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咱是一头大胖猪 于 2011-12-14 16:25 编辑
“暴徒”的反击(原创)
上注:请勿错误理解,这个暴徒是指我自己,没有讽刺他人的意思。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当艺术遭遇了暴徒,1900挥动他的双手用钢琴做了完美回击。
我呢,写完《当艺术遭遇了暴徒》这篇字也遭遇了使我不解的探讨。有较为精确解读我文字的某论坛读者评后说,“导演和你、我,‘实际’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差。由于生活经验和信仰、追求的不同。”然后提到其看到1900的缺点,再言他深深渴望着爱情,并兴之所至地“谱下一曲温柔缱绻深沉的爱情曲”,继尔谈到1900被城市吓坏了,“他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海洋才适合他灵魂的徜徉,就像水手在沙漠上,是永远找不到航行方向的。”
我不知道这个“实际”有多精确,也时常好奇人们为什么经常会将他人的理解放在一个似乎“必须不同”的角度上?而古琴曲《高山流水》多数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典故,钟子期与俞伯牙难道都误解了对方的知音理解吗?常有人说,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读者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认识。我不知道谁能把“王子复仇”理解为“王子和他叔叔在一起卖大白菜”?基调已经写得非常明朗化,这个是不可能被不同理解的。人们常想表态的不同之处也不过是主线之外的细微差别罢了。
读者是否同意我个人对影片的认识与我无关,那是读者的个人自由;但读者不能在我根本“没提到城市与1900”的时候说我们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开篇就指出来的“导演、读者和我”的“实际”偏差是缺乏“实际对照”的,也没有列出佐证。若说读者个人和我个人是可以的,而这个读者是怎么知道导演怎么想的呢?应抹掉“导演那一部分”,这才是相对客观的态度。同时,我仍然没有在之前作过1900与城市的文字,也没有在探讨中阐述过,所以读者谈到的偏差我实在无法理解从哪得出的结论?
在录音的时候,弹奏钢琴的1900不经意看到一个在他眼中“眼神清澈,风姿卓约”的姑娘,他的心灵和手指都情不自禁地轻柔了,指下跳荡的音符是他眼中看到的形影经过他的心灵凝就的旋律,他在演奏中不知不觉把看到姑娘的感受流露了出来。所以当录音师想去贩卖他的“心灵”时,他夺回了母碟,转而想去赠送给心爱的姑娘,为此,他一遍遍在镜前揣摩着对话时的措辞;但他实在不擅长用口语表达,最终放弃在镜前练习了。城市,1900已经诠释得很好了。
我也不擅长即时的探讨,只比较习惯于投入并专心地去写。
遭遇了爱情的1900终于想下船,正如小号手说的,他不是为了想去陆地生活,而是为了爱着的姑娘;但他还是畏缩不前,谁能轻易放弃已经熟悉的一切呢,那看不到尽头的城市,与一望无余的大海又是多么的不同,心灵像海一样没有杂质的1900,我想的确是惶恐于城市的复杂,难以寻觅人生的方向感的缘故吧。我与读者眼中的1900是否有偏差我不知道,但超出主题内容来说读作之间有偏差,从何而来?而写这个字之前的我一直在写着理性分析的文字,杂文虽然质量不高,但也还相对客观注重现实,我不可能脱离社会去理想化客观现实。
近期因为长久停留在理性分析中而感到被其束缚,才想写感性的文字。但这不代表我会放弃洞察力和客观理解,只是希望不写已经被我看到透彻的事物剖面,从而更多去自然地表达我的内在认识。这同样需要精确的认识和精确的形容。外在的表达一目了然,没有任何高深难读的语言风格,至于内里蕴含的东西,我留给自己和读者继续发掘。所以,“认真读过”这篇字的两三个人回复见解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原因。但大同的认识是一致的。这就说明读者们解读正确了我写的这篇字。(我没有用正确解读,因为含义不同)
“爵士乐创始人疑惑的目光缓缓转移到静止的香烟上,1900就在静止的人群中站起身形……”比如这一节,我用了两个静止,分别的是静止的香烟和静止的人群,相关人物是爵士乐创始人和1900,这样就营造一种对应效果。我想很多只注意理解内容而没有注意创作手法的读者没有仔细注意过这些书写上的细节。文学艺术应与音乐艺术相同。
