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梦m 于 2010-7-28 20:56 编辑
关于童年的记忆,每个人都不尽相同。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童年的一些经历,会渐渐成为生命中浓厚的底色。而我童年的一些记忆的碎片,是一首首来自家乡的童谣。
由于父母比较辛苦繁忙,我小时候经常跟在奶奶身边。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不会教我写字背诗,但用家乡的吴侬软语念起童谣却是格外好听。她每次拉着我的小手走路时,会边走边念:“猜马场,白相相。踏死蚂蚁放炮仗。”穿过陌间小道,奶奶一一指着地里的菜蔬,让我认识它们:“油菜花开似黄金,萝卜花开白如银,蚕豆花开黑良心。人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知好坏有孝心,千万不能学黑良心的蚕豆花。”
就这样,我学会了很多民间的童谣与小调。如果遇上谁家大喜,还会和小伙伴挤进人堆里,对着新娘子乱吼乱唱:“隔壁大姐几时嫁?初三初四嫁,初五初六生个小娃娃,初七初八搭拉门旮旯里吃奶奶,初九初十回娘家。”
要上小学了,我回到了父母身边,可依旧是个野丫头,淘气顽劣,不好好学习,甚至经常与同学打架斗嘴。有一次与同桌小芹发生了摩擦,我一口气洒洒洋洋回她:“上海下来个小瘪三,撑顶小洋伞,走过南阳山,前山不跑跑后山,屁股跌得粉粉碎,请个医生猪头三,配个药片腻腻碎,买口棺材三块三,爷娘哭到年初三。小芹,小芹,你就那个小瘪三,屁股跌得粉粉碎!”小芹当场就气哭了。
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的我,拧着脖子看着脚边几只探头探脑的蚂蚁,明明心下忐忑,还强装镇静。老师却没有直接批评我,她要我把自己所知道的童谣一一背给她听。最后对我说,如果我能够把作文也写的像童谣一样生动,就原谅我的这次过错。
几天后,当我的作文头一回被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并称赞文中的童谣引用得当时,我小小的卑微的心灵,一下子生出了骄傲的翅膀,以飞翔的姿态穿越了透明的窗。
课后,老师奖励我一本唐诗选集。后来又详细地给我解说诗词与童谣的相似之处,和一些平平仄仄的韵律韵脚。从此我对上课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段经历对我影响甚大,让我散漫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坚固的支撑点。如褪蛹成蝶般,突然就变聪慧懂事了。扎着羊角辫的童年也就这样倏忽变远,远成了一个模糊的身影。
“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如今的我,再次登上童谣的小舟,将往事回望。只见,记忆被拉成一张优美的弓弦,童年羽化成一阙纯真歌词,唱和奏在岁月的指挥下配合得天衣无缝。而这些从小耳濡目染的童谣,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缭绕,以及影响着后来我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