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笑 于 2011-3-25 00:31 编辑
我喜欢那种水到渠成的感动,《鲁冰花》就是这样感动了我的。
水城乡小学新来的美术老师郭云天爽朗、单纯。他看重的是儿童本真的幻想力,他特别反对缺乏想像的“像片”式的画法。这两种画法的典型代表分别是茶农的孩子古阿明和乡长的孩子林志鸿。郭表里如一的执行 着自己的原则,因此得罪了希望巴结乡长的同事们,在选择由古阿明还是林志鸿代表学校参加上级组织的美术比赛的会议上,郭老师独木难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结果最终否定了古阿明的参赛资格。在画展中,林志鸿获得了“四年级组第二名”的成绩,林志鸿端着奖品在全校师生的夹道欢迎下回到学校。之后古阿明因病死去,但郭老师却在他死后不久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携阿明的画作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了世界第一的大奖。
影片中的山村风景秀丽,牛群、草滩、茶田、短木排、小栈桥、清澈透明的湖水、绿荫覆盖的远山。镜头处处显示着山水画的一样的匠心独具。当这样的画面配上悠扬的思念妈妈的歌声,更加的让人过目难忘。
扮演小阿明的演员把一个天才儿童演的天真活泼,灵动可爱。影片始终没有使用台湾电影惯用的让角色嚎啕大哭的手段。但是,当阿明不能参赛、当最爱他的老师被迫离开,当他因为疾病而不再活蹦乱跳,变得少言寡语、无精打采时,我的泪水控制不住的一次次流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郭云天老师。他是从台北来到这个山村小学的,他之所以来到山村,也是因为在台北时,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肯向世俗低头而得罪了人。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他依然为了他眼中的天才--阿明,向不懂艺术而只知道溜须拍马的人宣战。最终,他没有在这个偏远的小学为阿明争取到机会,反而还因此被打。当他专程到阿明家里向阿明一家人告别,踏上小船远去时。阿明在岸上疯跑,哭喊着,老师,你不要走!不要走!越来越远的他的身影,象极了山水画中的古人,船是一横,他,是这一横上面清瘦的一竖。这苍凉的景象带给我无限的惆怅和恨憾。
如果,孩子的身边,多一些他这样,即懂学问,又坚持公正的教师,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啊。
可以说《鲁冰花》是电影版的《丑小鸭》,或者《丑石》。但阿明没有丑小鸭后来的美丽,也没有丑石后来的金贵,阿明曾在得知不能参赛的时候对老师讲:没什么了,去年也是这样,有钱人家的孩子什么都行!”
一个孩子从三年级就知道,因为自己不是出身显贵才会被剥夺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当一个幼小的心灵因为这样的理由自卑的时候,如果这个社会还有救,那么这个孩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样的理由而万分羞愧。
成人的世界物欲横流,无拘无束的年龄当属孩提时光,那是人类最后的天堂,是成人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天堂,成人要成就这个天堂,要做的也许仅是提供给每个孩子以公正。如果成长因权势而扭曲,那么这将标志着,金钱和权力已经占领了这个本就狭小的天堂。某作家曾经说:有时,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一边。”可是,当真理如果常常掌握在少数人一边时,这是否仅仅意味着少数人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