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梁公朴是棵神马树
查看: 4268|回复: 1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公朴是棵神马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3-18 1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按倒就亲 于 2025-3-18 22:30 编辑


很久以来,一直想说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来。无论是出生地陆家坪,还是客居几年的哀牢山,还是流窜江湖走过的很多地方,都在发生缓慢而深刻的变化。我没法评判这些变化是好是坏,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消除差异世界大同的过程。有人说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但事实是“主流的”正在消灭“民族的”,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千篇一律的乡村大舞台——假如你正在某个著名民族自治地区体验“民族风情”,请允许我告诉你:那都是资本包装出来似是而非的赝品,不管节目本身还是表演者,都不是它本来的样子。门票,只能买到虚假精致的快消品。

无论在哪个方面或角落——即使我们深藏于大脑深处的思想,都已经没有多样性继续生存的空间。环境变成牢笼。生活的牢笼、思想的牢笼。任何逃离或抗拒,都注定无法成功。《陆家坪》是一个抗拒和逃离牢笼的忧伤故事,“就算有日天的本事,你也抗不住世道的变化”。多样性的泰坦尼克,早就触到了深藏在水下的冰山,覆灭只是早晚的事情。

陆家坪是我的牢笼。它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整个世界,是局限了我一生的环境。而陆佳萍,代表那些注定要失去的美好事物,比如拖尾鸟。所以,每次出现她的时候,都会出现拖尾鸟。因此,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个人事业或生存选择的故事,而是一个无处可逃、无法挽留、不可抗拒的失去一切的故事。

还有些别的隐喻。野鸽子,象征数量众多的当地村民,当他们推平祠堂恢复姓氏搬去城里,陆家坪的野鸽子便消失不见了。他们不再需要祠堂的保护,已经适应城市的生活;也代表梁发财身边那些文艺圈的老师,他们处于拖尾鸟和灰椋鸟之间的境界,数量众多生活优渥,既不似拖尾鸟那么纯洁美好,也不像灰椋鸟那样追着厨余垃圾生存繁殖。当灰椋鸟铺天盖地霸占山林的时候,这些以文艺取悦、颂圣媚上来求取生存资源的人,还是不得不把世界让给了灰椋鸟。

灰椋鸟代表着占据数量最多的人群。在社会发展、人流迁徙、各种利益和思想的交锋博弈中,他们是最庞大、最有生命力的群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利可图有机可乘,他们都会快速抵达迅速发展,把一切独立的、原生的、传统的、异端的东西,统统挤压到濒临灭绝的角落。

梁公朴,是某些我认为需要坚守的、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如淳朴、善良、诚信;本真、情感、传统、美德、公义……所有这些让人成其为人的东西。失去它就没有人,人便不再是人。“他是一直就有的”,唯一不灭的,先于人而存在,无关世道变迁时光流转。

为什么只有两棵呢。一棵是梁发财十七岁出现的,它代表人性的初觉醒。第二棵是与陆佳萍树下约会时出现,代表对美好纯粹事物的追寻探索。之所以不会有第三棵,是因为此后的人和世界,都被污染扭曲,纯洁和本真已经丧失了。

盆景和兰花着墨有点偏多,偏离故事的大段文字,像成型盆景的徒长枝。我试过把它们拿掉,但故事本身出现了衔接问题,只好进行适当压缩。对盆景的描述是一个暗示,即使那唯一不灭的朴树,其实也是脆弱的,别人说他也叫相思,他就必须被动接受;别人确定他有一百年或三百年,也只能无奈默认。而兰花,作为中国文人风骨的千年象征,却成为盖着兰文化标签的商品,在金钱的诱使下,各位老师纷纷进场,骗人或者被骗。这两段既是情节推动的需要,也是对文艺圈、文化人现状的呼应,对地方文化现象的讽刺和期待。

