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雷老三 于 2011-1-21 21:25 编辑
我的长篇校园小说《黑小子》作品研讨会完满结束
郭萍
2010年元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的长篇校园小说《黑小子》作品研讨会召开的日子。今天下午,历时三个半小时,我的长篇校园小说《黑小子》作品研讨会完满结束。此次研讨会由七台河市文联副主席高和平主持,市宣传部副部长齐飞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参加会议的有七台河市文学艺术界的精英,市作协的一些骨干作家做了座谈,教育界一线班主任老师、小读者、家长等参加了座谈并就此书谈出了个人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吴力君就本书带给她的帮助做了精彩的讲话。她以此书作平台,与学生们沟通,帮助了学生们改掉坏毛病,同时也帮助了家长们解孩子们的思想,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善待孩子。她的讲话娓娓道来,讲到精彩处,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小读者们就本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帮助,争先恐后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对本书的热爱。
我在会上做了创作感言。现将我的发言稿附于后面:
谈谈我的长篇校园小说《黑小子》
郭萍
人至中年,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有人说,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年华,中间则是苦苦思索的我。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写照。
我在《黑小子》一书的后记曾说过,我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说,喜欢跟着我作品的主人公或喜或悲,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着他们的善良,在我则是快乐而感激的。生活中的一些平淡的小事,无论是地位低下的乞丐,身受病魔折磨的男男女女,为了孩子上学而给儿媳跪下的老人,还是可爱的小女孩,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一直到死也没吃到冰淇淋,还有为了能让女儿生存下去不得不忍着剧痛残酷地“折磨”残疾女儿的妈妈……他们的善良与爱心让我感动,让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他们的故事。
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作家应当有很好的艺术准备,对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要比一般人深刻得多,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夫。而我只是一位中学老师,一直没离开过学校,接触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学生和家长,所谈的也只是教学。所以,那种“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创作,对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
然而我却一直生活在苦恼中,生活在那种年龄相重叠的日子里。白天与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在一起,感受着他们的快乐与苦恼,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夜晚坐在写字台前,默默地思考着教育孩子的问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种喜与乐、苦与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文字,留在了心底。随着我的笔在纸上游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水灵灵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无法自已,为他们健康地成长而欣喜,为他们艰难地生活而难过!
我所任职的学校在矿区一角。这里的矿工来源于四面八方,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也不尽相同。看着那些因教育的不同走向不同道路的孩子们,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这说明生活环境、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接触过不同的孩子,也看到了不同的家长,感触最多的就是孩子们对家长的态度并不恭敬的,行为上也不是以孝为先,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也出言不逊,这让我痛心和不安,想到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孝亲尊师,我愈加对师者的责任重视起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希望这种遗憾压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悔恨一生。谁都知道这个道理:连父母都不尊敬的孩子,怎么会尊敬老师呢?在我教学的二十多年中,遇到好多不尊敬老师的学生,老师爱心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引导,引导孩子们懂得孝亲尊师这个道理。
所以,我把这种对孩子影响的不同环境,对孩子教育的不同方法写在我的故事里。因为工作在教育一线,整天与初中十二三岁的少年在一起,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孩子许多美好的品质,也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在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同时,随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希望能引起一些有志之士的重视。
