川只不过起到了稳定后方的作用,但这一切却在一个人的到来之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前二五六年,李冰任蜀郡守,在鼓励耕战的秦国,这一任命并不令人关注,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四川在古代素有赤盆、泽国之称,非旱即涝,因此自古以来,在四川立国的国家大都国力衰弱,无法与中原的大国抗衡,而中原诸国也很少将四川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因为一则交通不便,二则物产匮乏,实在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可言。我想,当李冰接任蜀地,面对着滔滔岷江的时候,他也一定在困扰,如何才能将这条狂猛的野蟒制服,使其成为承载帝国腾飞的巨龙。
  只是,李冰的前任们也并非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但岷江上游水量充裕,而且山高谷深,到了中游灌县附近,突然没有了屏障,一马平川的大地,正可任凭大水肆虐,洪水期往往水势浩大,冲垮堤坝,而到了枯水期,从上游携带下来的大量泥沙又淤积起来,抬高河床,加剧下次溃坝的危险,因而历代治水,往往无功而返。
  看着咆哮的大水,李冰沉默了,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最终定下了治理岷江的方案,不过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继续堆高两岸的堤坝,也没有用童男童女去乞求河神的庇护,而是先后修筑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劈玉垒山,筑宝瓶口,分内外江,通灌溉渠,有效地起到了洪季分涝,旱季引水的功用,从此,蜀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赤地也变成了天然的粮仓,正是因为有了都江堰,有了四川,好战勇斗的秦国才真正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与老牌的东方强国叫板,进而在那位不世出的雄才大略的君主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秦尚水德,每一次,当黑色的秦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时候,相信即便是再无畏的勇士也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战栗,但六国的君主们,又可曾想到过,秦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秦军的战斗力,而在于供养战争的强大国力,在于大后方那片有着丰富物产的土地。
  虽然貌似强大的秦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分崩离析了,但都江堰却始终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伟大功用,哺育着那片大地上的人民。假如要说评选对于中国影响最大的工程的话,我想,结果不会是绵延万里的长城,也不会是庄严肃穆的皇陵,唯有都江堰,才担得起这个神圣的称谓,因为几乎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她就默默肩负起了守卫成都平原的责任,使这片曾经灾害频发的土地成为了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进而供养起了这个伟大却又苦难深重的民族。
  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是都江堰,为什么是李冰,将前人无法企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揣测李冰拥有着怎样的智慧,但或许,在他看来,治理水患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先民的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对于大水,我们只能是疏导,而不能围堵,同样的,治国的思想又何尝与治水不一样呢?

  三

  为了抵御“残暴”的秦国,东方六国或多或少地都修筑了用于防御的城墙,但依旧无法阻挡秦军马蹄前行的脚步,最终都匍匐在秦人的黑色大旗之下。而当始皇帝志得意满地宣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的时候,他似乎也忘记了秦国的成功根本,于是乎,原本用于抵挡秦军,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各国城墙被连接伸延,成为了宏伟的长城,而原本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也被召集起来,为帝国的各项工程劳作,以成就万世的伟业。偶尔有些小的反抗,强大的秦军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平息,似乎这千秋的帝国已然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历史总会证明,民心也如同那滔滔的江水,堵是无法永远堵住的,于是仅仅过了短短的十数年,表面强大的帝国便土崩瓦解了,只不知,那位在千年灯烛不灭的皇陵中冷眼淡看世界的始皇帝,可曾醒悟过来,再坚固的城墙,也终有垮塌的时候,民心恰如流水,只有顺应疏导,才能成就千古,一味围堵,势必被洪水冲垮。
  希望通过城墙使自己的伟业延续千秋万代的,又何止秦始皇一人,数百年后,在秦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位以战无不胜闻名天下的统治者,雄心万丈的大夏天王赫连勃勃,他在建立大夏国后,以蒸土筑城法,修建了国都统万城,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据说城墙坚固,可抵刀斧,即便时隔千年,无人打理,依旧巍然屹立,据说用寻常的工具,休想凿开城墙半分,可见统万城之牢固,超乎想象。但就是如此雄伟的都城,却如昙花一现般,在十余年间,就被攻陷,并逐渐湮灭于茫茫的沙漠之中。到了现代,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与内蒙交界的那边不毛之地中,居然还深埋着一座曾经令天下人闻名而惊心的都城。
  退隐于沙漠深处的白城子早已沦陷,而强悍的大秦帝国也只能在历史的烽烟中回味自己的辉煌,在赫连勃勃和秦始皇高大伟岸却略显冰冷的身影背后,却躲着一个不起眼的人,真切而温和,荡涤了时光的尘埃,依旧鲜活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李冰和他的都江堰,跨越了时空,无须声名赫赫,无须战功累累,李冰不言,都江堰无语,但他却真正实现了千古帝王们的梦想,让自己的事业千秋万代。
  站在都江堰的堤坝上,看着江水浩荡而过,不由得想起了杨慎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此刻的景致,与这千古的名篇何其相似,任你金戈铁马的英雄,末了也只能变成寻常百姓闲暇时口中的谈资,而他们丰功伟绩的象征,终究也将化为尘土,唯有真正造福民众,顺应民心的,才能成为人民心中永远歌颂的神祗。时至今日,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李冰都始终被尊为“川主”,而也唯有在四川,李冰取代了传说中的河神,成为人民供奉和敬仰的对象。因为,他给人间留下的,不是严酷的条令,也并非冰冷的枷锁,而是一座泽及后代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他伟大的治水思想,真正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尽管我们这些愚蠢的后人并没有理解李冰的精髓,依旧用一种鲁莽的方式来对待我们所依赖的江水和人民,但是,对于明天,我们依旧心存希望。
  感谢李冰!感谢都江堰!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3-21 22:54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名字,很自然的想到了余秋雨的那篇,记得第一次看到《文化苦旅》的时候有一种惊艳我感觉,原来游记也可以这样写,也可以如此广博饱满和感染力。