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本来想简单借鉴村上春树《1Q84》的叙事结构,分成两个对应的七节来推动一个魔幻故事,所以才只占了十四层楼。但上课摸鱼构思下课吹牛抽烟,一次次被打断遗忘了。为了不至烂尾,只好把已经想好的赶紧划拉出来,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一边赶工一边偷看论坛,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吴瑞指出的“夹带私货”。这就是论坛写字的坏处:让人不专注、态度不端正。其实我还恋恋不舍地删除了夹带更多私货的三节,不然会超过两万字。删除的三节是,我真的成立了一个试电笔书法协会,拿到了宣传部和文旅局的扶持资金,最后却发现试电笔是不能进行书法创作的——因为过于轻佻接近小品,连自己都看不下去。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思维并不清晰。如果我像老高螃蟹不主流那样,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可能这个故事会讲得既好看又深刻吧。即使是一个魔幻的故事,即使我在抬出有才公努力进行备注说明,我自己仍然不能准确说清,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

这,才是我真正的,蛋蛋的忧伤。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3-18 12: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按倒就亲 于 2025-3-18 13:01 编辑

那楼太高了,一个个回复好麻烦。单独发一个,方便偷懒

@无蕊   @啊哩    @令箭    @远去的烟云   @雾鬓新梳绀绿   @四手   @知音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3-18 13:06 |只看该作者
正文没看,自我刨析倒是认真读完了

难得,混沌浮躁的的世界里,还有人乐意思考,并花时间把一些思绪付诸于文字,人物,像外界表达,而此刻,能共情的感悟,便是对作者最好的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3-18 13:17 |只看该作者
琴韵蝶雨 发表于 2025-3-18 13:06
正文没看,自我刨析倒是认真读完了

难得,混沌浮躁的的世界里,还有人乐意思考,并花时间把一些思绪付诸 ...

这么伟大的小说,不看岂不遗憾终生?

乘下雨也没娃可打,赶紧去看。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3-18 13: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战斗鸡 于 2025-3-18 13:31 编辑

老梁,我也不是受过什么系统的哲学训练,不过零敲碎打地了解了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融会贯通起来罢了。至今仍有许多未曾涉猎的哲学派别的知识盲区。
我要说的更多是,这种哲学和文艺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说是天生的。我17、8岁之交,也就是1982年初,根本就没任何人指导,就很自然而然地极度痴迷于当时一些文艺理论的争鸣,最早是文艺典型理论的辩论,邓丽君等港台“靡靡之音”的争论,然后就是如火如荼的朦胧诗小我和大我、表现自我与时代精神等等的讨论。再然后就跟踪到更深入的美学和哲学层次,人性人道主义课题的激辩。1982年初,我偶然读到了时隔将近一年的、发表在1981年3月份《诗刊》上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当时就激赏不已,反复手抄全文。里面一些句子,至今还能倒背如流。然后购入了大量文艺理论书籍,以及当时各种美学和哲学问题争论的汇编集,喜欢得不得了,爱不释手,直到今天仍是我最珍爱的书籍。
说以上这些,无非是想说,一个人是文艺脑还是理论脑哲学脑,抑或理工脑,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而我好像生来就是文艺创作和理论思维两者都很爱好。所以老梁不必过于纠结哲学方面的训练,每个人各按自己所长,顺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走各自的路就成。如果你真觉得哲学思辨方面挺有意思,你也很喜欢很感兴趣,那么顺势而为去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理论,融会贯通为自己的见解,提升认知水平,当然更好的事情。但若真无兴趣,天生不是这方面的大脑,还是不要勉强自己为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3-18 13: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3-18 13:28
老梁,我也不是受过什么系统的哲学训练,不过零敲碎打地了解了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融会贯通起来罢了。至今仍 ...

这网络,也是醉了。写一大段发出去,全没了。
我不很同意思维方式乃是天生,觉得后天的训练更加重要。我没受太久全日制教育(职业技能不算),笫一次被首长指令写作材料时差点吓晕。
说白了,当你在谈论理工思维或文科思维的时候,对面的我,二者皆不是。几近文盲的人,哪有什么文理之別?
但即使如此,我通过观察他人,和自己学习的经验,还是觉得不存在什么天生之说。思维模式是可以训练的。
相对来说,我一直觉得理工出身的人思想会更深刻清晰,学文的人只能干干秘书写写豆腐块,而理工出身的人则可以干一切。王小波就是典型例子。
直到,我前天听说,公教授竟然是理工出身,眼珠都差点惊掉了。我一直觉得他是文科,而且是通过艺术加分才进学校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3-18 13:59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像老高螃蟹不主流那样,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
————
他们并没受过什么系统的哲学训练,这是长时间吵架恶补的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3-18 14:01 |只看该作者
这篇应该给自己加个红星精华。
充满了少年才情和胸怀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3-18 14: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5-3-18 13:59
如果我像老高螃蟹不主流那样,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
————
他们并没受过什么系统的哲学训练,这是长时 ...

