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10-8-29 22:44 编辑
七月二十八日。叶卡捷林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宾馆。沿莫斯科隘道西行17公里,越过欧亚分界线,再经过几个起起伏伏的缓坡,没有想像中通天的盘山道。二十分钟以后,眼前的又是熟悉的平原和森林,车队轻轻巧巧地抛过乌拉尔山,传说中的西伯利亚挥手离去,欧洲茫然地出现在眼前。从西伯利亚西缘的后贝加尔斯克到东端的叶卡捷林堡,车队一路迤逦而行,只用了十六天,在现代文明面前,传说的亘古无法逾越的未知世界显得是那样地窄小。
欧亚分界线是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乌拉尔山像一只巨大的漏斗从巴伦支海由北向南伸向里海。叶卡捷林堡位于这漏斗的中下部,通过莫斯科隘口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相连。卫星定位显示,莫斯科隘口最高海拨三八○米左右,由此翻越乌拉山最是方便快捷,但缺了翻山的紧张兴奋。其实乌拉尔山的最高峰海拨二○○○米,适合登山者去给自己找麻烦,公路的修建当然要避开麻烦。
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欧亚大陆是一个整体性的大陆板块,于是就产生了欧亚大陆的分界问题。希腊人认为黑海是欧亚大陆分界,中世纪时阿拉伯学者认为伏尔加河是亚欧分界线,而西欧的学者和旅行家们把欧洲的东缘推至了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十七世纪有了关于以乌拉尔山划分欧亚大陆的方案。十八世纪初俄国著名历史、地质学家塔吉舍夫对乌拉尔山东西部分的人文、植以和气侯进行了考察,推定出乌拉尔山是“欧亚大陆天然的分界线”,并得到了国际学者的承认,由此乌拉尔山作为亚欧分界线的地位被国际认可。
在亚欧分界线的城市当然还有,但叶卡捷林堡最为有名。它经济规模居俄罗斯第三,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军工企业和重型机械设备生产闻名于世界。该市生产出世界最大的挖掘机,机身有14米高,巨大的挖斗可以装下一台卡玛斯载重汽车。叶卡捷林堡也是一座悲情城市,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写完逊位书后被押解于此,后来连同他的皇后和五个子女被枪决。沙皇蒙难的地方修建了滴血教堂,教堂门口立着沙皇一家人的雕像,皇后茫然地仰视着上苍,脸上弥漫着悲情和痛苦。城市几经兴衰, 名子转了一个圈儿又回到从前。
欧亚分界线是一条地图上明确的线,乌拉尔山的分水岭。所说的穿越点当然指的是公路与分水岭的交点。在莫斯科隘口与乌拉尔山分水岭的交界处,公路北侧有一条宽约十米的路肩,长有一百米吧,被开辟成旅游开发综合体。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向的停车场,再拾级而上到尽头有一个高约二米的土坡,土坡上起了一个五米见方的土台,四五级的台阶,台阶上砌上的花岗岩,上面是欧亚分界线的标志-一个高二米八的三棱金属塔。一条漆成白色宽约二○厘米的线从塔底穿过,这就是所谓的分界线了。
塔基的西部埋着欧洲最西端的石头,东部埋着亚洲最东端的石头,叶卡捷林堡人更喜欢说是这里连接的亚洲和欧洲,而不是分开着欧洲和亚洲。
纪念碑二○○四年修建,规模很小,不免失望。聪明的叶卡人把更多的精力用来介绍动议中的方案。新的方案将以现有的纪念碑为模型,修建一个横跨莫斯科隘道的大塔,塔的北侧将修建大型停车场、宾馆和教堂,南侧是占地九万平米的商业区。
车队再行一个小时,进入苏克逊。风景优美,清一色的圆木小屋,雕花的窗框漆成天蓝色,主人们大概在喝下午茶,透过镂空的白窗帘静静地观察着车队,已带有典型的俄罗斯伏尔加文化特征。路旁的麦田也渐渐地多了起来。经过二十天的拨涉,跨越了四个时区,真的到了欧洲。
再见了,西伯利亚。这片沉睡的土地。它静静地睡着,茂密的森林与草原仿佛足以掩盖何尘世间的一切繁忙与喧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