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魔皇2011 于 2011-3-15 05:54 编辑
这篇字大约写于6年前。其实,我于电影艺术的欣赏情趣和水平都极差,当时写这篇字,也只在于寻找那些促进电影艺术发展的科学行为和力量,因为电影那东西,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文化生活中,早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因子。那么,在“电影”的背后,到底有哪些人、哪些事在推动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作为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对象,电影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历经了怎样的历程?这篇字或能做一些基本的粗线条的回答。当然,也想以这篇字作为对论坛《电影 人生》征文的支持。
翻开人类文明的史册,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莫过于电影的发明。电影诞生至今已经100多年,想到电影这一概念,也有一种写几个字的冲动。查辞海“电影”条目,云:“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谓电影。”其实,世界公认的“活动电影”诞生之时,是1895年12月28日,当属近代范围;其次,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其表现器材绝非照相机和幻灯所能承担,尽管“电影”的初始形态是由光影技术所简单表达,但其后的完善状态至今日,使电影不再是照相术和幻灯的简单结合体,当应是通过“活动电影”和“放映机”的完美结合后,表达的一种高级艺术形式。这儿认为今日之“电影”比较确切的定义应是:“以近代光影科学为基础,利用现代的光影技术和设备,来表达物质社会的某些具体可视可听信息,而逐步发展产生的一种较高级的艺术门类。”
应该说,“电影”是人类发展史上为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它作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以其伟大的风姿,在地球上已矗立了整整110个春秋!人类从最初的梦想,经过众多科学家、发明家的无数次研究、探索,电影......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才得以最终诞生!电影是一种典型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产物,它包含了放映设备技术和银幕表演艺术两个重要方面。显然表现电影的设备技术,是电影诞生前,全世界光影科学家们所研究的主要目标。从原始初级向现代高级发展的电影器械,组成了电影史上一幕幕激动人心又令人难忘的画面!当全世界为电影诞生百余年而回忆这一伟大事件时,我们不能不想起电影诞生前的漫漫历程,这其间又有几多坎坷、演变?
人类早期动态的社会交流,除语言行为以外,对传递人类情感的“活动画面”的追求,不能不说到中国的“皮影”艺术。先秦时期,《墨经》里已记载了类似近代针孔成像原理的“暗匣”,《韩非子》中也描述了利用豆荚透明的内膜,而将画于膜片上的景物,由太阳光投影于墙壁上的史实。至于汉代术士齐人少翁为投汉武帝之悦,在帏帐中为武帝招李夫人之魂而装神弄鬼的做法,其实也是利用了光线之直线传播原理,将事先制作的各类剪影,于黑暗中投射到白色的帏幕上,遂产生一种物理视觉效果罢。
因思念李夫人而身心憔悴、神魂颠倒的汉武帝,看见那若即若离的李夫人之美人儿影像,又“可望”而不能“相聚”,实在经不住那千般思念的折磨,而更添新的悲伤,竟情不自禁地来回于黑暗中悲泣,甚而手舞足蹈地吟颂起戚戚切切的诗来:“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可见,人类早期利用的光影技术,其所产生之艺术效果已能立竿见影地影响人类的情感变化。那么,人类能够期望得到从视觉上更充分的欢娱和情感上更生动的享受吗?
今日看来,说皮影是一门与电影本质不同的傀儡艺术应该不争,但其在光和影的利用上,已揭开了人类电影最原始的面纱。在国人眼中,皮影无愧于电影艺术远祖的称号,电影当可理解成由皮影“进化”而来的全新的艺术门类。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们对光影性质的研究,早期的人类,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十分原始的照相设备。16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教皇势力的日薄西山,心气高雅,目光深远的意大利人,在向往真理,追求科学的前仆后继中,走出了“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为真理而献身科学的的阴影,又一位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巨匠和发明家达-芬奇,利用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暗箱”,这是世界照相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尽管这种“暗箱”技术在今日看来微不足道,但其毕竟是人类利用光影原理于照相机的开创性尝试,其所含时代意义不言而喻,进而为“摄影机”的研究也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真难料想,那位曾画过无数个鸡蛋,也画过神秘的蒙娜丽莎的西方文艺复兴的领袖,在世界艺术史上也谓一个领军人物!达-芬奇先生的“暗箱”操作技术,竟然抢了电影器械发明的先机,真正洞开了人类电影器械发明史的先河!这很让有十足的科学风范的意大利人骄傲!世人也当然为之注目!
