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风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1-2 0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16:41 编辑

        意思鲜明比较深,
        识人形态好弹琴。
        革命强蛮窥视假,
                 黄话?
        秋风潇洒羡霞琛。

        释句翻书需醒谨,
                 安稳,
        空濛情素醉仙林。
        难掩酷寒心自铸,
                 攀附,
        久违山水久违吟。
            2024110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 10: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11:03 编辑

        一个多月前,某个早上醒来,左手拿着手机,忽然觉得大拇指弯曲时不灵活,且有痛感。心想,或许是挖土用了蛮力,这才引起手指疼痛。看医生,拍片,医生说,大拇指掌部有根经发炎了,还说,先做理疗,一个疗程如果不见好,可能就要打针,万一打针还不见效,就要动一个小手术。
        听得人心惊胆颤。不曾想,就一根手指头的事,居然给自己带来许多不便。习惯顺手拿着手机写字,自从看医生之后,也就停下来了。
        得空就会上论坛猫一眼,见到感兴趣的文字看一看,看多了眼睛不舒服。走出去看看蔬菜,一天天的过得飞快。
        我被“意识形态”困扰,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意识形态,一时转不出来,想着就继续写词吧。对着苏轼的《定风波》依样画葫芦,也想写一首好词,岂料写来写去,就成了这个样子。
        偶尔看看视频号,刷到何楚涵博士的短视频,有一集专讲苏轼发明的几种美食。不看不知道,看了才明白,苏轼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妥妥的吃货。
        苏轼43岁之前一直叫苏轼,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薪水大幅度缩减,一大家子经济陷入拮据。好在那时候人少土地多,只要你舍得低头,从事体力劳动,荒地随便选。苏轼选来选去,发现黄州东边有个小山坡没人要,于是,决定在那里开荒种地。苏轼是文官,对于他而言,既然小山坡成了他的领土,那么就得有点仪式感,给它取个名字。
        苏轼的偶像是白居易,白居易当年被贬为忠州刺史的时候,也在忠州县的东边找了个小山坡种花种橘子,还专门写了两首《东坡种花》的诗。于是苏轼决定把他的小山坡命名为东坡,他也自称东坡居士,之后,人们更喜欢称他苏东坡。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 11: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21:46 编辑

          提起苏东坡,上了年纪的农村人知道的少,如果说东坡肉,几乎没人不知道。
        国人都爱争,争夺古代名人的成果、争他们的出生地、争他们的一切。第一锅东坡肉到底起源于哪里?眉山、黄州、徐州、杭州?
        东坡肉的原材料是猪肉。北宋时期,民众一般都吃羊肉,猪肉是比较低端的肉。坊间还传言猪肉有毒。我想,或许是猪长得丑,还需要人饲养。羊不仅长得可爱,还会自己在野外吃草。统治者一对比,有头有脸的人都吃羊吧。却不知,反而给了猪一条活路。
        苏东坡虽然被贬,大小还是有官职在身的。只是,现实很残酷,没钱,羊肉是不会跑到碗里来的。一般人家不吃猪肉,可苏东坡不是一般人。东坡只能种蔬菜,种不出肉来,没肉吃的日子很难熬。
        苏东坡每天路过菜市场,买不起羊肉那就买点猪肉回家吧。
        那天,苏东坡买回家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回家后洗干净,起锅烧水,加入猪肉,加入自己栽种的佐料,用柴火慢慢炖熟。
        他尝了一口,哇,太好吃了。一激动就写下了《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就是知识产权,东坡肉有苏东坡的诗词为证,谁都不可能占为己有。虽然没人占有,却成了民间佳肴,福泽千秋万代。
        
每一个时代的成因与结束,无论史官们怎么苗红洗白,都会留下灰色的蛛丝马迹。其实,有必要洗白吗?老百姓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出生于那个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的、发生了什么,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常态。而前朝遗老的不幸,于百姓似乎也是常态。只有火山灰落在自己身上,才知道何为痛彻心扉。就如同我出生的年代一样,书本上除了语录,再无其它。生活中除了劳动、饥饿,再无其它。邻里之间在每一场革命中,除了一些想“上进”的人挖空心思陷害、为鸡毛蒜皮小事不断争斗,几乎没有乐趣。根本不知世界上还有一种知识为“科学”、还有一种思想为自由。
         可见,掐灭人性很容易,在生死面前,视死如归者永远值得钦佩。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1-2 1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21:53 编辑

