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苦难
文腰 1
《病隙碎笔》。这是一本袖珍藏本,因为书小,被那些越来越大开页的书遮挡在书柜的一隅,静待时光如水般流逝。这是一本史铁生2002年出版的作品,只是一直,我都没能翻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
翻看史铁生的个人简介,苦难二字一下便浮现眼前。我当时难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这么多的病痛和苦难时,还能很清醒很理智的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审视物本根源。并用思想去激荡起一簇簇的火花,照亮未来。
很久以来,我都不曾有迫不及待阅读的心态,但当《病隙碎笔》中作者简介映入眼帘时,我便有了这种迫不及待想要探知一个如此多灾多难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冲动。
我久久沉静在《碎笔》的字里行间。在碎笔中你看不到作者任何一点因为病残而对生活及命运低头的征兆,他是那样用健康的心态,阳光的智慧活在当下,活在苦难的病痛中的。
在他的“碎笔”中,对生病的理解是这样的:“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样的一种开朗,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3
在读“碎笔”的时候,我始终带着一种敬佩的情绪。甚至忽略了文章中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辉。无论他的语言多么的精炼,无论他对人生、金钱、权利、欲望、爱情、生命等的感悟多么的透彻,都已经无法将我从悲情中拉回现实。一个人面对如此苦难的勇气和坚持,已经让我在文字中完全失明。
无法再用大脑去思考健康的人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所有的抱怨和不满在作者面前都显得矫情。作者对凯撒大帝重用情敌的胸怀和面对自己喜爱的女人生病的无奈,选择了一种同情的姿态。可见作者的内心里并没将加诸在自己身上的苦难当作天底下最深重的灾难。尽管,生命的意义不是在于你怎样去思考,而在于每日的生活怎样去过。但是,当你不得不忍受病痛折磨的去度过每一个或艳阳或阴霾的日子的时候,你是让自己把自己打垮还是让自己像个巨人那样充满悲悯与满足的活着?我想,在这一点上,作者用自己病残的身体,给了所有人一个照耀生命的最好答案。
我很希望能在作者的文字中窥见作者面对苦难时的软弱。但是,从头至尾,我都是在理性的哲理中穿行。令我感觉与之对话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生命的映像。人生还有什么样的苦难比失去双腿又身患尿毒症更让人绝望?如果你从来不曾健康,或许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或者顺理成章。因为你不知道也没体会过健康之与病残间的落差会带给人怎样的绝望。所以,作者的顽强就在于能够接受并心怀感恩的让自己平静的活着。真正的活在生活中。
4
我们无需再去拷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为什么就这么的难的问题。因为,在任何的苦难面前,都会有个“更”。这是作者的感悟,也是作者带给我的最大的恩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