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林老第一回与豆包亲密接触时的感受何如?但从日后的表现看,不亚鱼水之欢吧。反正是常常合体,老房子着火似的,一发不可收拾。好在听劝,几番胡天胡地后,终于注明了一个“林老携豆包”,可以继续打,打游戏一样,蒙混过关了。
对于使用包括豆包在内的AI,砖家芳源在红杂这次小说活动中表示:“就像马拉松。。。人家是纯跑,你是跑一段,骑一段自行车,并且说,你看我比你快吧?好玩吗?当然好玩。如果是玩的心态。”
想必林老的心态不错,一边跟豆包唱和诗词,一边批评豆包的不着调,所谓“林老携豆包”,完全是提携之意。与写文章时,被问“谁的股份更多?”答曰:“第一发表人。”如出一辙。
不过,就像红杂这次小说活动的一篇《此情可待成追忆》,作为特邀评委,我给出的晋级理由为:“感情真挚,虽与AI合作,尽善尽美的并非机器。”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纪实片段,AI可杜撰不出来;作者也肯定不同意。毋庸置疑。而之所以使用AI,大概想调整文体,更适合活动吧。按要求,获得一席之地,理所当然的事情。
问题是林老的文章,比如刚发的《槛内谈情:妙玉喜欢宝玉,与丫头小姐不同》一帖。引经据典一般,鳞次栉比,细枝末节,一一需要考证的那种。可林老早就说过,已经多少年不读书,尤其红楼梦等名著,只在年轻那会儿看了个皮毛,根本记不清。所以,我很有理由怀疑,林老作为“第一发表人”,到底占了几成股份?不会蜻蜓点水,全靠人豆包扩充吧?您老最好拿出原始稿,给大家对照一下。掂量掂量您老的分量如何。怎样?
另外,郑重申明:本人并非双标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