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这是林付统帅写给他一个远房亲戚的对联。当时看到就非常喜欢。101一代战神,功盖华夏,不亚准阴,其结局亦如是。常使志士叹息,英雄扼腕。但其行其言与后人有极大可借签处。
曾看到过有当年101身边人回忆其读书,有时一目十行,有时却又是十目一行。此正是得读书窍要之所在。而如何决定是十目一行或者一目十行,这就需要时时处处有个“我”在。要做到知识和信息为我所有,而非是我被知识和信息所迷。
在这样的一个基里巴斯国度里,每个人的大脑从小都被或多或少的填充着谎言。彼时年幼,被那些谎言所迷惑是正常的。但随着年龄的长大,脑容量的增加,我们应该回归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逐渐增强“我”的意识,时时刻刻用“我”的大脑去反思一些东西。比如说:亩产一万斤真的可能么?人真的可以“万寿无彊”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相信每个上网的人都要主动和被动的接受很多东西。在这所接受的东西里边,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无用的,如何筛选?同样的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识。
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的时候。更是需要这种“处处有个我在”精神。把正面的,反面的资料都要看一看,同时要用自己的大脑,站在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上,基于最基本的常识去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结论。
一个事件突然间喧嚣尘上,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漫天流言飘飞。此时此刻,更需坚守心中那个“我”,如老僧入定,心不动,幡亦不动。且待时间来让尘埃落定,到那时,再看事物原貌。是空是色,明明白白。
然而这句话说来容易,真的实行起来,还是需要一些定力和慧根。有些人的大脑,总是容易轻轻松松的就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记得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两人吵架,要某官员评断是非。吵架之一人说此事如何如何,某官员听过之后连连点头,说你有理。另一人也说此事如何如何,某官员听过也是连连点头,说你有理。旁有一人看不过去,对某官说:二人吵架,肯定有人对有人错,怎么可能两个人都对呢?某官连连点头说:你讲的更有道理。
这就是某些人真实的写照,只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缺少反思和独立的意识,他们的大脑中,都是那些被别人灌输的东西,他们满足于那些宏大的叙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DANG。正如崔健那首歌中说的:被蒙住了双眼,看不到天空,连住的地儿都没有,但是奇怪的是却看到了幸福。
只有当我们都能时时审视心中的那个“我”,使每一个“我”都能拥有独立之思想与自由之精神,那个时候才可以使“我们”走向幸福。
因为在很久之前,胡适就说过: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为国家挣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挣人格。 |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