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嫣兒 于 2011-12-21 08:47 编辑
既然在艺文总结2011,那我就发读书的心得。一年来读书,好多短文、短句都给予我心灵的震撼,其中摘取几朵,慢慢发出,也算是对各位同仁的一个汇报,今天先发罗素。 罗素在一篇很短的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了他活着干什么的问题,他把问题提纯以后又提拔到一种醒目的高度,既给与我们一种明朗的快捷,又给了我们心灵的共鸣,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文章开宗明义:“三种单纯而极度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激情象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罗素继续展开:“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当今人类有七十亿之众,男女各占三十五亿,在爱情上,男人和女人互为资源,如果考虑到组合的可能性既可以以一当十,又可以以十对一,其可能性已经不可数计。为什么不利用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呢? 记得坛子上有人谈论男女性爱和情爱的问题大家有共同的结论,最高境界是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马斯洛在其众多的价值体系当中有一个是“尽善尽美”。如国尽善尽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程度各异的向其趋近呢? 罗素说,虽然爱情很美好,但是他终于还是得到了它。罗素的女人可以排成排,如有兴趣可以登录: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70535&PostID=1072296。到他80岁第三次离婚以后,他还找了一个女人陪伴他到死。罗素还说“支配了我的一生”,那就是说,此种爱好从来没有间断过。人说大文学家因为做文学而分心,罗素、歌德和海明威给我们提供了相仿的例证:深刻和爱情并不矛盾。他们的一生都是女人成堆妻妾成行。 罗素的第二个激情就是“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伽利略用他的大望远镜对向遥远的太空,列文虎克用他的小显微镜窥探微观的奥秘,哥伦布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新大陆的人文,他们都是描述者而不是诠释者,也就是他们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而震动了人类知识的根基,才真正有了实证科学。难怪爱因斯坦做了一个拗口的总结:“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世界的可理解性!” 我喜欢探索未知,它是我茅塞顿开,它使我神清气爽,它使我体态年轻……。 说道列文虎克,不能不提到他的一个小八卦:列文虎克将一滴污水切出来1/4,观察到这样小的水里面有大量球菌、杆菌和蛇状细菌,他数了一下,有上千条,卷曲在一起,他对细菌的感知认识超过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次他作客朋友家,仆人端上了葡萄,他要了一碗水,一边洗葡萄一边说,这里的细菌太多了,必须得给洗漱干净。过了一会儿说话高兴,他端起了这碗水“咕噜”喝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罗素的第三激情是,他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他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最后,罗素总结到“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多么满足的人生啊,令人羡慕:如果可能,他将欣然重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