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7-21 03:04 编辑
昨天写《李商隐的无题诗》,提到“丁忧”,我特地让小梦和小莫留心这俩字的组合,感受一下古人运用汉字的巧妙纯熟,结果小梦说了字面意思,小莫赞叹一句“ 古人含蓄, 丁忧一词用得好 ”。。。。。。。
小莫,你比古人含蓄多了。
跟人家冷笑学学。
怎么整,一天。
丁,本义:人丁,古代还有“当,逢”的意思,就是我们口语的“赶上"
忧,本义:忧伤,《尚书》又释:忧,居丧也。
丁忧: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用转引义表示:正逢居丧。
而这两个二字的本义组合起来为:“人丁忧伤”刚好是“正逢居丧”的会意义。
把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之后,本义和转引义互为表里。互作注释,互相关联——就算把”丁忧“理解为“人丁忧伤”,也能联想和领会到“丁忧”表示的是“家里办丧事”——而这正是“丁忧”的本意。
有文化的没文化的,看门道的看热闹的,都能看明白,古人运用汉字组词的技巧,炉火纯青。
从这个词的巧妙组合,还可以理解和认识一下汉语言的生命力。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魏碑,楷书一步步演变来的。世界上其它古代文明也相继发明了象形文字,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有。但创造那些古代文明的民族却在文明的进程中被历史淘汰了。只有汉民族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海纳百川的同化能力,奇迹般的延续至今,其中,汉语和汉字的生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找时间专门说说汉字的演变)。
汉字是表意文字,内涵丰富,蕴意深刻,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引申转借,但基本意义不变,汉字与其它表音文字不同,不是简单的表音符号,几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与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有着内涵上的巧妙联系。每个词语,都是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的,这就使汉语的词汇如数学公式一般,可以反推,可以追溯,以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按照这些规则,汉字可以在未来亿万年间,组合出无数个与未来出现的新事物的内涵外延密切相关的新词。
任何事物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它的核心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核心凝聚力可以确保不会变异,创新能力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汉字在这两个方面,得天独厚。
丁忧的运字组词,是利用了汉字构成的六种形式之一的“会意”,
啥叫会意?
比如:埋字。看到这个字,即使不知道读什么,看着俩部首:“这是把什么东西放在土里了”从而会意出"埋"的意思,那么它就应该是”埋“字。这就是会意字,咱们祖先就是这么造字的。
会不会有人说,这破玩意也来卖弄?土里即埋,麻花都知道。
我也是挑浅显的说,说深了你容易困。呵呵。
我就当闲聊天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也没仔细考究,
又比如:信字,信的本义是诚实。而后才是信任,相信,书信之类。信字直接指向人的语言:人言为信,即:人说话必须是诚实的。引申一下:信,首先是诚实。先有自己的诚实,才有别人对你的相信。再引申一下:一个人说的话,代表着这个人的信誉。
人言为信,还可以引申出许多层意义来,比如——言而无信:“言”比“信”少了什么呢?少了“人”——即:言而无信,就无法做人。
五代到北宋的理学家把“信”纳入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之中,组成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原则“五常”,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基本伦理“三纲”,合称“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礼教的思想核心。
一个信字,包涵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汉字的生命力也就是汉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的源泉——这样的文字,怎么可能死掉?
这种用通俗,形象的现代语言解构和注释古汉语词义的方法,即:训诂
我这个帖子,就算是对“丁忧”,埋字,信字的深入浅出的解释,你若看懂了,我们就一起学会了什么叫训诂。
训诂二字,看上去高深莫测、吓人呼啦的,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人言为信,就是训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