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5-9 02:55 编辑
【原文】
十八、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注释】
嵇中散:嵇康字叔夜,安徽濉溪人,曹魏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是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其妻是曹操的曾孙女,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天纵奇才,丰神俊逸,旷达狂放,卓尔不群,尚“老庄“,喜“服食”,于文学,音乐,书法,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主张“菲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尚自然”,公然反对当时的儒家“名教”思想潮流,不满司马氏篡位野心,司马昭屡次召之不至,被权臣钟会所嫉,下狱,景元四年(263年)慷慨赴死,时年三十九岁。
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性符号,其生平事迹对后世影响极大,为万世文人师表,“士”之楷模。
灭灯退魈:传说嵇康夜里在灯下弹琴,引来一妖魔,嵇康就吹灭了灯,表示不惧魑魅魍魉,不以灯火给自己壮胆,黑暗中和妖鬼交谈,得《广陵散》。
向子期: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名士,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文学,曾注《庄子》,与嵇康、吕安等人相投,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杀嵇康、吕安,向秀被郡守推举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累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曾作《思旧赋》怀念嵇康。
举郡计:汉代吏制,郡州府有专门掌管账簿名册的小吏,称“上计吏”司马师执政时,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称“举”, 这句说:向秀以郡计吏的身份被推举进京。
文王:指司马昭。见(言语十六注)
箕山之志:成语,又称箕山之节。箕(jī)山,在今河南省境内,是上古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箕山之志,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为隐居不仕的代称。语出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巢、许: 巢父、许由,传说是尧时的两位隐士。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巢父木栖而自愿。”晋皇甫谧《高士传·巢父》:“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一说巢父为许由之号。许由: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狷介:耿直孤高,洁身自好。
多慕:称赞羡慕。多:称许。
咨嗟:赞叹。
【简译】
嵇康被杀之后,向秀应郡守的推荐来到洛阳。晋文王司马昭接见了他,问道:“听说你有退隐山林的意愿,那为什么又来到京师应征呢?”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都是些孤傲不合群的人,他们不值得效仿。”司马昭听后,十分赞赏(向秀的回答)
【解读】
1、司马昭杀嵇康、吕安,拥护啥啊?其实不大点事。
魏晋名士吕安的妻子是个大美人,有一次吕安不在家,吕安的哥哥吕巽用酒把吕安妻子灌醉,迷奸。吕安闻之大怒,要告他哥哥,事先向嵇康请教,嵇康希望息事宁人,家丑不可外扬,吕安就没告。他哥哥吕巽却想致吕安于死地, 于是揭发吕安,说他不孝,殴打母亲。魏晋时,不孝是大罪,官府抓了吕安,罪当流放。吕安就为自己辩解,说吕巽强奸了我妻子,我曾经跟嵇康商量要告发他,嵇康没让。可以证明吕巽是恶人先告状。
嵇康就出面为吕安做证。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说嵇康撅腚不服,是有谋反之心。
所以,司马昭借题发挥杀了嵇康跟吕安。实为杀鸡儆猴。天下那些忠于曹魏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士人一看,卧槽玩真的袄?愤世嫉俗代价太高,有性命之忧。于是只好向司马氏妥协。
向秀就是如此。
其实竹林七贤是后人“攒”成的团队,七个人的政治取向并不相同,阮籍跟嵇康齐名, 但阮籍一直在司马氏手下为官,甚至封侯,只不过虚与委蛇,消极怠工,在以王戎、山涛为代表的一批名士眼中,曹氏跟司马氏并没有什么不同,曹氏篡汉,司马篡魏,所以他们并没有太强烈的反抗。
魏晋时期的乱世,儒佛道各种思想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才有文人自我意志的觉醒。
2、许由洗耳的典故,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洗耳,是中国“隐士”文化的源头,表现的正是古代士大夫文人对政治的复杂情感——既希望得到权力的眷顾,又不愿意放弃独立的人格。
隐居这件事,也是让古代文=士愁白了头。到底是隐还是不隐?隐在何处为宜?
白居易有《中隐》一诗,颇有趣: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
其实这是白居易在政治上失意时的调侃,他是做过大官的。
论古今隐者,我最欣赏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于隐居之分寸这一块,是拿捏的死死滴。
既闻名于天下,又不受世俗所累,羡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