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3-2-22 21:32 编辑
从1月初预订好机票,到2月4日履行好请假手续,再到2月5日启程和2月14日返回沈阳,我的回乡探亲之旅已经过去一些时日了。
由于回家探亲期间忘了带笔记本电脑,也因为返回后忙于加班写材料,加之最近半个多月因惰性中止了早起晨跑和写东西的习惯,这个早该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回乡偶记”系列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再不整理就将遗忘的地步。
不能再懒惰下去了!决定从今日开始补记回家前后的点点滴滴,明天坚决恢复晨跑和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故乡带给我的感受感悟,让故乡在文字里永生。
还是从这次回乡之旅的源由说起吧。
原本,我并没有接二连三回家探亲的理由。
如果算上这次,2011年以来,我已先后三次请假探亲。
虽然都是为了父母,虽然时间都不长,虽然也是人之常情,但想到同事们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正常休假的底气顿时减了七分,甚至一度失去了张口请假的勇气。
思虑再三,我还是向领导和盘托出了请假理由:继父去世一周年,我得陪老母亲回去祭奠。
因为这个理由,有人说我是个孝子。我想,如果真是,也应该是对母亲的孝顺:老人家要回去祭奠亡夫,我这个做儿子的理应陪护在身边。
至于对我那恩重如山的继父,对于那个生前我已由二叔改称老爸的男人,是否亲自到坟前拜祭,或许只是个仪式或形式的问题,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我崇尚厚养薄葬,也更愿意善待和孝敬健在的老人。在我看来,对于去世的至亲,内心怀着一份惦念就够了,诸如祭拜等做给别人、做给活人看的事情,不做也罢。
不过我得说,对于延续了数千年的民风民俗,我真的无意冒犯,也一直给予应有的包容和尊重。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传统风俗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逐渐从年轻时的不以为然转变为适当参与。
这其中,就包括对逝者的祭奠。那些逢年过节给逝者挂钱纸、烧冥纸、供酒菜、放鞭炮的习俗,既是一种传统的纪念方式,也是对血脉、亲情的一种传承,只要适度或节制,似乎不该与封建迷信划上等号,更不应受到指责。
凡此种种,自然成为我此次回家的理由之一,但最根本的,还是去年老爸去世后对母亲的那句承诺。
一年多过去了,老爸去世后的那些悲伤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老爸下葬的前夜,我曾向母亲郑重承诺:老爸逝世周年时,我会陪您回来。
老家有亲人去世连续祭奠三年的习俗,有的还连续三年置办酒席,广邀亲友参加,把场面搞得热热闹闹,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
我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不会为老爸操办隆重的祭奠仪式,甚至做不到连续三年都到他坟前祭拜。我能做到的,似乎只有在老爸去世的第一个周年请假陪母亲回去聊表心意。
相对于我的超然事外,母亲对亡夫的周年祭奠显然看重了许多。
到沈阳生活这一年多以来,母亲给亲友打电话,多次提到这个话题,也多次向我问起回老家的日程和具体安排。
我理解母亲的心情。毕竟是相濡以沫三十载的夫妻,何况比母亲小十三岁的继父确实付出了很多,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和母亲携手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于情于理,母亲都应该回去看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一开始,我和老婆就达成了一致立场:无论如何,都要让母亲实现这个心愿;即便我因工作脱不开身,也要安排其他家人陪母亲回去。
提前预订机票时,我和老婆甚至商定好了第二套方案:如果我请假不成,就由我老婆或岳父陪同我母亲回一趟老家。
好在领导们都通情达理,当我说明原因之后,纷纷大开绿灯,并叮嘱我照顾好母亲,确保老人顺利回家、平安归来。
2月4日下午,当我处理完手头最后一件着急的工作回家收拾行李时,归心似箭的母亲再坐不住了,一会倒腾衣物,一会儿收拾卫生,一刻也闲不下来。
当晚,老婆也成了大忙人:忙着给婆婆和老公搭配衣服,忙着归拢物品并装入箱包,顺带在我耳边唠叨归途和回老家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回老家之前的那天晚上,老母亲成了可爱的孩子,而我则成为任由老婆唠叨和摆布的好男人。
天高云淡2013年2月22日17:32补记于沈水之阳
相关连接:
回乡偶记——让故乡在文字里永生
http://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5272&fromuid=827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