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8-16 08:40 编辑
饮酒杂谈
文/野鹤随风
中国是酒的故乡。始酿酒者,或曰仪狄,或曰杜康等诸说,虽皆无确考,然而国人饮酒之风,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有客登室,捧酒一壶,摆菜几碟,细啜慢饮,边饮边叙,自是坦坦荡荡,情谊满怀。最是风雪夜归,围炉设酒,一路风寒,顿化融融暖意。
十里长亭,折柳相送,遥望前路漫漫,山重水复,劝君更尽一杯,浇尽绵绵离愁。
风清月朗,花开满庭,面对良辰美景,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玉碗盛来一片琥珀之光,燎旺一腔激情。
独依西窗,听雨打芭蕉,点点滴滴,太多的幽情苦绪,落寞惆怅,一齐涌上心头爬上眉梢,自斟独酌,消却难遣悲怀。
春和景明之时,秋高气爽之日,邀友聚饮于山野水畔,松林竹下,翠微之内,曲水流觞,诗赋和唱,对奕调琴,物我两忘,此乐何及?
我时常怀揣探求古人饮酒之情的梦想,怎奈隔朝差代,已无能为力,翻阅书籍,所记所叙大多诗情画意,满溢雅趣。纵然也有鸿门设宴,青梅煮酒,庆功楼上醉群臣的记载,处处刀光剑影,饮者心寒,但此时此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唯有饮者留其名”,历代文人墨客,似乎多与酒有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几杯酒下肚,便使陶令公飘飘然而歌,完全一幅“千古功名一聚尘”的神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光阴需得酒消磨”,他们大概正受益于此吧?不然何以舍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呢?有酒可饮,便有情可抒,有感而发,才有了醉翁亭上酩酊成文的超脱;才有了洞庭湖畔把酒临风时的旷古感慨;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因为有酒,才有了“吴带当风”的神韵;醉酒泼墨,挥毫落纸,才赋予了《兰亭序》的不朽魅力。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造就了诗仙,也浇灭了其治国理想,因时常“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误了政务不说,而且满口醉语,“自称臣是酒中仙”,遂被逐出庙堂,流落江湖,此中固有其它原因,与其沉溺于酒大有干系。最终乘着酒兴,赴水奔月而去。
纵观历史,因酒酿成悲剧的岂止李白一人?商纣王所创酒池肉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谈资,只可惜未经多久,便被西周的矛剑搅得盘碎酒倾。所幸其嗜好历代相习,流传至今,并已发扬光大。
每到一地,街边路旁多的是酒楼饭店,或瓦舍几间,朴实无华;或广厦摩天,极尽奢华。无须借问牧童,目及之处,便可觅得。且酿酒烹肴之技,也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不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能烹成美味,而且黄金玉石、珍珠翡翠也被国人制成佳肴入席,真可谓匠心独运,亘古未有,令人拍案叫绝,将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琼浆盛玉壶,瓦罐装酱醋。饮客层次不一,去处自然不同。
孔乙己之辈,穷极却又好酒,溜进野村小店,几颗茴香豆,几两水酒,也大过其瘾。
三五成群的民工,未及换下汗臭衣衫,蹲在街边大排档,几口老白干,聊解一天乏累。
普通百姓,工薪一族,多在家自炒几个下酒菜,酒盅一端,心足意满。偶有例外,之前多将所知酒店在心里比较一番,最后敲定自以为物美价廉的一家。坐定,又把菜谱细细研究,与店家讨价还价后,终于点定酒水菜肴。
公务所需或富豪大款,是轻易不会现身此中的。于是近些年来,星级酒店宾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地,竞显豪华。虽杯酒千金,也少有人计较。据说仅公务吃喝每年达三千多亿,可供全国学生免除学费有余。真也?假也?我无从核实,道听途说而已。只见大酒店前日日车水马龙,足刚踏门,俊男靓女躬身相迎,座未落稳,早有佳丽服侍左右。宴席乍开,山珍海味荟萃一桌,中外精酿齐聚眼前。美人捧壶环座,斟酒传杯;酒绿灯红,茗茶香腮;歌舞升平,红颜醉心,适身其中,难辨天上人间。及至公仆豪富兴尽离席,跚跚而出,更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趣。
古之文人墨客,把盏抒怀,留给后人千古传诵的华章佳句,书画瑰宝;帝王政客醉生梦死,留给后人惨痛教训。不知今之酒仙们,将为后人留下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