        扯远了,我还是说苏东坡吧。其实我是非常嫉妒苏轼的,他生于1037年,千年前,猪肉居然是低端肉食,成就了他的《猪肉颂》。我出生的年代,猪肉反转为高端肉食,家里年年养猪,农村孩子五六岁天天挖猪菜,养大的猪年年上交,猪肉是“革命者”吃的,是城里人吃的,农村人没有肉票,肉腥子都闻不到,一年难得吃到一口肉。东坡肉,何曾听过?
        难道猪的地位提升,是源于苏东坡的《猪肉颂》?这广告打得也太霸气了。其实吧,那个时代有多少种佐料,肯定没有酱油,颜色是白的。有没有八角桂皮,我不知道。但有胡蒜、姜葱,用大锅温火慢炖的肉,绝对原汁原味,能不好吃吗?
         如果我们以为苏东坡只贡献了东坡肉,那就大错特错。
        老百姓不识时务会怎样?那就会干最重的活,反正不会被开除农籍。一个当官的不识时务,那就只有一条路,被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这就是官本位说辞。而苏东坡57岁的时候,还是因为不识时务,被贬到偏远的广东惠州。
        那时候,惠州不仅小,还很偏僻,偏僻到那地方根本就没有卖猪肉的,大家都不养猪,自然猪迹难寻,整个市场一天只宰一头羊。苏东坡不仅买不起还买不到。怎么办呢?他是聪明人,聪明人的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想吃肉,那就想办法吧。
        有一天他跟卖羊肉的屠夫商量,要不把你每天卖剩下的羊脊骨,便宜点卖给我。屠夫一见羊脊骨都可以卖钱,肯定高兴啊,好过扔掉吧。
        苏东坡买到羊脊骨之后,回家起锅烧水,把羊脊骨放水里煮之后,再放酒里面去腌,加入一点点盐。再把腌好的羊脊骨放到火上去炙烤,等烤到微黄酥脆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惊为天骨。
        太激动了,终于又吃到肉了,还是如此好吃的肉。苏东坡一激动就把这个小发明告诉了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辙,他在信里说“辙啊,这个羊脊骨被我吃出了蟹钳的味道。我每隔几天就要吃一次,感觉非常补啊”。有《与子由弟书》为证……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苏东坡是个讲究仪式感的人,发明这么好吃的食品,肯定要为它取个芳名,那就叫羊蝎子吧。后来大家学苏东坡吃羊脊骨,不,是吃羊蝎子。
        羊蝎子这名字似乎在哪里见过,一直不知其是一道美食,并且还是烧烤级别的有文字记载的美食。我出生的时候,儿时没见过羊,更不知道羊肉是什么滋味。很小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其中有一句“我愿做一只小羊”,那时候太小,心里发誓,再怎么也不想做一只小羊啊,还让人拿根皮鞭打在身上,肯定会痛死的。直到后来看到小羊,才知道羊有多可爱。非怪人们都喜爱小羊,羊毛、羊皮、羊肉、羊奶哪样都是宝,何况羊脊骨是烧烤界的天花板,估计如苏东坡这么有耐心、有食心的人少之又少,就算是如今随处可见的烧烤店里,也极少有出售纯粹的羊蝎子的。
        或许,见识少限制了想象,肯定有这道美食,只是,成本太高而极少而已。何况,那时的烧烤纯天然,烧一堆火,烤一截羊脊骨,慢慢剔食脊骨上少得可怜的肉,反而是骨头酥脆、香味弥漫,就着小酒,连骨头渣子一起吃了,岂不美哉。
        烧烤,绝不是苏东坡发明创造的,因为原始时期的人,吃过因火山爆发被烧死的动物,他们吃过很长时间的烤食。但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羊蝎子这道美食,肯定是苏东坡发明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1-2 1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22:06 编辑

