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知秋 于 2010-11-9 07:55 编辑
时下经常听身边的人说着一句同样的话,那就是“好累呀!”搞销售成天往外跑的,说累;办公室里整天坐着的,说累;年轻的说累,年老的说累;没钱的说累,有钱的说累;工人说累;当官的也说累;就是真正累的农民没说累。即便是读书之人,也颇有累感。一位哲人曾言道:知识是产生精神痛苦的条件。书读不懂,累;书读得精,更累。累有千千种,而且人人的体会均不一样。累还被赋予了相当丰富的含义,北方人对此领悟最深,北方人说:“这人,忒累”,指的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说:“这活儿,太累”,指的是收益少代价大,不划算;说:“那单位的人,怎么都那么累呀?”这里的“累”,指的是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太复杂;说:“我们单位,太累”,这里的“累”,指的是单位的工作压力太大。所以,一个“累”字,包含了世态种种,心态种种。
其实累是人思变的一种显示,倘使一个人如果完全不累,那这个人要不是头脑简单,要不就是傻子一个。累基本上是由于身上背负太多的责任和义务而造成的,而过分累则说明太放纵自己或有着太多欲望所致。如果懂得把握好尺度和及时清除不必要的杂念,即使再累,也会感到轻松和愉快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累积着压迫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其中就包括:荣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关系、健康、事业等等。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郁、挫折、沮丧、压力等等。难怪乎尼采惊叹:“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累是一个人为改变现状而付出的,正是通过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时候,累还是人心理的需要,它让人觉得充实。人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适当的累会给人舒心的压力,体验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当累达到极限,就会成为一种累赘。我们应学会驾驭累,不能让累摧残自己。把握好累的量是一门学问,有些人的毛病是喜欢搜集而不善于抛弃。一个人应该学会忘记,随时清除不必要的内存,不然,就会如电脑一样,东西装得太多,即使不死机也会出现其他故障的。
每个人都注定拥有着自己生活的轨迹,当你顺着自己的轨迹越走越顺时,你就会感到天也高云也淡。但如果你想要穿越出自己的轨迹时,生活就会冷酷地惩罚或打击你。个人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拥有过精彩。生活中太清闲,会闲出毛病来,会没事找抽;太累了,会压抑,严重的没准会得个精神分裂什么的。
现实生活纷纷扰扰,置身其中我们必须为一个个理想而不辞劳苦地拼命劳作,也许每天要从鸡叫忙到鬼叫,还在为一个个梦想而不停地追逐;要为一点点尊严而一再的矜持,还要为一点点信念而咬着牙忍受。尽管如此,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我们脸上的时候,还得匆忙的起身赶路,为了生活而继续奔波。
人这辈子就是怪,凭了十几年寒窗苦读才换来今天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在难得的创业舞台上为自己的事业忙累;在事业有了些成就的时候,又要去渴望拥有甜蜜的爱情,要开始为了爱情忙累;好不容易成了家,立了业,本该歇歇了,可还要替儿女们的未来不停的打算……。忙了一生、累了一世,就是到了面临入土为安的时候了,这时应该露一下难得一笑的笑脸了吧?却还要用不瞑的双眼瞅着身边的儿女,在心理忙着算计,这一辈子到底有多少的过错与遗憾……
累,是一种体力透支的表现,它分为两种反应:一是身体机能反应;二是心理潜能反应。身体机能反应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多注意休息与饮食,多做些健康有趣的活动,就可以得以调节;而心理反应,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排除,它包括的因素比较复杂。有来自于社会压力的,有来自于家庭压力的,有来自于感情压力的。心累比及体累更为痛苦、更为刻骨铭心,它是一种病,目前在凡间还没能找到根治这种病的有效药。
“累”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客观现象;既然生之为人,就难免会经历生老病死、喜乐哀怒,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累”的过程。难怪有人要总结人生的“三不”原则,即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用过高的目标折磨自己。拿得起放得下,心境坦荡,为人洒脱,自然不累,这是人生的真境界。老农耕作归来,本是疲惫不堪,当看到自己的孙子站在土坡边玩耍时,忙嘱咐他,要千万小心,别摔下去。有人说老农劳作归来,还要操孙子的心,活得很累。但老农笑答:“心疼孙子,人之常情。说出来了,就安心了;不说,反而心累。”汉光武帝处理完大量的政务之余,还通宵达旦读书,其子问他累不累,光武帝答曰:“乐此不疲,何累之有?”由此看来,累与不累,全存乎于心。心若累,就累;心若不累,就不累。
之所以“累”,当然不排除某些单位的领导在工作安排上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导致下属身心疲惫。但仔细想想,大多数情况下的“累”,恐怕是心累,而非身累。身累伤身,心累伤神,心累往往比身累更累。但真正造成“心累”的,倒不在于工作的多寡,而是自己的人生追求是否积极、健康、实际。为一个有益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奋斗,即便终日有案牍之劳形、有困苦之伤身,也能体味到“甜蜜事业”的愉悦,不会感到累;成就感、成功欲少了,低级趣味、虚无缥缈的要求多了,心为之所役,自然感到很累。
某些领导之所以整天感到累,怨声连连。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对本职岗位热情不高,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少数干部之所以经常发出类似“业余时间也不得清静,还要为单位、为属下操心,烦人”的牢骚,究其原因恐怕是他们把工作当事业干的思想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人也许只是把自己的岗位当成了赖以谋生之路而已,如此能不感觉累么?
看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始终充满信心、热情和乐此不疲的精神,对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正确的价值尺度非常重要。每个人如果能发现身边的事物所蕴藏的乐趣,真正地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习、享受生活,并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取舍有度。那么,无论在什么时候、身处什么岗位,都能使自己以旺盛的活力和饱满的激情,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如此,又何来“太累”之说呢?
为“累”所累,累就是悲哀;正视累、直面累,累就有欢乐。想通一点,看正一点,坦坦荡荡面对进退取舍,堂堂正正数点人生作为,磊磊落落处置迎来送往,扎扎实实走过生命历程,人才会轻松惬意,才会身心舒畅。毕竟,人生天地间,也不过一日三餐、一床之卧而已,惟有利用有生之年做点于社会有益的事,生命才会有价值。
有人累得情愿,有人累得窝囊;有人累得清醒,有人累得糊涂;有人在累中产生失望,有人从累中找到乐趣。因而,累变成了命运的一种挑战形式,累又成了一把双刃剑,斩断痛苦,同时斩断了幸福。当累成为一种永恒,就看我们会不会取舍,就看累得值不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