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笑
作者:尹希东
在我所住的石油小区里,有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一只脚长,一只脚短,头向一边歪斜着,走一步颤动一步,走的非常吃力,左手指也伸不直,永远攥着拳,放在胸前,保持着一种姿势。他每天所走的路线基本上是固定的,先从楼区里拐进一个小市场,再从小市场出来,穿过一座小桥,尔后向公园里走去,到了吃饭时间,又沿着原路返回去。
夏天,他有时候坐在公园的石凳上观看钓鱼,甚至还帮着人拿钓鱼杆,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独自沿着公园里的小路缓缓行走,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则戴着棉帽子常常一个人在公园湖边呆呆地望着远方。人们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坐久了,就慢慢地往回走去。
他是一位小儿麻痹证患者。据说5岁时得了此病,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而导致留下了后遗症。据小区里的一位退休老人讲,他的父亲是一位钻井工人,70年代初期,常年累月在荒原野外打井,不能经常回来,母亲又患有哮喘病,经常下不来床,娘俩住在简易的“干打垒”里相依为命,当孩子突然得病时,想叫孩子的父亲回来,可那时家里又没有电话,信息不通,等到父亲从井队赶回来的时候,已经给孩子耽误了,看着躺在木板床上的孩子,父亲嚎啕不止,觉得很对不起孩子,母亲则为此想跳河寻死。就这样,孩子永远成了一个残疾人,成为了家里的一个负担。
他没有上过学,没有出过荒原,虽然没有享受到同龄人的校园快乐,但却享受到了父母亲的牵手之爱,父亲为了照顾孩子,从前线井队调到了后勤单位,父亲明知永远无法补偿那份愧欠,但却在尽最大努力进行着父爱的补偿。从此,夫妻二人轮流当起了孩子的扶手,扶着孩子走遍了荒原的野草地,直到孩子长大成人……
今年的一个春天,我到市场买菜,走上小桥时正巧与这个小伙子碰了个对面,他正扶着小桥的铁栏杆一下一下艰难地挪动,看到他行动不便,我立即向前扶着他的胳膊,一步一步地把他扶了上来。我正要走开,他却一把抓住了我,我以为他还要我做什么,不料他“啊,啊,啊”了几声,然后伸出右手大拇指,朝我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那小小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原来,他不会说话。
此刻,我知道,他嘴里发出的啊啊声,那脸上的笑容,那伸展的大拇指,代表了什么,那时他特有的感谢方式。
此后,每当在路上,或公园里看到我时,他都微笑着远远地伸一下大拇指,或啊啊几声。
我只是扶了他一次,他却给了我多次的微笑和感激。从这一点上,我领悟到,只要你怀着一颗善良之心、一颗爱心去帮助他人,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残疾人,那怕就是那么一点点,帮助的人也不会忘记你,也会留给你灿烂的微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