改革三十多年,市场上的图书可谓是百花盛开,可真正适合这些十二三岁孩子的图书却不多,尤其是写他们身边故事的图书也太少,所以孩子们特别希望能看到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与丑恶现象做斗争的而且故事性强的作品。而对家长而言,能帮助他们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书也不外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本土的校园小说却很少。缘于此,我以这些孩子的故事为题材,在真实的基础上加工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本书共有三十集,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做到要真实可信。因为我二十年来从事教育事业,所接触的都是一些青少年与家长,所写的人物都是在其生活原型基础上加工的,所讲的故事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力求紧扣时代的脉搏。面对孩子的个性,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呢?黑小子的个性极强,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对他非打即骂,让他产生了叛逆心理,而老师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做法偏激,使得孩子黑小子离家出走,在外面吃了苦头。张玉则是另一典型,父母的离异让她的性格改变,由原来的开朗而变得内向,在处理这样的一个孩子问题时,老师并没有与她多沟通,一味地向家长告状,从而让孩子对老师特别讨厌,所以才会有老师被学生摔在地上的故事。
在学校教育方面,是要成绩还是强调学生的做人?在当今的社会,学校的升学成绩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生源,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名誉。为了学校的生源,为了学校的名誉,许多领导和老师被迫狠抓学生的成绩,而在教育学生做人方面有些忽略。透过一个个故事,我把一个注重教育学生做人的新型老师——黑小子徐强班主任孙林的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他有着年轻人的偏激,有着对事业的热爱,有着对孩子们的关心,有着对事物的思考。他懂得自己的位置,了解社会的形势,时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处理问题时能换位思考,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面对孩子们敏感的话题——早恋,围绕“引导”方面,我谈出了自己的主张。两个男孩子黑小子徐强和齐志都喜欢美丽的班长刘琳,可他们的表达方式却不一样。黑小子喜欢刘琳,表现在容不得别人说班长一句坏话,哪怕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李小伟。他明白自己的家境,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阶段不谈感情;齐志则不同,他喜欢班长,公开给班长写信,可信的内容却不涉及感情的问题。为了班长,他拒绝了父母为他选择的条件好的新区学校,在班长刘琳的母亲受伤住院时,勇敢地向父亲求助,并保证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在自己善意的帮助遭到刘琳的拒绝后,更激起了自己对班长的热爱。在家长明智的理解、帮助、引导下,齐志最终懂得了怎样处理情感。而另一个男孩子李大强,对感情很执着,可却严重地伤害了女生张娜娜,最终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们读了这本书自然会懂得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了。
面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在塑造一些家长的形象时,重点写了两个典型的家长黑小子的母亲李梅和宋群的家长金萌。李梅知情达理,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与孩子沟通,既讲道理也有家长的威严,使得孩子对母亲特别尊敬、孝顺;金萌是另类家长的代表人,她自私,凡事总为自己着想,丈夫矿难死后,与坏男人鬼混,不管儿子宋群,以致宋群被坏人拉拢学坏。这类家长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相信这样的家长读了这本书后,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引导孩子们懂得孝亲尊师这方面,本书的特点是努力做到真情感人。班长刘琳的母亲得了脑出血住进了医院,为了照顾母亲,刘琳宁愿不考梦寐以求的高中,毅然退学。这种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值得推崇的,然而在当今孩子们中却特别少。所以这个故事会引起家长们的共鸣,也会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决定孩子对老师的尊敬程度,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引导孩子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家长们值得重视的话题,这也是本书中所谈的一个观点。
我在构思的过程中,力求情节生动曲折。开篇以三个孩子到水房淘气尿尿的故事做引子,引出“离家出走”、“老师被摔”、“做好事却被陷害”、“矿难面前”、“勇敢面对歹徒”等一系列故事,一环扣一环,力求让读者想一口气读下去。而且本书写的是校园的故事,凡是读过书的人,只要一接触到这本书就会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的往事。
构思过程中注重地方特色。孩子们生活在北方,北方特定的风土人情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北方特有的食品饺子、酸菜、酸汤子等,在这些食物面前却写出了人间冷暖。黑小子的父亲在矿难中死去了,母亲李梅为了让他能上大学,含辛茹苦。为了报答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黑小子在母亲过生日时,拿出仅有了零花钱为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饺子,让母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班长刘琳的父亲也在一次矿难中死去了,母亲白国华为了能为家里多赚点钱,到岩石山捡煤时摔下来,脑袋受了伤。刘琳是个要强的女孩,面对困境,勇敢地承担起女儿的责任,拒绝了同学齐志的帮助,为了母亲的病,她毅然退学在家照顾母亲,给母亲做青菜吃,而自己却吃没有营养的酸菜。北方的读者在感动之余,会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而南方的读者读了本书后,也多多少少地了解了北方的一些特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恳请各位在读完我的小说《黑小子》之后,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看法,我将不胜感激。
2011年元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