然而,在生产力低下的人类早期,科学实践的历程是非常之艰难。穿过了中世纪最黑暗的前夜,大约经历了达-芬奇以后的又一个漫漫世纪,于17世纪中期,照相技术才又有了新的进展。当时的科学家们利用简单的光影效应,制成所谓的“魔灯”,并在欧洲一度盛行。这种玩物一般的“魔灯”,也几乎只是贵族手上的“掌中宝”,远没有表现出其科学的潜在意义。尽管“魔灯”具有一定的反应物态静止的效果,但距电影的动态效果还有本质的距离。惟这一成果在电影史上,仍被称为“放映机”的最早雏形。
当人类社会又向前迈进了约两个世纪,而进入19世纪的工业社会之时,对电影史来说,两个世纪的悠悠岁月,孕育了十分丰富的光影科学的新技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进一步呼唤着更加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活形式。19世纪作为技术发明的昌盛时期,为电影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所诞生的“摄影照片”,表现了对工业社会文明的特别青睐,无疑又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确切地讲,始于16世纪以来的那些电影器械的“雏形”,充其量只是是“电影”家族的远亲!那些东西,只能称为玩艺儿!
19世纪上半页,是近代人类开始尽情释放自己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年代。并非总在浪漫的情调中亲吻凡尔赛宫的法国人,作出了其一贯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冲锋陷阵的姿态,出尽了风头的法国科学家达盖尔,首创了“银版照相”技术。这一当时的顶尖的科学技术,是在充分的研究了银粉的感光性能以后,所发现的当时的一种最为前沿的技术,直到今天,于摄影界,即使有了数码技术,这种“银版照相”技术仍在被一定程度的使用。它对随后的“活动摄影”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同期相应的“早期放映器械”也如繁花竟放,陆续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诸如“幻盘”、“诡盘”和“走马盘”之类的“放映机”,利用视觉对物象的滞留效应,将静止的离散画面,转化为带有运动效果的连续画面,从而将放映的设备技术从“魔灯”阶段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弹丸之国的比利时人普莱托在1832年对“诡盘”的杰出贡献,而跻身于世界文化发明的名流之列,他的祖国于1947年特为其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也籍此将普莱托的名字写入了人类科学史和人类电影史中。这枚50多年前发行的邮票,早已是洛阳纸贵,如今也成了专题邮集中的宝贝。特别是科学史专题和电影史专题以及科学精英专题,普莱托纪念邮票已成了稀缺的邮品。
然而,“活动画面”和“活动照片”仍有襄阳、南阳之区别。由于有了较进步的照相技术和“诡盘”之类的全新放映设备,19世纪下半页,在英、美、法的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中,诸如“动象镜”、“活动照片镜”等一类更高境界的“玩艺儿”,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成功地获得照片连续投影到屏幕上的运动图像。比如英国照相师慕布里奇和法国科学家雷诺分别在1878年和1882年,利用各自研制的放映机械,对分解后的照片,成功地映出了它们的“活动照片”。
在数学、物理学科中至功至伟的牛顿的故乡,保守而智慧的英国人总算由于慕布里奇的工作,在电影放映技术的研究领域,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比英国人稍慢半拍的法国科学家雷诺,同样由于独立的工作,继续着法国人在电影技术上的领先姿态。至此,逼近电影的“活动摄影”,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