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我 于 2013-2-8 20:31 编辑
一年又一年,春运的大戏里有你、我、他,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影。从这场大戏里,我们能看到转型期中国的美丽与哀愁:异乡的浪漫与温暖,始终敌不过春节回家的渴望,不管多挤多难,回家最重要,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核;而瑟瑟寒风里裹着被子通宵买票的长龙里,“烟圈在升腾,焦虑的硝烟也在人们的心中弥漫”。
蹲守在火车站的记者,为我们带来了一张张生动的“春运表情”,当你俯下身子来审视这些图片时,赫然发现我们琐碎的生活里,涌动着如此温暖和生机勃勃的力量:被素不相识的兵哥哥高高举起的小孩小脸蛋上有得意的笑容;将要开启的列车,从车窗里能看到支颐沉思的老人;隔着栏杆吻别的情侣,那一袭大红的棉衣温暖了这个离别的车站;手挽着志愿者胳膊的盲人,浅浅的眼窝里隐藏着深深的感动……开往家乡的列车上,不管你是何种身份,此时拥有同一种心情,前方都是安详宁静的家乡小城……
在春运的队伍里,农民工数目庞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每逢春节,他们注定要离开工作的城市,回到那属于自己的家乡。实名制、网络购票等多渠道的订票平台,并没有改变春运“一票难求”的问题。在春运的宏大语境下,我们更需要问的是:为什么他们要离开家乡?又在东部地区工资稍高机会更多的背景下,“孔雀依旧东南飞”,而他们辛苦打拼的城市尚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纳他们,让他们享受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农民工还无法留在城市,只能是个流动的大军。一年又一年,春运的难题依旧 “无解”。
事实上,春运的哀愁,远不是一张火车票就能解决的。笔者以为,我们要做的是继续转变发展模式,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企业升级换代的步伐,让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不再争夺低端教育人口;而如果大部分人在家乡就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竞争力的收入和归属感,谁又会喜欢做一只忍受旅途奔波之苦的候鸟?
[flash][/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