在散文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般不轻易写游记,因为游记不好写,这篇溶入了历史,丰富的知识量,但叙述的过多,造成了情感的平乏。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22 07:43 |只看该作者
  这篇字好在有自己的思考,就厚重耐读了许多!问好迷糊!{: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3-22 08:11 |只看该作者
都江堰俺去过滴,谢谢迷湖老师再给俺长点知识{: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22 08:13 |只看该作者
久不见,迷糊,问好{: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22 13:11 |只看该作者
文笔值得肯定。叙述应该有重点的选择,整体还可以精炼些。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3-22 21:26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3-3-21 22:54
看到这个名字,很自然的想到了余秋雨的那篇,记得第一次看到《文化苦旅》的时候有一种惊艳我感觉,原来游记 ...

嗯,不同散文有不同的功用。或许有人追求心灵感受的描绘,但我写的游记,其实都是通过风景背后的历史,来写出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思考。比如我们应该是用堵,还是用导,对于江水,和对于舆论和民心,都是一个道理。当然,因为水平所限,没有写出应有的效果,见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3-22 21:26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3-3-22 07:43
这篇字好在有自己的思考,就厚重耐读了许多!问好迷糊!

多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3-22 21:28 |只看该作者
安小茶 发表于 2013-3-22 08:11
都江堰俺去过滴,谢谢迷湖老师再给俺长点知识

知识都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的,不过老师只教了知识,却还有知识背后的文化需要我们去思考。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3-22 21:29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3-3-22 08:13
久不见,迷糊,问好

问好老姐。没办法,过年回一趟家不容易,路上折腾两天才能到,所以舍不得上网,多陪陪家里,因此久不来,见谅。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3-22 21:31 |只看该作者
笑看浮云_(超然 发表于 2013-3-22 13:11
文笔值得肯定。叙述应该有重点的选择,整体还可以精炼些。

多谢意见,我的毛病确实是不够精炼,目前还处于把文章写长的阶段,有些旧文还更罗嗦,看来还是要多修炼。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3-22 22:09 |只看该作者
迷糊 发表于 2013-3-22 21:26
嗯,不同散文有不同的功用。或许有人追求心灵感受的描绘,但我写的游记,其实都是通过风景背后的历史,来 ...

没有,对于游记来说这篇很不错了,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历史的阐述这一块如果有侧重就更好的,这样内在的表达就不会有平乏之感了。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3-22 22:29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3-3-22 22:09
没有,对于游记来说这篇很不错了,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历史的阐述这一块如果有侧重就更好的,这样内在的表达 ...

了解,上面有位浮云朋友也说我不够精炼,这个有注意到的,但没有做到,这就是我说的水平问题。
对于历史的阐述,其实说明一下,无论是李冰治水,还是秦始皇和赫连勃勃的故事,都是说明了疏和堵最终的结果,最后联系到人民会记住谁,遗忘谁,其实都是有选择的。但故事一讲起来,就有点忘乎所以了,这个是问题。
多谢离离的探讨,有点评,这是六星让我感到好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3-22 22:38 |只看该作者
迷糊 发表于 2013-3-22 22:29
了解,上面有位浮云朋友也说我不够精炼,这个有注意到的,但没有做到,这就是我说的水平问题。
对于历史 ...

这里是一个平台,大家都是喜爱文字的人,也都是“字迷”的级别,所以,互相学习,斧正才是。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3-23 14:38 |只看该作者
去过都江堰,但感悟没这么深。向作者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