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那五 于 2010-5-19 08:28 编辑
评价一个小说,大约首先要从一下三点考虑:1.故事情节是否跌宕,2.文字是否有特色,3.整体结构是否合理。我老人家在被十三同学反复耳提面令之后,决定在遵命顶她的评论之前,捏着鼻子看看这篇“男人小说”
顾名思义,男人小说应该以宣泄男性气概为主,临窗在这点上倒是没怎么跑题。不过那故事读起来整个一流水账。作为讲述历史,最好以时间为顺序,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小技巧。临窗的故事却是一会父亲,一会爷爷,说倒叙不倒叙,说插叙不插叙,如此苍白单薄的结构也能搞到杂乱无章,令人甚为叹服。
故事的情节,也以所谓表现男人为主。作者采取的似乎是反衬的手法,只是为了突出自己,拿“父亲”当铺垫和衬托,似乎不妥。不是技巧上的不妥,而是道义上的不妥。展示自己“英姿”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为了显摆自己的所谓“尿性”而让“父亲”成为垫脚石。立意如此,继续看的兴致也荡然无存了。
小说的文字分两大块。其一为摆渡来的诗词以及史料,其二以对话为主。作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对话,完全没有勾勒出人物特色。父亲和儿子说话一个腔调,半土半洋,半农民半文学青年。正常来讲:作为“父亲”“爷爷”那两代人,说话应该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而小说里显然看不到。说白了,就是作者自编自导自演变换角色不换腔调的独角戏,千人一面,千人一词。没有时代感,甚至连城市特色也感觉不到,开篇炫耀的温州方言,除了大家都能看懂的那两句,竟也踪迹皆无。
结构上很是凌乱,完全是个流水账房先生在不停絮叨。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明线衔接,也没有故事情节的推进。只是把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凑到一起,用暮气沉沉的叙述进行七扭八歪的罗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盘散沙,一地鸡毛。
写成如此惨不忍睹,竟然还敢发出来,足见作者心里没个单位。倒是版主貌似很慈祥善良,来了个精顶荐,其实大概是想树立个反面典型吧。更善良的是十三,居然能同我一样捏着鼻子看。不一样的是,我咬口发现是个臭鸡蛋,就直接吐了。而十三很大义凛然滴全尝了一遍,对此五哥深为感佩。五哥以为,能大略读完临窗此小说者,完全可以于闹市之中贩卖臭豆腐而不被熏晕。临了临窗还不忘给十三最后一刀:你当我这小说的责编呗?我靠,十三和你有仇吗你这么祸害她?
五哥认为,此小说之糟糕,直逼飘霜红叶滴寻衅贴。建议杂谈版块评选个年度十大败笔十大水贴十大烂帖,此小说届时必将高票列于榜首,五哥对此深信不疑。而目前,五哥唯一困惑的是,如何去顶十三的那篇妙笔生花的评论。或许用这句表达我读此小说的感受比较贴切:你夸得沉鱼落雁,我吐得倾国倾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