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9| 2
|
高考真的不公平吗?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最近看了一段网络视频,在视频中,山东电视台《钟山说事》主持人钟山,抛出一连串大义凛然的“高考天问”,直指高考不公平、太残忍,提出废除高考的想法。 那么,高考真的不公平吗?
首先,钟山列举了《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一个排行榜,质疑北大清华的科研能力,严重落后于建校不过二十年的年历史的香港科技大学。 据说《泰晤士高等教育》是国际教育界的权威刊物,可是对于《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科研能力排行榜”,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一、香港只不过是弹丸之地,寸土寸金,而科研,是需要研究基地的,比如美国的硅谷。在研究基地严重匮乏的香港,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校不过数十年的大学,曾出过什么举世震惊的研究成果吗? 二、香港的轻工业、重工业均不发达,香港的优势在于开放而多元的文化思想、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良好的公民教育基础以及持久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 根据科学研究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研原理,香港的科研优势,主要在于医学临床治疗、财经管理、影视拍摄理论以及概念机器人。 而中国内地大学,其科研成果各具特色。比如清华以理工科见长,同济大学以生物医疗研究见长、复旦大学以财会经贸研究见长、中山大学以历史哲学研究见长、南京大学以文学研究见长、武汉工业大学以汽车研究见长。 现在,中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华约”、“北约”两大阵营,在建筑材料、软件开发、新能源运用、汽车科技、生物科技、农学等社会实用性科学研究方面,以逐渐形成集群开发、集群分享的格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学为社会输出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为中国所创造的财富,亿倍于香港国民生产总值。试问,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地的大学,比香港大学差在哪里? 三、中国的科研机构,主要是以中科院和社科院为首的各类国家研究机构,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搞出了原子弹、搞出了卫星、搞出了航天飞船、搞出了银河巨型计算机,这些成就都是世界领先科技。我国的所走科研道路,与西方所走的科研道路十分不同。 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主要是以科学家在小作坊、小实验室单兵作战所取得的成果为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科学界经营,开始携手研发新科技。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西方科学界与商业界结合,开创了商助科研、科研商用的格局。 而中国的科研模式,主要是走国家集中科技人才、国家提供科研资源、国家运用科研成果的路线。如此一来,单凭一家《泰晤士高等教育》所做的排行榜,就断定中国大学无科研能力,并以此来质疑高考的作用性,肤浅! 除了质疑中国大学的功能性之外,钟山还提出:高考过于残忍,给了学生、家长与巨大的功利压力。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而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国家培养人才。我国人口基数大,年轻人众多,如果不采用高考淘汰机制来选拔人才,请问:如果那些在初中时、在高中时,就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甚至沾染上了流氓习气的年轻人,他们不经考试,也能进入大学学习,那大学会变成什么样? 经常有人说中国教育呆板、束缚青少年的思想,我不以为然。 在我的小学、初中年代,那时候我的社会判断力几乎为零,老师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或者生物、政治、历史,我在那个时间段学到的东西,无法现实生活中运用出来,由于青少年时期,我的见识与学识均不值一提,那个时候我最多只能幻想自己要是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那该有多好。 大家要知道,牛顿青少年时期,学习成绩也不怎么样。但是他最后能成为震古烁今的一代大科学家,为什么?因为你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你没有判断能力而光有想象力,你不知道我要研发这个东西需要去找什么书籍、需要去做什么实验,这就像汽车光有方向盘而无轮子一样,没用! 中国的人口多,教育资源分散到每个人身上就少。我们目前还没有经济条件像香港、美国那样,给予每个青少年一等优裕的教育资源。所以,中国的基础教育,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提高公民公共道德。至于如何让学生保持活泼的想象力,如何让学生学到社会谋生能力,这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 学校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不仅限于知识传授。大家知道,学校给青少年提供了与大量同龄人互相学习、互相接触、互相竞争的机会!如果没有这种集体氛围,人类的思想就会变得自私、贪婪、狭隘。所以,让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与同龄人共同成长,最后参加中考、高考,去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压力,去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中国教育,斯职尽矣! 我国之所以缺乏学术大师,是否真的是因为中国教育不行呢? 不然,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科研人才,出现了断代。瓦特、牛顿、爱因斯坦崛起之前,他们身处的社会,是科研历史持久、政治开明、科研社会需求旺盛的年代。大师需要历史的沉淀!今天的中国教育,虽然还缺乏培养陈景润式大师的土壤,但是中国教育,从来没停过向社会大批量输出科研骨干。我相信,随着经济的逐渐良性发展、政治的逐渐开明、国民素质的逐渐提升,中国教育培养出大师,指日可待。 钟山在节目中还说道:“中国大学风气堕落,什么行业赚钱就开什么专业,不少专业的老师都是临时集结的,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培养出什么人才?” 这我就奇怪了,第一、如果大学不是什么行业赚钱就开什么专业,难道大学要什么行业不赚钱就开什么专业?试问,如果北大清华、复旦钟山、南京同济,主打都是开设考古学科,那这有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么? 第二、我想,成为大学生不容易,能成为大学生的老师,应该是更不容易的吧?我是一个大专生,我所读的大学,诚然,没有什么国家顶尖的大学教师。不少专业老师,也可以说是学校临时集结的。可是我觉得我跟这些老师学习,一样学习到了足以让我在社会谋生的技能、以及足以让我追求自身理想的知识。老师只要能为学生传业授道解惑,你管人家是不是临时集结的呢。 另外,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之外,学校还开设哲学、美学、影视鉴赏、现代经济管理、建筑艺术模型等人文科技选修课提高学生涵养,学校还会举办辩论赛、创业大赛、足球赛、音乐歌唱比赛、设计比赛、科研创新比赛、电脑对抗赛等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如果不参加高考,不上大学,我就没有办法认识到高等学术的世界,也没有办法在大学里逐渐认识社会,我的人生轨迹,注定会因此而弯折。因此,以我的切身经历来说,我觉得中国的大学,不仅风气不错,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改变命运! 最后,钟山还说各地的大学,明显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比如北京大学,录取北京籍考生的分数,远低于录取外地籍考生的分数。 这我觉得也正常,因为第一、各地的大学,主要先靠地方财政支持,然后才是国家财政支持。而且,除了财政支持,你北京大学近百年来,得到北京人民、北京各政府机构的支持也因该不少吧,投桃报李,理所应当。 第二、以北京为例,北京有数百所大学,如果每一所大学都大量录取外地籍学生,那么也就意味着,北京要为这些外地籍学生支付大量的公共资源,可是,一旦这些外地籍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们都跑回老家发展,试问,北京情何以堪? 地方大学为大方培养人才,保障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稳定,本来就是它的责任之一。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钟山那一串“大义凛然”的抛问,貌似犀利,其实极端。一个节目,如果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刻意去扭曲事实并蒙骗判断力较弱的年轻人,终会误人子弟。 | |
相关帖子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