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1-4-15 14:23 编辑
一些书法同道经常谈起这样一个话题:一个书法家应具备哪些素质?带着这个问题,前不久,笔者专程拜访了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胡树群老师。
胡先生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必需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悟性,它决定一个书家是否适宜干这一行,最终能有多大成就。这里的悟性是指书家个体对书法艺术的参悟能力。把一切都当书法欣赏,把书法融入生活之中,这是悟的基础;再把从生活中领悟到的东西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这是对悟的升华。书法是生命力的图式,墨色的线条是书家情感的轨迹,悟性则是笔墨与人情感相互交融的纽带,它能增强书法作品中的情感含量。当笔墨和人的情感在相互交融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
唐代张旭看到挑夫与公主争道的情景,悟出了笔画之间穿插避让;怀素观赏夏云的聚散,悟出了笔势开合;“屋后枯藤写大篆,窗前新柳舞行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悟性决定着一个书家艺术成就的高低。
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文化积淀能增强书法作品的思想文化含量,这是决定书法品位的因素。传统是典范、是规矩、是法度、是经验、是经、是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是书法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传统是昨天的创新,今天的创新如果被后人认可,就会成为明天的传统。传统中孕育着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对传统的突破、超越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创新的母体,书法艺术就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中延续推进和发展的。当然,继承文化传统决不是回归昨天、重复历史、克隆碑帖,而是为了从历史的制高点上起步,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昨天,开创明天。这个否定是扬弃,是创新,是发展。离经叛道的正确途径是在充分熟悉传统之后的蹊径独辟,而不是目无传统的想入非非。
三是甘于面壁的精神。这是一个锤炼笔墨的技术含量的问题。为了超越技法上的难度,一个书家就不要怕废纸万张,要耐得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扎根传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后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此,他主张字的结体点画要占对位置,还要占够位置。这样字才能够立得住。就像名家的唱段那样,字正腔圆。在用笔上要注意中锋用笔,没有中锋用笔,字就没有脊梁,就很难见精神。不能盲目追风和投机取巧,没有打好基础就想标新立异,到最后只能落一个不伦不类的结果。
另外,在这次访谈中他特别强调,作为一个书法家的个人道德素养的问题。他告诫我们在日益提高书品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人品的修养。人品不高书品也低,书法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书家。所以宁可不如人,不能不是人。书家是艺术家,艺术家在人民心中是艺术的化身,道德的化身,所以,书家要珍惜这份荣誉。不仅要自尊,而且要自重,在加强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更要十分注重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做一个人民信任与尊重的艺术家。
秦鲁子 吴新峰于2006年元月中 西北信息报《书画与经济》专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