看了我伟大的黄色小说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3-18 14:05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3-18 14:02
看了我伟大的黄色小说没有?

看了。屁股真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3-18 14:08 |只看该作者
战斗鸡 发表于 2025-3-18 13:28
老梁,我也不是受过什么系统的哲学训练,不过零敲碎打地了解了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融会贯通起来罢了。至今仍 ...

我可不承认什么天生之说。只要感兴趣的,恰好有精力有时间,给我几年,就没有不能入门的。
随便举例证明:没人教过我盆景制作(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业务,不比一般大学的专业简单),我也没有美术基础(这是盆景师与盆景匠之所以有区别的本质),我照样玩得挺好——至少比大多数靠它吃饭的人好。
关于哲学,我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开始系统学习,而不是我天生有没有这个脑袋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3-18 14: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5-3-18 14:05
看了。屁股真白

施主,快去修修白骨观吧,别老盯着大屁股。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3-18 14: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3-18 14:08
我可不承认什么天生之说。只要感兴趣的,恰好有精力有时间,给我几年,就没有不能入门的。
随便举例证明 ...

人生即哲学,思考你的行为意义,你就走在了哲学路上,而哲学史只是他人的人生意义,并不是你自己的哲学,以人为镜,照你自己的灵魂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3-18 15:35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5-3-18 14:08
我可不承认什么天生之说。只要感兴趣的,恰好有精力有时间,给我几年,就没有不能入门的。
随便举例证明 ...

关于哲学,我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开始系统学习,而不是我天生有没有这个脑袋


————————————————————————


在这一点上,我同意老梁的看法,哲学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学,哲学本身也与哲学训练有关系.


我个人建议,先去购买或者下载电子版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与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作为入门书籍。
两本哲学史对照着看。


西方的哲学并不难学,它有很多流派,但都围绕着“现象”、“经验”、“先验”、“本质”等等这些哲学核心名词展开论辩或者反驳。


学习哲学,我们最初的入门,可以从真实生活中的“现象级别”的问题开始入手。


学习哲学,最好同时学习一门具体的理科性质的学问。


我觉得最容易配合西方哲学这门学科同时学习的,就是经济学与金融学;因为真实世界里面,存在大量的宏观或者微观的经济金融现象。


经济学与哲学同时配合学习,对个人的哲学思考的快速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个人友情提醒:不要因为学习经济学而去炒A股,这个绝对不合适。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3-18 15:58 |只看该作者
梁公朴不是树。
它是你的初心。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绞尽脑汁要守护的初心。
只要它不死。不被砍伐。挪移。你就能没有牵挂无所畏惧的四处游荡。
此后无数次出走往返。都是和初心告别又归来的过程。你会掉进不得不掉进的坑里咬牙受刑。也会随世俗浮沉坦然享受既得利益。
你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会变的太坏。
每个糟老头子到最后都是这样。
不论曾经多么多么如何如何。暮年回看。都难免一丝丝淡淡的忧伤。
表情:推老花镜。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3-18 16: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昂养的那盆花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3-18 16:53 |只看该作者

又没有人限制2万字,删三节干啥呀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3-18 16:54 |只看该作者

又没有人限制2万字,删三节干啥呀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3-18 16:59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 拜读

卡尔维诺的离奇,佛祖大人的漫天花雨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3-18 17:02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3-18 15:58
梁公朴不是树。
它是你的初心。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绞尽脑汁要守护的初心。
只要它不死。不被砍伐。挪移。你 ...

