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惜春
五龙河畔
新月圆疏影扰
柳荫深浮浅笑
梦里觅黄花
枕上薄霜人老
莫道,莫道
落红情深未了
诗难于绝句,词难于小令。要求在有限的空间用极少的文字将情景完整的表达出来,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这首小令首二句的33句法很特殊,一般都是222句法,诗词里面的物有的是又做特定的表达意向的,比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瑩、高洁。在比如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那么“黄花”呢,一般多只带菊花,而词是写的春天,那么,这里的黄花就不妥。这样说,并不是就说春天没有黄色的花,是与诗词中的物的特定意向有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