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1-3-23 15:17 编辑
【光影•人生】赞助贴29:真实、感性的阿喀琉斯(原创)看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而笔 在没有阿喀琉斯的时候,赫克托尔的宝剑天下无敌;在没有亲情的地方,普利亚姆的父爱感动天地;在没有战争的时代,阿喀琉斯的真情就能够征服一切!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阿喀琉斯是海神忒提斯与阿尔戈英雄珀琉斯所生的儿子,周身刀枪不入,唯有脚踵是他的致命之处。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地死亡”。
在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参加特洛伊战争的阿喀琉斯具有“健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精神”。他半神半人,是当时最伟大的英雄,敌人望见他就会恐惧万分、落荒而逃,而伙伴们看到他就会增添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当阿喀琉斯面对希腊国王阿伽门农几次的无礼行径,为了维护自身的荣誉和尊严而拒绝出战后;得知希腊人内部出现分歧而欣喜无比的特洛伊人立即恢复了战斗的勇气,并纠集军队发动了对希腊人的进攻,试图把希腊人全部消灭,阿喀琉斯也无动于衷。
在阿喀琉斯看来,一个人的荣誉和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是国家灭亡也不能因此抛开他所应得的尊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为避免希腊人的毁灭而私自代替他出战为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杀死之后;得知噩耗的阿喀琉斯痛不欲生、懊悔万分、怒火冲天,一定要为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复仇。
当赫克托尔面对斗志、战意和武艺都超越自己的阿喀琉斯时,他预感到死神的阴影而向阿喀琉斯提出“不要凌辱战亡者的尸身”的请求后;因为友人之死而暴怒无比的阿喀琉斯挥动武器将赫克托尔击毙当场,并面对特洛伊人屈辱性地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拖在车后奔跑,以此来祭奠难友的亡灵。
当特洛伊国王普利亚姆为了能够安葬他珍爱的儿子赫克托尔悄悄走进敌方主将阿喀琉斯的帐幕,俯伏在地亲吻杀死他儿子的双手,恳请敌人尊重他的对手而归还赫克托尔的尸身时;阿喀琉斯为老人这真切的亲情感动得号啕痛哭,不但归还了赫克托尔的尸体,还应允安葬的时间内将不再继续进攻。
当希腊人利用遗留在海滩上的巨大木马藏身军队,当特洛伊人大意轻敌,误以为希腊人已经失去战斗信心乘船逃跑而将希腊人遗弃的木马拖入城池庆祝后;狡诈的希腊人从木马中杀出来,为重新回到海边的希腊军队打开城门时,阿喀琉斯为了保护他心爱的人冲进王宫寻找布里塞伊斯,不惜与敌我双方的军队作战。
当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利箭射穿了他的脚踝、穿透他的身体时;这个将自身的荣誉和尊严看得比集体胜利更重要的人,这个为了友情怒火冲天狂暴得失去理性的人,这个面对仇敌无视一切道德和规则的人,这个目睹亲情流溢感动万分的人,这个为了真爱不惜抛弃一切荣誉和权力的人强忍着死亡来临前的剧痛微笑着安慰心爱的布里塞伊斯:“我没事,不要紧,你快跑吧!”
在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中,阿喀琉斯,这个荷马史诗中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半神半人的英雄被修改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影片祛除了书中所谓神化的部分,增添了合理又充满人性化的情节,而非在神喻中形式刻板、命中注定(杀死赫克托尔,阿喀琉斯的死期也就来临了)地被太阳神阿波罗因赫克托尔之死导致的怒火愤怒地杀死(阿波罗用毒箭射中阿喀琉斯脚跟导致其死亡)。神话固然能给予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限制了人物客观存在的真实性,更将人生难以规范性的轨迹纳入了宿命论的固定模式中。
阿喀琉斯既是一个面对敌人毫不留情残忍狂暴的人,也是一个珍爱友情,情感丰富的人。他重视人又不忽略个人的情感倾向,单纯的面对老人和友人时,阿喀琉斯体现出性情温和善良、知尊重、懂礼貌、有情义的一面;面临个人的荣誉时,他又呈现出性情任性、执拗的一面;面对眼前的敌人时,他又表现出极其残暴冷酷的杀戮性。
从这些方面来看,阿喀琉斯的性格复杂而鲜明,既热爱生命,富有同情心,又无视于人性、道德,这样,阿喀琉斯的人格便显得过于冲突矛盾,不易与合理存在的人格相符合了。
其实这种种表现正突出了阿喀琉斯的纯洁本性,在他的认知中只有与生俱来的感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由人为制订出来的道义、道德等规则其实并没有深入其心。阿喀琉斯的生平更多彰显出他是个性情中人。他热爱生活,重视友情,尊重长者,丰富的同情心,以及他残酷的杀戮性,都是通过他的情感认知来决定的,这是一个保持着纯真天性的人。
正因为阿喀琉斯没有被所谓的道德、理性等条款局限住,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丰富的,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古希腊英雄。并感谢参与拍摄《特洛伊木马屠城》这部电影的人们,他们没有呆板的照书仿造出一部虚幻的神话电影,而是赋予了人物生动的形象和真实可信的时代情节,令观看者随着剧情身心俱入,仿佛身处“这是阿喀琉斯生活的时代”之中!
2009年元月15日21:24分笔于北大中文论坛/注册名:烈火的轻云//看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有感而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