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文化馆旧事
查看: 63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馆旧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7-28 14: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7-28 22:28 编辑

文化馆在西街口,临街的一座四合院,两进,中间隔了花墙和月亮门。房子排列在南北两侧。

早先的文化馆,应该时某大户人家的院落。解放后***接收,后来就是文化馆了。中间有一些波折,具体不太清楚。
我在七八岁的时候跟姥姥逛街,看到了文化馆的牌子。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匾额,上面的文化馆几个字倒是认得,那时候我应该是上学了。
因为有文化两个字,对进出的人就充满敬意,觉得都是有文化的了不起的人。门庭很小,和普通人家一样,若不是那块匾,就以为里面住着人家了。
文化馆和城门楼隔着几步,城门楼上面有图书馆,大门锁着。城门下面的洞很阔很深,走进去喊,会有回音。两边高而深的台阶,有人摆小人书摊。
小人书分薄厚两种,薄的看一本一分钱,厚的二分钱。
我攒了几分钱就会去城门洞,城门洞离我们家有点远,一个人是不敢去的,拽了姥姥一起。
姥姥是小脚,走一段就要歇歇。她坐在城门洞的台阶上,我蹲在一边看小人书。我看的是一分钱一本的,这样,我就有机会看两本。
摊主是个老头,呆着一顶卷了帽檐的前进帽,模样记不得了。我看他拿书的时候就想,他会不会突然糊涂了,把厚的书递给我呀?
事实上,这样的情形一次也没发生,他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对围着想偷看一下书的孩子毫不客气地训斥。
骂人的声音不时响起,我看书的时候战战兢兢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4
发表于 2022-8-1 15:38 |只看该作者
我19岁参加工作,同时也开始到文化馆去玩儿,直到现在,文化馆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8-1 15:23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8-1 13:12
我在家乡长到十八岁,那时候几乎都是沿着固定路线走,很多地方只是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去过。
近来回家, ...


一下子看到艺术馆了
艺术馆是比文化馆洋气的地方
文化馆基本是普及乡村文艺,发掘地方文化的地方
艺术馆洋气了
我记得去艺术馆的时候已经是青年了
学跳舞,那女老师虽然人到中年,肚子也出来了,但那造型,舞姿,音乐一起,马上来了,年轻时候跳过整场舞剧红色娘子军
后来街上遇到,简单的衣服也穿出气质来的那种,羡慕死
艺术馆有几个写剧本的,对人一律冷面,男的头发长长,胡子拉碴,披个军大衣,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很酷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8-1 13:12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段历史,也是青春和时代的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8-1 13:12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乡长到十八岁,那时候几乎都是沿着固定路线走,很多地方只是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去过。
近来回家,偶然间路过了苗圃,才想起,我从小听到的苗圃,经常第一次去
也想起了文化馆,我们好像有一个艺术馆,知道艺术馆,是我们从小在单位宿舍长大,三楼有一个女孩,和我差不多大,她妈妈是我们系统的,但是她爸爸是艺术馆的馆长,她家三个孩子,从小放学后都在艺术馆里做作业,学习爱好,都有特长,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好遗憾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8-1 13:06 |只看该作者
这有一篇宝贴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8-1 10:50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文化馆为何物的路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8-1 09:33 |只看该作者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7-31 22:34
我小时候都改革开放春风吹满中华大地了。

小年龄!幸福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8-1 09:32 |只看该作者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7-31 22:33
我经常从报刊亭买杂志,也在小区个人书摊前买过旧书。

我也买过许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7-31 22:34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2-7-29 10:01
我小时候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许个人摆摊。个人偷偷地卖,有人抓。街道可以。有大妈小人书铺,大妈小饭店, ...

我小时候都改革开放春风吹满中华大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7-31 22:33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2-7-28 16:50
没见过个人摆的小人书摊,但是,去过街道大妈的小人书铺,2分一本,度过无数时光。

我经常从报刊亭买杂志,也在小区个人书摊前买过旧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7-29 10:25 |只看该作者
文化馆的作用还不小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7-29 10:01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2-7-29 06:01
敢情还真有集体经济的小人书摊? 我小时候看的也是个人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户。

我小时候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许个人摆摊。个人偷偷地卖,有人抓。街道可以。有大妈小人书铺,大妈小饭店,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7-29 06:02 |只看该作者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7-28 22:36
中间一段勾起一点往事,改了

  往事不可追!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7-29 06:01 |只看该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2-7-28 16:50
没见过个人摆的小人书摊,但是,去过街道大妈的小人书铺,2分一本,度过无数时光。

  敢情还真有集体经济的小人书摊? 我小时候看的也是个人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户。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7-28 22:36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2-7-28 16:18
挺好的啊,为什么砸了?


中间一段勾起一点往事,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7-28 16:50 |只看该作者
没见过个人摆的小人书摊,但是,去过街道大妈的小人书铺,2分一本,度过无数时光。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7-28 16:29 |只看该作者
我去文化馆开了两次会,我们这儿文化馆有个月刊叫《邹平群文》。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7-28 16:26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这儿见不到书摊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7-28 16:18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啊,为什么砸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7-28 15:56 |只看该作者
写砸了,先告一段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7-28 15: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7-28 22:36 编辑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7-28 15:28
但文化馆并不因为不认识我而放过我。
我要好的同学在报社,没事我就去她那里玩,报社总共十几个人,我 ...


