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1-30 14:13 编辑
张爱玲曾言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想说鲥鱼多刺,本来贪的是口腹之欲,偏生又多出讨厌凌厉的刺,美味不能尽享有些美中不足的缺憾,但终归美味没有失去,所以世人享用和鲥鱼一样多刺的鲫鱼时大多为求美味改作鲫鱼汤去了。中国文化传承的结果最大的益处就是教会人如何变通,叫有经有权,讲究迂回,万变不离其宗,灵活而又守拙,要的还是原汁原味。
鲥鱼多刺被爱玲引为恨事,此其缺憾一,可见爱玲的可爱,那个固执一如她对胡兰成的情意,绝非斗宵快意。她丰沛的情执一的爱历经尘烟依然被世人细细翻检,面容斑驳,皆因有那份遗憾美。张爱玲对鲥鱼多刺的讨厌,可见她完美的情结,这样的完美和缺憾在她的生命里如犬牙相错,是她情感意识形态内最难分伯仲的部分,因而有着彻骨的冷冽,作品里总得见清冷弃置的荒芜,深刻而现实,不敢心存温暖和浪漫。
我对鲥鱼多刺另有新解,总感觉刺多味觉也敏锐,自有它的缺憾和妙不可言。当世事纷纭排闼而来,那时候渔樵梦话未必当真,只有现实的活色生香,你惑也不惑?想想古人多说梦话,后世拾遗,懒了辨析多了迷信蒙了心智钝了思维,求鲥鱼味美,乃是人道迩,食色性也,食为先,味蕾也便成了先知。
海棠无俗姿,香味儿淡似无也许是有的。少时听评剧《花为媒》,《报花名》里一段有句“牡丹虽美花不香”,新凤霞唱的,那时就记住了牡丹美而不香这个缺憾。04年于北京劳动文化宫看到牡丹硕大的花盘,曾驻足观摩很久,感觉上还真没有香味儿。因而每一想起新凤霞的唱词儿,感觉冠国色天香的牡丹真是辜负了“天香”二字。居然海棠也没有香气,可谓都是素面天颜,弃香而独绝同为一憾,倒有些真正的简净。
海棠不香,如果非要送它们一个恶谥,我觉着一个吝啬足矣。花开得再美没有香味儿等同于美人没有情趣,有些自矜和吝啬,倒也算是自然常态。静水深流的爱玲最会透视百态人生,她对于完美的苛求较别人更甚。海棠不香,也许可以想见更细微的东西。女人对于细微处的敏感是无法言喻的,些微一脉便可以使青春回返,韶华回头。这种透明蕴藉,需要与旧时光作陪,怀念,是她的唯一路径。但爱玲若是知道“昌州海棠独香”,且有花有实,不知作何感想。我想也许也做了北宋的彭渊才,少了一憾,欣欣然欲往观一番,以落个踏实,心底无憾了。世上的事儿果然没有绝对,谁知道位于巴山蜀水的昌州竟然真有海棠花香。
红楼后四十回不入爱玲眼,也难怪引为恨事。雪琴呕尽十载心血才得八十回,精彩妙绝处不一而足。红衰翠减,沧海暗度,世事推移~~~·大悲催虽见形肖,毕竟不是原装的,得非千古憾事?高鹗总算抓住曹公的文脉,到最后四大家族稀里哗啦,由一个宝玉遁于禅,既无戚容,亦无喜色,看世事苍苍莽莽复归于一片沉寂,真是干净。倒是后人依然看不透的大悲痛大彻悟,熙熙攘攘炒了恁多年。
如果,雪琴活着续完,会该怎样?或许这缺憾恰好,高峰永远是越不过的坎儿,世人无法攀越,像舒伯特、德沃夏克、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因为窥见天堂的门楣,成为无法超越的绝响。
而我们,眼前有景道不得,比及爱玲的透彻只会乌央乌央为时令左右,见秋风起意,见春月多情,总是被动的看事看物,为遗憾而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