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招生新政点燃了中学的备考热潮,但滚滚热潮中也不乏“乱象”:有些学生没拿到推荐表,急了;有些学生以为失足自主考就等于无缘名校梦,慌了;还有些学生一下子报了多所高校,乱了。其实,在通向名校的道路上,自主招生是一趟“早班车”,考生应把握机会,轻松、理性对待,但不必过于焦虑,也不应有“孤注一掷”的想法。
“眼红到流血” 班主任发现班上“不太平”
眼看身边同学一个个提前觅得“出路”,有的学生“眼红到流血”,有的则黯然神伤。一些眼尖的高三班主任发现,最近班上“不太平”。
复旦10人直推,交大11人直推,同济7人直推,但却统统与自己无关。于岱是本市一所寄宿制高中的高三学生,这几天正为自己高一、高二时的不用功而懊悔不已。心绪难平的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日志:“眼红到流血”!
“如果这次期中考试英语和语文再上去5分,就能直推复旦、交大了……”本市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小庄最近情绪跌至谷底。学校在直推名额分配时综合考虑考试名次、竞赛获奖、社会实践等因素,曾做过两年学生会干部的小庄本以为自己“希望很大”,结果出来还是“差口气”。大半个月过去了,失利的阴影依旧写在他的脸上。
【释疑】选拔的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由于自主招生选拔中优秀学生密集,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少优秀学生一路顺风顺水,因此在自主招生中稍遇挫折,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进而怀疑自身实力。往年也有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始终难以走出自主考试失利的影响,最终影响到高考的正常发挥。这些教训值得吸取。自主招生既是实力的较量,也是心态的比拼。“胜负乃兵家常事”,遇到挫折,高三学生应及时平复情绪,尽快重拾信心,切勿自乱阵脚,避免引发连锁反应。要记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
“全民总动员” 赶不上这趟车就与名校说“再见”?
“自主招生热”一浪盖过一浪,不少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已呈“全民备战”态势。一些学生不由得紧张起来:搭不上这趟“末班车”,是不是就要提前与名校说“再见”?
“去年复旦在上海共招收千余名学生,其中自主招生预录取457人。明年复旦在上海整体招生计划不超过900人,如果自主招生预录取占掉550人,那么高考计划不是只剩300多人了吗?”这几天,市中心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高三女生唐梦一放下作业,就反复算这笔“招生账”,越算越紧张:如果“千分考”失利,自己的“复旦梦”还能圆吗?
无独有偶,小唐的同桌现在一听到“自主招生”四个字就头大: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往届学长的专场讲座,培训机构寄来的招生函件,加上爸爸妈妈饭桌上的关切叮咛,让这个不甘落人后的女生有点心焦:自主招生过不了,就无缘理想学府了吗?
【释疑】在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报名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经常交流信息、讨论试题,会在无形中对其他学生形成一股“压力”,从而让一些没有报名的学生感到自己成了“边缘人”,有人甚至认为不参加自主考就是与重点高校无缘了。这其实是在环境和心理作用影响下对高招形势作出的错误判断。即使以自主招生比例较高的复旦大学为例,通过高考录取的名额仍占其招生总计划的四成左右,“名校座次”仍然虚席以待。自主招生是统一高考独木桥旁边新架设的一座新桥梁,即使未通过自主招生,学生仍然可以通过高考的途径,再次搏击自己理想的高校。因此,与其将自主招生视作“末班车”而过度焦虑,不如将其视为一趟通向名校的“早班车”,轻松、理性地应对。
(来源:自主招生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