你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还不够深入。

梁公朴既是值得依恋的树,也代表了老梁所说的善良、淳朴、坚韧等等这些美好品质。


不是山区长大的孩子,不一定能深入感受到这一点。


我14岁以前也在山区长大,我能理解老梁对于故乡的山水树木的情感。


我父亲出生在云南会理,抗战胜利以前的幼年,也一直在云南。


我20多年前也陪父亲去过云南走过十几天。


云南的山水,云山雾罩的山水,确实风景秀美;去过你就能理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3-18 17:07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5-3-18 17:02
你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在我看来,还不够深入。

梁公朴既是值得依恋的树,也代表了老梁所说的善良、淳朴 ...

初心不就是善良淳朴坚韧等等这些美好品质吗……表情:谁能初心不负。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3-18 18: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听过哲学博士的课,40岁男。表情:一堆道理。
不如本地的一个作家厉害。跟那个作家说话,怕怕的。人家是人精,一眼看透别人三世。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3-18 18: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除了红尘洗梦这名网友,我从未遇到任何通过语言能解我心结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3-18 20: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5-3-18 21:02 编辑

感觉文学和哲学是两条路。起码写主贴和你来我往的掐架或者叫“思辨”是两股劲儿。

对某个问题,我想得越多,往往越不会写帖子。就算有时候把自己想的写出来一部分,也十分乏味无趣,自己都没兴趣看下去。如果再是做了大量功课那种就更完蛋,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各结点互相勾连一大片,很难找到一条有力的叙述线索,把所有的东西都表达出来,除非找块大的白板列思维导图……

但想的多,掐架往往容易取胜。因为很多关键点和关口,自己已经过去了,很多关系自己也捋顺了,而对方往往还处于稀里糊涂状态呢。

当然,之所以写不好,也可能是因为还没真正想明白,又或者是自己表达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表达欲望也不足,大多想过就算了,在脑子里捋顺了也就满足了。最多静静坐沙发上抽只烟奖励下自己……

写东西,还是有强烈的情感,或某种纠结的情绪要表达,只有写出来才能平静。想东西的乐趣不同,感觉是很多片段,很多点,在自己脑袋转悠来转悠去找不到出路,然后突然在某一刻,啪,啪,啪的自动连接起来了。这一刻就已经很满足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3-18 20:40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5-3-18 14:43
人生即哲学,思考你的行为意义,你就走在了哲学路上,而哲学史只是他人的人生意义,并不是你自己的哲学, ...

一法通万法同,生活我觉得遭的罪已经够了,不缺。
缺的是思维方式、理论指引,缺一个自我检验的正确标尺。
所以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大多数实践毫无意义,然后颓丧。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3-18 20:44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5-3-18 15:35
关于哲学,我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开始系统学习,而不是我天生有没有这个脑袋

科普层面的书翻过一些,过于零散不说,自己没基础也看过等于没看。
你推荐的我记下,试试看能不能开个好头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3-18 20:45 |只看该作者
雾鬓新梳绀绿 发表于 2025-3-18 15:58
梁公朴不是树。
它是你的初心。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绞尽脑汁要守护的初心。
只要它不死。不被砍伐。挪移。你 ...

你总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表情:菩萨受我一拜。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3-18 20:51 |只看该作者
螃蟹 发表于 2025-3-18 20:36
感觉文学和哲学是两条路。起码写主贴和你来我往的掐架是两股劲儿。

对某个问题,我想得越多,往往越不会 ...

我的感觉与你相反。
杂谈任何帖子,只要超过50个回复的,我就一定要翻,因为你们肯定在里面开始切磋了。
我得到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不管你、老高、不主流、真方子,甚至论金,
当你们讨论哲学问题开始辩论的时候,对语言的把握都非常精准洗练(抛开观点本身)。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受过哲学训练的人,驾驭语言工具的能力,一定比没受训的强。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3-18 20:52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5-3-18 18:26
听过哲学博士的课,40岁男。表情:一堆道理。
不如本地的一个作家厉害。跟那个作家说话,怕怕的。人家是人 ...

也许是因为你对枯燥的“道理”本身存有逆反,而不及人家博士水平不高。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3-18 21:0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3-18 16:54
又没有人限制2万字,删三节干啥呀

突然发现楼层不够。正好那几节过于荒诞几近小品,自己都看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