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子麻渣小光头 于 2012-4-19 22:48 编辑
回锅肉
七月,阳光炙热,老夫躲在家里纳凉,整理旧书堆的时候,翻出一本破旧的川菜谱。想了N久,硬是没想起来偶咋个还有这种专业的书。略微翻了翻,发现菜谱和老夫那些哲学书差不多,充满着对人性的怜悯和慈悲。岁月如水,流逝了青春和梦幻,猪肉的价格也翻了好多番,菜谱和罗素柏拉图庄子却依然没有与时俱进,不管世间如何变化。其实15块一斤的猪肉未必就比从前2块的时候要香嫩滋润,快男超男的学术也未必就有罗素庄子们精深。
吃在中国,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时尚,一种骨子里的人性,所以就没有必须与时俱进的政治任务。古书上说张翰"见秋风起乃思莼鲈",终于辞官不做,这当然是一种大潇洒真性情,按现在的主旋律叫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莼菜偶在冰箱里窖藏了一罐,不过是那种用保鲜液泡着的,滋味应该不若张翰,所以也就没有了归隐的念头,如果有同学要请偶吃饭喝酒泡MM,老夫是颇愿意出来见见世面的,嘿嘿。
菜谱太破,已没了封面,打头就是回锅肉。回锅肉是四川民间的传统菜肴,也称熬锅肉,会锅肉。因其历史悠久,食者甚众,遂成为别具风味的四川名菜。“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有到四川”。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改良,自此,名噪锦城的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金大侠曾言: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功夫,这道理与武学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才说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偶虽不是高手,但也愿意起点高一点,主动要求向大师职称进步,而且材料普通,比较适合偶们这些小老百姓,如果是做红烧鲸鱼鞭,极品官燕这类菜,老夫下月还打不打算吃饭了。
材料虽然普通,但也还是有要求的,必须选用后部位的、靠近黄瓜条旁的坐板肉。坐板肉肥瘦合理,如果肉过瘦,做出来会给人老而不嫩之感;如果过肥,会有油腻之感。用美女来比方的话,坐板肉基本属于25-35的美熟女系列,既不青涩,也不苍老,平淡中带着一缕凄凉的美感,就象风儿清清那日找给老夫听的丹佛格伯演绎之Sutter's Mill,带给人一种沧桑又不失乐观的心情。不过这说的都只是一种感觉,按老外一贯标准而精确的科学表述方式,应该是60%肥40%瘦、皮的厚度在2~5MM之间。
有个朋友的QQ签名档是“生命在于伙食,伙食在于火候”这样充满了真知灼见的句子,这话可以借用一下,回锅肉要煮至7分熟左右。火候是相当精深的学问,太生,那么就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了,太熟,那么就要哀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了。火候的恰到好处就和禅宗一样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多少英雄豪杰都在这上面栽了跟斗,所以不可不慎而又慎。
肉片大小没有具体要求,但不能过厚,否则吃起来会感觉比较油腻,会有看老谋子的黄金甲之类似感受。周星星(唐伯虎)同学的著名真理所言:美女这个东西跟红花一样,需要绿叶来衬托啊。痛苦来自比较之中,美貌来自衬托之后。所以回锅肉必须要有配菜,一般而言,菜椒、蒜苔、青蒜都可以,但其中以青蒜最佳,因其颜色上具有一重一轻、一红一绿、红绿相间,口感上一薄一厚、一浓一淡、薄厚均匀、浓淡有致。如果说肉片是007邦德,那么青蒜就是邦女郎,没了邦女郎,007也就是个只知挥拳的莽汉。
肉片在温火少量油的状况下炒,脂肪会在油温的作用下融化溢出,这叫吐油,现在大家去争着买基金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可使民间和肉片的油腻程度下降。那如何判断吐油呢?要通过油量来判断,锅内的油稍稍有所增加,就可以了。不要吐油太多,学那税务局一样竭泽而渔,那样肉片会变老。
接着加入豆瓣酱、面酱炸出味后下青蒜和酱油、料酒、白糖、花椒、葱、味精等调料翻炒,一直炒到它呈现出华美妖艳的红。这袭华美妖艳不是老谋子大红灯笼和红高粱的那种,前者太冷,后者太野,而应该是陈逸飞那种熏熟亮丽灿烂得一塌糊涂的同时又有点含蓄金黄的红。
回锅肉既成,这个时候老衲就提锅铲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锅铲而藏之了。
端上桌子,佐以大米白饭,冰凉的啤酒,吃完端起金黄的啤酒一饮而尽,打个幸福的饱嗝,老衲长叹一口气:“一盘回锅肉,一杯啤酒,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