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从一首诗说起
查看: 428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首诗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2-27 14: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末代愚夫 于 2013-2-27 15:13 编辑

    All mankind is one volume,
  When one man dies,
  One chapter is not torn out of the book,
  But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
  And every chapter must be so translated,
  God employs several translators,
  Some pieces are translated by age,
  Some by sickness,some by war,some by justice,
  But God’s hand shall bind up all our scattered leaves again for that library,
  Where every book shall lie open to one another.
  全人类是一部书
  有人死亡
  并非是从那书里撕去一章
  只不过是被翻译成了一种
  更好的语言
  每一章都必会如此翻译
  上帝雇了几个译者
  某些片段翻译的完成
  或由岁月
  或由疾病
  或由战争
  或由正义
  上帝之手会将我们这些散乱的书页

    全部装订成册
  放进书库
  在那里
  每册书都要对彼此敞开
  无遮无掩
 

  ——约翰邓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2-27 14:50 |只看该作者
等着看愚夫说起。。。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27 14:53 |只看该作者
这是荒漠兄在一篇文章里引用的诗。约翰。邓恩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以玄出名。这首诗我觉得挺有意思。荒漠兄引用的中文翻译我不太满意,自己翻译了一下。荒漠兄当初对我的翻译也曾给出意见,又修改了一下,不知译得是否妥当。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27 14:55 |只看该作者
这诗里有许多可玩味的地方。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27 14:58 |只看该作者
知易行难 发表于 2013-2-27 14:50
等着看愚夫说起。。。

哈,先看看你怎么说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27 17:04 |只看该作者
有人死亡
  并非是从那书里撕去一章
  只不过是被翻译成了一种
  更好的语言9 X9 A$ O) @; f

-----我喜欢这样的翻译!有共鸣!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2-27 23:31 |只看该作者
静等渔夫说起!默默地等!关于诗......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2-28 08:08 |只看该作者
愚夫很用心啊。
前三句建议,仅仅是从韵律来看,建议为:
人,是一本书
死亡
并非从书里被撕去了一章
.......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2-28 08: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荒漠阳光 于 2013-2-28 08:56 编辑

