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书心瞬意 于 2011-8-23 22:58 编辑
又去了一次小园,慕田峪长城脚下的那家西餐厅。
几天前曾来过一次,也是同小李哥。上次去的时间太晚,我甚至没有找到餐厅的招牌,再来才知道,这家被称作The School House的西餐厅有一个诗意的中国名字——小园。
西餐厅开在长城脚下一片农舍中的独立小院内,院外不远处就是连绵的山和苍郁的树,从院中抬头望出去,层层叠叠葱葱茏茏的树仿佛长在头顶,雄壮又神秘。
第一次来时,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西式情调就让人心生欢喜,院内绿的树,紫的花,简单的桌椅,点缀着彩色玻璃的青石地面……看似不经意的布局修建,别具匠心却全无匠气的粉饰与周围环抱的山峦树木自然融合,仔细品味会发现隐藏其中的太多让人欣喜和感动的细节。
院内进门处有一棵树,我不能分辨那是否是一棵梧桐,不高大却繁茂,叶子宽大厚实,在门边安然默立。挨着他向里长着一棵小小的山楂树,树干刚刚离开地面便斜逸出去,向着一边婀娜的生长,山楂花早已凋落,满树精致得发亮的叶子和刚长出的一簇簇娇小的绿色山楂果葱翠玲珑,仿佛一株放大了的盆景。
山楂树旁边是一个简单的小花坛,花坛中间有一棵粗壮的柳树,树周围随意的长着紫色的薰衣草,在这样悠然的午后,紫色的花安静地开着,闻不到花香,却有令人迷醉的意韵从小小的花朵间散发出来。
院内有一个小小的露台,通往露台的楼梯顶端自然生长着一株芙蓉,水粉色花开满枝头,清姿雅质,饱满却不妖娆。露台四周的围墙上零星的开着薰衣草,只几株悄悄地长在那里,有一点寥落的孤单,孤单却美好。围墙的四个角落分别耸立着烟囱一样的砖砌柱子,顶端装饰着彩色玻璃,东方的质朴与西方的绚丽衔接融汇,碰撞出艺术的格调。露台的一侧紧挨着院外另一处房舍的屋顶,大红的琉璃瓦片整齐地排在眼前,刚下过雨的缘故吧,瓦片纤尘不染,红宝石一般细润光滑,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摸摸它们。
院内两侧都是平房,左边的一排门窗都刷着白色的漆,窗户上错落的镶嵌着彩色的玻璃,右边的一排房间内陈列着各种颜色鲜艳的玻璃器皿。上次来回去后在网上了解到这里有一间玻璃工厂教室,每天大概两次有专业的技师在其中演示如何烧制玻璃,偶尔还可以听到餐厅的老板用英文给客人讲解,可惜我去的两次都不曾遇到。
小李哥说在他的家乡,类似的餐厅茶馆遍地都是,不忙的时候去坐坐,聊聊天,一杯清茶喝一个下午也不会觉得乏味倦怠。一年之中如果有一些日子能安静地待在陋巷之中山林深处,即便只一箪食,一瓢饮,听听风,读读书,生活也就因为云淡风轻的简单而变得美丽了吧。
我们坐着聊天时,餐厅的老板娘出来打招呼,一起坐着聊了一会儿,原以为这是家完全由老外开的餐厅,问了才知道,原来是这位看起来颇具激情和生命力的美籍华人阿姨和她的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先生投资的。老板娘说这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她八十年代回国工作,退休后厌弃城市里的钢筋水泥摩天大厦,和先生找到这里养老,顺便开了这餐厅。我们看到的房舍门口挂着的办公室、教室、食堂的牌子,是当初装修时为保持原貌,只略加了现代元素和点缀尽量就地取材的结果,同那些门牌一样被刻意保留到了今天的,还有院中央的一根高高旗杆和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相对于餐厅中动人的细节和景致,那个黑黑帅帅的摩洛哥厨师精心烹制的乡村意面并不好吃,而且价格略显昂贵,小小的一碗面,八十八元人民币。回来后看到网上有人留言,说这里的南瓜汤味道很不错,也许下次再去可以尝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