有一次省里下来组稿,省里几位文学大咖讲课,我们住招待所。
和我同屋的是 文化馆的L,女,歌唱得好。
我因为在省里发两几个豆腐块而飘起来。L 看到我的一篇小说,拼命抢过去,说必须发文化馆报纸,这事她做主。
彼时,和D的不快已经过了两三年,我对文化馆也有了新的认识。发就发吧,那是我第一次上文化馆的报纸,还配照片。
认识了L,她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子,偶尔我会去她那里坐坐,但看到D,我还是侧过去,不愿意打招呼。

时过境迁,二十年后,D的女儿因为一点事,托同学深夜找我,我拒绝了他老婆送来的礼物,答应尽力摆平。

再说文化馆,临街的店面更新,后面又有高楼,文化馆的小院子越来越不起眼了。
单位搞活动,拍员工工作照,我去文化馆找了照相的小潘。他是文联主席老潘的儿子,给我们上门服务。之后单位组织活动,照相这一块一并委托给他,他的摄影技术很高。

L当了文化馆馆长,有一次朋友请客,吃喝完又去歌厅,L的嗓子不减当年。
再次见面时,L已经是文联主席了。

后来,小城改造,文化馆不知所踪。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7-28 15: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7-28 15:56 编辑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7-28 15:06
文化馆的门一样虚掩着,我偶尔路过想看一眼,只能从门缝里瞧。
文化馆门前照例有一个宣传栏,里面铅印的 ...


我要好的同学在报社,没事我就去她那里玩,报社总共十几个人,我跟几个年轻的彼此熟捻,常在一起侃大山。
有一次,我去了报社,报社C君没有来上班,据说是感冒了。
C君是个残疾人,小儿麻痹后遗症,一条腿完全没有功能,靠着自己的勤奋自学写作,跻身报社编辑,当时是,报社通信员要去C君家里问候一下,可能是领导安排吧,问我有没有事,没事一起去呗,我说好啊,一起走。骑自行车去了。
C君住部队大院,父母是军人,去了也无甚话,,三个人闲聊。
没过几分钟,进来一个人,后来知道时文化馆馆长D。D参与进来,气场明显不符。他应该是对我的一些观点颇有微词。
其实哪里有什么观点,不过是书本上借来的,总想跟人辩论而已。
我跟他不熟,除了年龄的距离,接受了一点新思想的我,大概容纳不了老一辈旧文人的观点吧。

好像是,我们这儿的文化馆,担负的主要是文化娱乐的培训和传播,文化馆好几个人,都是剧团调过来的,在院子里咿咿呀呀练嗓子,真正写稿子的,大概就是一两位。
此后绕路,参加文联活动,我自觉避开文化馆的人。当时的文联主席老潘比较看重我,问我怎么回事儿?我说观点不符呗,老潘年高,读书不少,新的东西接受不少,有段时间,我猛啃戏剧理论,从老潘那里借了不少资料。
老潘当是我的良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2-7-28 15: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7-28 22:31 编辑

文化馆的门虚掩着,我偶尔路过想看一眼,不敢推门,只从门缝里瞧。
文化馆门前照例有一个宣传栏,里面铅印的几张薄薄的所谓报纸,有时候是大幅的劳模照片,吸引许多人驻足。

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的单位和文化馆分列南北大街的南北面,单位旁边就是新华书店,我每天中午下班就会拐进去看看有没有新书,那时候的书很紧俏。有的书属于内购性质,不对外。
新华书店同样是一个很牛逼的地方,服务员们的脸像门框那么长,书店的营业时间和机关上下班时间一样,所以,只能中午进去瞅瞅。后来在单位熟了,会趁上厕所溜号出来,去的次数多了,书店的书几乎能数过来。


老实说,除了对书感兴趣,我对文化馆和新华书店没有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第一次去文化馆,好像是跟同学介绍的。同学毕业后进了工商局,她的同事中有一位,丈夫是拉小提琴的,在省晋剧院工作,工作单位在太原。不知道为什么,他好像基本居家。他家跟文化馆相邻,他是文化馆的常客。同学领着我进文化馆,在一间办公室,我第一次听到小提琴独奏的梁祝。凄美的乐曲听得我热泪盈眶。
拉提琴的人留着长发,拉琴时潇洒地一甩一甩,样子很酷。他对我们说,第一次专门给人单独演奏。同学说我好有福气。
他想写一首关于煤矿工人的歌曲,让我写词。我那时候已经开始写诗了,虽然只上过三次我们县的小报,但在同学眼里,俨然是诗人了。
八十年代的文学,潮流汹涌,和文学沾边的人带着一身光环。
我还记得我写过的几句:乌金像河水一样流淌
                                   矿灯在黑暗中熠熠闪光
后面的忘记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文化馆。里面的人我不认识人家,人家也不认识我。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