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潘霞 于 2010-10-22 09:08 编辑
做个别样“闲”人
原本可以继续那份工作,以骨干和元老的身份与公司“一起慢慢变老”,原本还可以守着那方办公桌,做一个别人眼中的“职场女人”,只是,讨生活的那份不适意感渐行渐近,遂想要认真地审视一下环境和自己,想让那个“我所欲也”的东西浮出水面,就想着要慎重做个抉择,认清我想要的和想要放弃的。
仔细想来,为生活奔波的这些年,忙忙碌碌为稻梁谋生,到头来又好似什么都把握不住,生活里少了细致,少了从容,诸事都有个“没时间”的理由,而所遗所失竟多是人生应在意之事,于父母、于夫、于子没有从容不迫地尽孝、尽贤、尽慈,于己,更少了善待。一切都是匆匆的,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更难得有身心自在时刻。想及此,一颗患得患失的心坚定了,便想尝试着过一种我想要的生活。
一直,沉湎于文字带来的那份愉悦。多年前,毕业纪念册上同学那句夸张的“文学对你太偏爱”似是为我展开了理想的人生画卷。一度忙于应付红尘俗事,来不及深深入入读些书,而现在,命运正为我安排这样一个机会,如果可能,我愿以文为友,以字为伴,捧书就读,思学相长;如果可能,我愿这样过下去,直至终老。
只是,一个人要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势必会牵动好多与自己有关联的人的心。首先是妈,话里带着叹息:“好不容易熬到这份上,放弃了多可惜!”我理解,对于在三十亩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父母来说,我较之他们,讨生活已经是很“容易”了;再有是朋友,大发感慨:“孩子没人接送?可以送小饭桌啊!你甘愿做家庭妇女?甘愿一‘坐’就是几十年?”我知道,她其实是没明白,我甘愿退出的是浮华,甘愿静静地用文字沉淀我的内心。
倒是老公,只一句:“你稳定后方,生活,我来打拼!”甚慰我心!他了解我曾经的辛苦,在他有能力让一家三口吃饱穿暖的时候,愿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容我来编织我的梦;倒是儿子,从未有过的兴奋:“真好!妈妈能第一个来接我了!”
从此,没了下班路上骑车疯跑的我,没了公司延长的会议上面对窗外的暴风雨担心着儿子的心急如焚的我,没了儿子的睡前故事里先自合了眼皮的我,能够细细致致做母亲,从从容容照顾家,一日三餐之外,读书、赏文、做家务、相夫教子,这感觉,真正的“我所欲也”!
初时,朋友多问:“忙什么?”答:“家!”朋友断言经常忙到脚不沾地的我一定不会适应居家生活,甚至可能迷失自己。如今两年过去,已少有人问及工作不工作的事,从我的“笔耕不辍”里,他们知道我其实是找回了自己。
“赋闲”的这些日子,来自生活的灵感和顿悟被我变成了篇篇心情小文,有文友的支持,有偶尔的样文和汇款单的鼓励,所思所想更成为我理解人生的重要参数。
是的,人生贵称意,称意的感觉来自奔向理想人生路上的那些追求与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