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凌云享耳 于 2013-1-29 22:03 编辑
他,在我所读的的小学课本里好象不是个正面人物,右倾机会主义等一些大帽子将他的本来面目遮盖得严严实实,而我与诸多自以为心中有正义感的人一样,长时间以来根本不屑于关注他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得是他晚年贫苦交加依然保持革命气节,不为金钱富贵所利诱,我不禁有些吃惊,这里所写的他与我小学课本里的他是同一个人吗?为此我翻阅了不少有关他的资料,于是一个真实清晰、明朗可敬的他,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
他从小就是个不怕挨板子打的人,三岁就失去了父亲,“这小子长大了不成龙便成蛇”,严厉的祖父曾这样对人评价他,祖父的板子再打也打不出他的眼泪,可是母亲的眼泪却让他知道了读书的重要。
他似乎就是个反抗性的化身,年轻时他视万千家财如敝屐,他一生中基本上不提他那豪富的家族;他对包办的婚姻不满,认为婚姻自主高于家族礼法,他和妻妹自由恋爱为族人和岳父不容,于是就毅然决然地携妻妹私奔;他对家产不屑一顾,却对革命充满热情,他曾经一个人负责《安徽白话报》的编辑和发行,一天只能喝两顿稀饭,就这样他坚持了好几个月;他在日本读书时,曾一剪子“喀嚓”剪掉了限制学生自由的学监的长头发,在那里他还结识了不少能人志士,他与他们回国后一起办报办刊物,以这样的方式启发民智;成了北大文科学长后,他豪放率真,据说有次照相,他恰好和梁漱溟坐在一起,梁漱溟把脚收在椅子下面,他毫不拘束地把脚一直伸到梁漱溟的前面。相片出来以后,有人给他送去,他一看,说:“照得很好,就是梁先生的脚伸得太远一点。”送相片的人忍不住地笑着提醒:“这是您的脚呀。”他倡导白话文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振臂一呼的领袖,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即便是深感落寞之时,他还是与各种旧势力作斗争,因此到五四运动爆发,他一跃而起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
他是造成中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他的反抗性让他在进行革命斗争的同时不断思想,革命不是清谈,必须要有可依赖的政党,正是这一先进思想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先河,也让他成为现代中国的精神先驱。他曾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也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经明确的说:“我们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当他发现受制于共产国际时,便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领导权,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个革命家而不能成为政治家,政治家是会迂回前进的,而他的独立特行天马行空却使他陷入了孤立贫苦的境地。
一个陷入孤立贫苦境地的人很容易成为金钱的乞丐,他真的是一枝独秀不低头,他多次入狱却决不屈服,上海的托派组织知道他出狱后,曾经数次邀请他回沪主事,都被他严词拒绝;国民党当权者曾以高官厚禄作诱饵,他更是不屑一顾耻之一鼻。其实那时他只要稍加妥协,养尊处优、荣华富贵乃至飞黄腾达,会招之即来的,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便在他和妻子食不裹腹时,也决不动用国民政府教育部预支给他的万元稿酬。
他就是曾使用“顽石”两字做笔名而著文立说、传播真理的陈独秀。他这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也让我相信,一个人只要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正直无畏地为人类造福,历史终将会拂去他身上的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