   书信人生---〈查林十字街84号〉
  作者 魔术师塔蒂
  在这个小摊无数次看到这个碟子,《84 Charing Cross Road》,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安妮·班克劳夫特主演的,不过最后都没有买,一是没有听说过这个片子,二是因为汉译的名字《迷阵血影》。照电影中海伦对书喜爱程度的表现,如果让我遇到翻译名字的人,我会杀了他的。因为这个翻译不只是错误,简直是离谱。一份来自两个爱书人诚挚深切跨越时空的友情竟然会变成什么迷阵血影?店老板告诉我,这张碟子已经放了三年了,一直无人问津,今天老片打折,十元三张。感谢上帝,我有幸只花了三元钱去享受这份感动……
  我承认我是老古董了,因为当我看见位于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装满古朴书橱的古董书店时,禁不住一阵激动。这是一家二手书店,名叫马克书店。书店的日常管理人是法兰克·杜尔,一位优雅博学的英国绅士,他经常奔波在英国各地的豪宅,去收购那些旧书用来出售。他尽力满足各种顾客的需要,因为他明白作为一个爱书人对书本的重视和珍爱。书店把广告做到了美国的书评杂志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纽约的女作家海伦·汉芙看到。她正为寻找几本英国作家的书发愁,于是从1949年10月5日开始,她和马克书店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鸿雁友情,直到1969年法兰克去世后的几个月,在书店即将拆迁时她才有机会来到伦敦这家书店。二十年因书结识的友情清淡如水却弥足珍贵,汉芙的热情坦诚和法兰克的含蓄隽永跃然纸上,相映成趣。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海伦·汉芙亲身经历改编的,当她把二十年里和马克书店所有的来往信件以及她在伦敦一个月的游记寄给美国《读者文摘》发表后,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电影也在1987年的时候获得了当年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取胜的当还是这种清新隽永的感情。影片再现了战后伦敦古朴的建筑风格,在音乐和色彩上增加了浓厚的怀旧氛围。尽管连男女主角直接交流的机会都没有,可是场景的衔接和时代背景的展示充分弥补了故事情节的单薄,让人欣赏的时候不禁为之沉醉。我甚至开始爱上电影中的伦敦,正如海伦说的想去伦敦寻找英国文学中的伦敦一样,我喜欢英国文学,可是我接触到的只是汉化的伦敦,真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体验纯正的英语文学,就像朗读中国文言文时的感觉一样,美妙而又神奇。阅读是一种神圣体验,而对语言的解读感受更是一种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我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因为自己和海伦一样爱书。可是和她相比,我对书的喜爱显得那么虚伪,书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种似曾阅读的感受,而不是真的。我喜欢买书,每次出差在城市中寻找的就是书店,遍布各地的好象只有新华书店这样大而全的仓库。迄今为止,关于书店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大连的沐文堂,友谊广场前不足三平方米的店铺却充溢了书的香味。“购买尚未读过的书有违我的原则,就像买没有试穿过的衣服”,这是海伦的藏书宣言。我想我赞成她的观点,不过却已经没有机会在图书馆里看书了。我喜欢图书馆的阅读感受,静静的,安逸的,空气中只有这种陈腐浓郁的纸香,耳边只有别人轻翻书本的沙沙声,在空旷的大堂里那是一种美妙的音乐,而你的心神总会在这个时刻贯通作者的神思。阅读是一场智慧的交流,作者在字里行间藏进谜语般的哲思,而阅读者更像是一个解字谜的体验者,抽茧剥丝的沉醉会感受到与先知对话的享受。面对着书房如山的书籍,这部电影让我汗颜不已。书本只为爱它的人存在着价值,这和人一样。你说自己爱它却只把它束之高阁,就像你说爱一个人却让她的心沾满灰尘一样罪过。所以,爱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体验,否则汗牛充栋等同与一无所有。我想我该感谢海伦,她教会了我要爱人般地爱书。别只想着去买它,如果你不看它就让它存在着该存在的地方。
  一直想过这样的生活,在确认自己是老古董之后更是如此,像法兰克般地生活,在平静安逸中充满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生活中的法兰克总是温文尔雅的。在书店里他是个好经理,他兢兢业业地为书店工作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里,他为每位爱书人奉献了自己的渊博学识和殷勤服务,当找到一本顾客需要的书时他脸上洋溢的不仅仅是高兴,更是一种满足和幸福。爱书人对书的欣赏不存在时空限制,特别是在翻阅二手书的时候除了和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之外,还可以和以前的阅读者进行情感交流。我看书也喜欢在书页的间隙写下自己稚嫩的见解,也许很多年以后,当我的书传到别人的手上,当他能够通过我的文字感受我感受到的,那也算是一种思想的永恒。家庭中的法兰克是个慈祥的父亲和称职的丈夫,尽管他的妻子诺拉不能进入他真正的精神层面,尽管诺拉在他死后写信告诉海伦甚至嫉妒他们之间这种交流,可是他对家庭真诚的爱没有改变。他和海伦跨越千山万水、延续20年的纯洁无私的友谊更是见证了他高尚的人格。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法兰克在知道海伦因为治疗牙齿花费了本该来伦敦参加女王登基大典的费用,不能前来伦敦的时候,他在镜头前喃喃自语,呆滞了一阵,眼神空寂落寞,尽管持续时间不长,可是充斥在全场甚至弥漫到电视机前的伤感让人扼腕痛惜。那是唯一一次有可能见面的机会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而海伦的伦敦之行已经是在法兰克因病去世的几个月之后了。人生就是一场阅读和写作的过程,阅读是为了学习,写作是为了记载,只有书本才可以见证永恒的人生,正如海伦·汉芙朗读的英国17世纪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的诗歌一样:
  “All /mankind /is /one /volume,
  When/ one/ man/ dies,
  one /chapter/ is /not/ torn/ out /of t/he/ book,
  but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
  And /every /chapter/ must /be /so /translated,
  God /employs/ several translators,
  Some/ pieces/ are/ translated /by /age,
  Some/ by/ sickness, some /by /war, some/ by /justice,
  But /God’s/ hand /shall/ bind /up /all /our /scattered/ leaves/ again/ for /that /library,
  Where /every/ book/ shall /lie /open /to /one/ another.”
  这首诗歌正是理解电影的一个注解,其实我原本该用电影里现成翻译的对白,可是我不希望能够读懂的人会有丝毫理解上的偏差,如果这样的话我会对自己犯的错误难以释怀,因为别人也会像我对待那个翻译这部电影名字的人一样深恶痛绝了。
-----------------------------------------------------------------------------------------------------------
引申:根据这篇影评推荐这部影片,你会发现,许多经典只是属于某个年代,非现代的喧哗可以遮掩。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28 11:25 |只看该作者
夫子的这首译诗让我再一次见识了《相见恨晚》的某些情结。人,存在与消亡的意义。
对于盖棺定论之说,我并无太大的异议,只要它是客观而公正的。人的鉴定应是自我的成分大些,你的行为、品格与德行都会在你身后留下一定的痕迹,我想说的是,这是真实的吗?有一种伪装,久而持之连自己都会被欺骗,但与自我真实的本性是不同的。想想看,我们的一生会带着多少副不同的假面?死确是一种解脱,但身上的裹尸布毕竟是由别人缠上的,这就是盖棺定论的的意义吧。
看了愚夫的译诗有了上述想法,可能与夫子想要说的无关,但我想不无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2-28 13:22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先谢谢荒漠兄贴上了引用这首诗的出处。我想,这篇文章,色妞妞和知易行难等一干对电影颇有心得的同学会很有兴趣。荒漠兄发在这里有点可惜,不如另发主帖,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看到。