有人说,“如果首发在天籁版块,也足以担起精华文章的光荣和认可。”我和他说“精华不重要,能被人用心体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写它的时候,片中的一幕幕在脑海里滑过,我也同钢琴师一起激情过,他能将音乐和生命融合在一起,我也想这样做。这里很多版面都是计酬的,我不想去,从内心底拒绝着,很抱歉!”我与名利不沾边,精华有什么用?!我需要的是细致理解内涵和观察到书写上的手法,因为这也是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获得一个最贴近我的真实创作内在的点评后,我的心情很激动,给他留下一段话,也给解读贴近的人们留下同样的话,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感到很幸福,极其的幸福,充满甜蜜的心酸,有什么比能被人理解更幸福呢?可能这就是我最需要的。”
这篇《当艺术遭遇了暴徒》我是一气呵成的,并没有停下来思索,认识早已贯注在直观的大脑中了,这也是长期磨练的结果。对客观社会和事物的剖析需要长期的不断分析、解开、求证……时间久了,大脑才会获得系统化的认识,甚至这认识就已形成烙印,一旦注意到事物,认知度迅速形成。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别说认识,连创作手法也要长久地揣摩用哪一种好。当精气神都贯注在一起时,灵性与磨练出来的一切早已融会成一股不可分割的综合能力。很多人在读文章时只读内容而忽略了作者的笔法。没有笔法,不把握语言风格、节奏和空间感,文章就会顿然失色。
道理人人都懂,能否做到,还要看有没有主动意识和行为?我这个人难得写出好一点的文字来,是因为精神和体力及认识的饱满度不能同步,写着写着就体力(主要是心脏负担弱,大脑供氧不足,经常会引发头晕和偏头痛,最近腰也很成问题)跟不上了;写这个字时,精神超越了肉体,而我也全身心沉浸在影片中,如同1900看到姑娘时的不自觉流露的美妙演奏一般,我也是在同步节奏中写作了这篇字,努力去再现,在再现中不刻意流露影片及个人的认识,从而使它更为自然地表达,而不是硬性讲解。
我是反基督教的,但这不等于我看到宗教中那些美好的图画,听到动人的音乐、歌曲我也会抹杀它们带给我的美妙感受和正确理解;在我的眼里,画中的圣母依然慈祥美丽,圣婴依旧纯真可爱。我也能理解欧洲人具备的狂野与侵略性并重的足球文化与中国人中庸的温柔文化的不同。信仰,人可以不同,文化也可以有差异,但这不等于全无所知,知与信是两回事。那位读者的那几句话使我爆发出很多感受,就是因为非客观解读了“我和笔下的文字”。我想这与爵士乐创始人错误理解了1900与音乐、乐器是近似的道理。只不过那位读者是以较为硬性的认识来与我这个小笔者做探讨,爵士乐创始人则用侮辱性的行为激怒了热爱音乐艺术的1900。
很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急于表达,将个体的认识凌驾在“他人尚未存在”的认识之上,这也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态度。所以我因此被激怒,再加上长期以来,论坛上绝大多数笔者在交流前只看内容不看笔法逐渐积累出的底火,就一起爆发出来了。
说起来,平凡的我比影片中的音乐家1900性格外向的多,他擅长钢琴演奏,我“擅长”书面表达,但都非口语化。远不能与其相比拟的我也比他更狂妄,更反叛,更不易给人留情面!遭遇了类似的事情,我的态度就像1900说的,这是你自找的。爵士乐创始人遇上温文尔雅的1900是他的幸福。哪位草率的读者遇上我,而遭受了我毫不客气的理性诠释和冲动的感性情绪,我很抱歉!
我也并没有习惯于折辱谁的毛病,对于缺乏理性和礼貌的态度,我只想把心里话表达完善,不留一点一滴。真诚做人!是我一贯的选择。这经常使我失去朋友,更失去一些常做交流的文友。我时常很心痛,希望朋友们和文友们能正确理解文学与做人的细微之处。我不会轻易责难于人。
借这篇情绪之文,我衷心感谢用心解读他人文字的文者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与你们邂逅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那些只会客套的,我则希望你们好好想一想,多说几句真话,不丢人!那些常想抬高自己去无礼教训别人的,请你找个凉快地方纳凉去吧。你提出错误,我会诚恳接受并改正。你想无礼斥责我,不好意思,我会反击。如果你用漫骂诋毁的形式,那很抱歉,我会远远离开你的秽气!
上文就是我这个面对无礼时会愈加狂妄者的真诚态度!我需要的是理性的探讨和互相尊重的语气和理解,我会同样回馈。如果没有理性,我若非装没看见,就会学学姑苏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没准还会还本付息。
其实我也并非是个性情强硬冰冷的人,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向你黠一下眼睛,一笑……
2011年12月14日15点57分秋色文学论坛/注册名:烈火的轻云
不同时间编辑下注:该读者在被我喊完后又精确解读了我一篇新字《昨天与为来,目睹心灵的生活》,真让我惭愧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