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安妮宝贝的小说《莲花》一(序)
——阅读的开始,希望,“涉水而过,投奔岸的另一边。”
塑封的样子,给人一丝讶异,书店里还没见过小说如此包装。相信安妮的书是不必担心销量的,不然出版社才不会多此一举。因为不允许打开,在只能看到简单外表下,很象小时候看到的毛选之类,硬硬的封皮。
内心有着一种蛊惑,相信没有任何花饰的《莲花》是美在其里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翻开没几页,眼睛便莫名的疼了。办公室里总是不够安静,有时热闹得象个讨论会场。无意间,书中落下一枚书签样的纸片,写有,“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把生命归结为一场梦,在不停劳顿中感受。未阅读深入的时候,这样理解。
没有任何颜色的封皮设计,乳白色的布纹纸上,只有莲花,安妮宝贝,和作家出版社几个字,捧在手里,干净得有些不适应。扉页和封底的纸居然是陈旧的黄,包括几帧不多的照片都处理成暗淡的,几近黑白。没有阅读之前,就开始压抑。
安妮的文字忧郁凄美,《莲花》的印刷和包装如此低调,简单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不免,心中少了些许的期盼。这和我的完美性情不无关系,哪怕只是摆在家里不示给人看,也要尽善尽美,包括读书,依然喜欢选一些名家或印刷精美的来读。那是一种精神基础上的,和感官完美结合的愉悦。
安妮文字本身,就是虚无的代表,在她的序里,通常大篇幅的都是留白,甚至一页只有两行字。倒是醒目,只是不免有浪费版面之嫌。“柒种”,序里的七个小段落,七段书写感念。喜欢序“肆”,直达主题,“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而人所做出的努力,通常是未尽。也许这已经是结果一种。莲花。这个名字,非常映衬。”
这是我真正读安妮小说的开始。竟是有些吃力。倒不是生涩难懂,她的字其实一向如此。需要字字仔细,端详,揣摩,或许需要翻回从前,在阅读过的地方再做停留,回味。
然后,我需要安静,空间上的,和心灵深处的。
决定记录每一段心情的时候,很突然,似乎感觉这又会是一场跋涉,不知道哪个季节才能够达到,达到《莲花》的虚无之境。便不想在漫漫途中,感受“结果一种”的同时,把开始遗忘。
(只看到二十一页,就发现书面有些印迹隐约了,很近的看看书,又看看自己的手指,考虑是否该给它包个书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