归隐兄的意见,我再稍后对诗的赏析中会说到。先说荒漠兄的建议,我还是以为不太妥。这就是不同语言造就的不同语境的妙处。volume,含有大量的繁多的意思,如果作为名词,理解为书的话,就是卷轶浩繁的大部头书,大部头书,用中文汉语来分的话,就有卷、集、册、本等单位量词。而chapter,章节,只能是在书里的一章节,而不是书本身。一个volume里可以有许多本book,而一本book里,可以有很多个chapter。诗人的比喻其实很准确,分得很明白。比喻,其实是一种再命名,就是把此再命名为彼,并以彼的逻辑继续演绎。所以,诗人把人类比喻为一卷厚重的书,把个人比喻为卷里其中一本书中的一章,并以书的言说语境来敷衍。这其中有个大大的留白:卷中的书本,是怎么分类的?以性别分,就是男或女,以人种、语言、地域等,又是另一种分法。这是共时性分类法,还有历时性的分法: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等等。

把人类比作书,把个人比作章节,其实还不算什么新奇,但把死亡比作生命的一次翻译,则就妙了。那意味着灵魂不死。这个妙是出于一种宗教性的思想。torn out,撕去,意味着被消灭、被出局,而诗里说人的死亡,not torn out,不是被撕去被出局被消灭,而是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已经被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意味就是,人的生命本身就是种语言。语言其实是一种expression,是一种表达,一种显现,一种符号的展示。如果把人的生命当做一种表达,那么,表达者是谁呢?人的生命要表达什么呢?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种语言language,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符号集成物,我们只是展示显现,但我们并不明了本身符号的意义,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只能由他者---更高一级的智慧来解读,我们只是在符号现象的迷宫中,我们无法解读生命意义这个谜。

所以,归隐兄的理解在一定层面说,大体是没错。但诗中却没有盖棺定论的意思。因为人的生命并不是最好的语言,死让人的生命形式转换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a better language。或许,基督教中的天使,相对凡人来说,是一种更好的语言了。只是,魔鬼是不是也是种更好的语言呢?即便是更好,但也还是language,还是上帝的符号。作为符号,本身没有优劣,符号都是等价的,只是,各种符号表现的含义不同,也就是说,生命是等价的,但生存行为在表现着不同的价值理念。

当我们被转换成另一种更好的语言时,或许我们就会被重新编排,成为另一本书里的语言,诠释某种新的意义。我们此生的生命意义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能是个谜,而在上帝那里,我们却要彼此敞开,也就是说,再没有谜,一切都是澄明透彻的,我们彼此了解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根源。引申到生命现象上,则我们就理解人的种种行为,那样,或许没有爱,没有恨,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是非善恶,只有理解,只有宽容。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2-28 13: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末代愚夫 于 2013-2-28 13:24 编辑

对诗的一些体会,迟点再来说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2-28 23:22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发行量不同{: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2-28 23:25 |只看该作者
而且每个人对你这本书的理解也不同,会有很多版本,所以应该说,翻译是由人完成,而且应该是很多人,那些你曾经历过的人,他们既是你书的内容,同时也是你书的翻译者

这是我的理解{: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3-1 13:17 |只看该作者
母语诗俺都看的糊里糊涂,更别说洋诗。第一句俺就迷糊,“全人类”(群体概念)集合在一起是一本(共同的)书?还是“人类”(物种概念)是一本书(其他物种不是书)。“诗无达诂”啊,又用了董仲舒的话,真烦!{: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3-1 23:56 |只看该作者
俺贪心的想,等俺这扉页翻篇儿的时候,无遮无拦能被人看到青山绿水,还有春芽初绽~~~
可惜的是,小沈阳会说,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嚎~~太销声匿迹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