        
        苏东坡的官路很不容易,枪打出头鸟,尽管每次都侥幸活下来了,几起几落,一贬再贬,虽然遭贬,幸亏小官职还是保持着。也算是吃公家饭的人,说很穷也不会穷过老百姓,只是薪水少一些,相对“一年清知县,十万白花银”们,要清苦得多。
        苏东坡年至花甲,依然没有学会“识时务”,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
       儋州是个什么地方?北宋时期的儋州是一个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比惠州的偏远有过之无不及。到了儋州之后,别说是羊肉羊脊骨了,猪肉或其它正常的肉都没有。
        当地人平时都是拿老鼠、蝙蝠、蟾蜍当肉吃。在儋州还有一道美食,就是把刚出生的粉色小老鼠喂饱蜂蜜之后,然后把它钉在盘子上,用筷子一夹,小老鼠就会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所以这道菜叫《蜜唧》,据张鷟的《朝野佥载》记:“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以箸挟取,钉之筵上,嗫嗫而行。以筋夹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吃什么,以什么为主食、什么为菜肴,真不是谁可以主宰的。 自古出生于儋州的人,打渔为生,交通不方便,地理位置极差,不仅不能养羊,连猪也没法养,唯有老鼠、蝙蝠、癞蛤蟆生生不灭,刚好可以满足当地人肉食欲望。至于怎么吃,他们自有方法。就好比蜜唧,我翻看了一下全文,在爱吃者眼里,字字都透着美味。我看过之后,结果两顿不想吃饭,现在看见香肠也会想到粉色的小老鼠。这就是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的生理反应。当然啦,儋州的现代人,早已不是那时的儋州人,是否还有人吃蜜唧、蝙蝠,估计还是有的。吃蟾蜍的人,至今很多。
        记得小时候,队里的保管员为了消灭偷吃粮食种子的老鼠,围着仓库放了很多老鼠夹子,夹到老鼠之后,他是舍不得丢掉的。据说他会剥去老鼠皮、去头去内脏去脚去尾,剩下一坨肉,要么带回去红烧、要么用火烤了吃。家里孩子多,一岁一个,都吃得壮壮实实的。除了保管员家吃老鼠,好像其他人家都不敢吃,即使饿得要死也不敢吃。
        虽然苏东坡爱吃肉,但是,这些菜完全跌出了他的底线,打死他也不敢吃。但是只吃素不吃肉的日子不好过。
         苏东坡很苦恼。正当他束手无策时,当地的渔民给了他一桶生蚝。苏东坡看着眼前这一桶长得奇形怪状的贝壳,他是一点食欲都没有。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州,不靠海,海鲜于他还是有点距离的。何况那时候他并不知道,后来法国作家莫泊桑写过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面详细描写了生吃牡蛎的场景和过程。那时候,牡蛎与生蚝没有精细的区别。并且,都是原生态的。如今吃的人多了,牡蛎也好、生蚝也罢,都是养殖的。
        苏东坡是聪明人,他转念一想,与其吃那些蝙蝠、老鼠,还不如尝尝眼前的生蚝。他把生蚝壳剥开,拿生蚝肉跟酒混在一起煮,又挑了几个个大的生蚝放在火上直接烤。吃了之后发现,真是太好吃了。苏轼非常激动,一激动就把自己的小发现写了一封《食蚝》信,寄给他千里之外的儿子苏过。还谆谆叮嘱,我在儋州发现了一个超级好吃的东西,但是你千万不要跟朝廷其他官员说,不然他们都要贬到儋州来,就会把我的美食抢走了。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蠔。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苏东坡真是个乐天派,同时不得不承认,他对美食的研究,真是到了极致。酒煮生蚝,火烤生蚝,酒与火,就地取材,美味就此诞生。
        记得他写了两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中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实,这首诗是苏轼看图写诗,据说画上没有河豚,是他想象出来的。一首诗,包括五种主打食品。可我总是把吃河豚的古老习俗与苏东坡联系在一起。苏东坡是否吃过河豚,他没有说,但是其它四种肯定吃过。
        苏东坡的一生非常精彩,走到哪里都是网红。百科上说,苏东坡的诗词歌赋在他的才华中不算最好,至于东坡肉、羊蝎子和酒煮生蚝,那不过是他途中的一抹亮色,他最出色的居然是书法和绘画,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他六十岁时,还在搞创造,并且样样都一举成名,而我却正在好奇地想模仿他写一首像样的词。20241102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1-2 1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2 21:39 编辑

        就这样吧,再写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1-6 11:47 |只看该作者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4-11-2 11:07
就这样吧,再写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

远古 太 谦虚了,写得 很好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1-8 19:06 |只看该作者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4-11-6 11:47
远古 太 谦虚了,写得 很好啊!

我做了很多年饭菜,都不好吃,更别提什么发明美食了,所以自卑。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1-8 21: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8 21:25 编辑

       苏轼的伯乐是欧阳修。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
        据说欧阳修长相一言难尽,个子矮、皮肤黑、近视眼、牙齿地包天(里三层外三层堆了好几层)。那时候的人,都是原生态,父母给予的外表,是无法改变的。

       欧阳修的父亲49岁中进士,到四川绵州当判官、推官(即现在的法官),算是书香门第。只是,在欧阳修4岁丧父,所谓人走茶凉,瞬间家道中落,随母亲带着妹妹投靠远在湖北随州的叔父,叔父能力有限,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提供母子三人吃住已经到了极限,读书的事情是没有想头的。
        欧阳修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深知要想改变孩子的命运,唯有让孩子读书。在他年幼时,无钱请老师、无钱买纸笔,母亲用芦苇杆在灰土上教他写字,留下“画荻教子”的故事。母亲在这段时间教给欧阳修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韧性。

        欧阳修16岁第一次踏入乡试落榜,3年之后在省试再次落榜。但是欧阳修认识到自己见识浅薄,承认自己的不足。欧阳修没有老师,只能自己给自己写推荐信,只为拜师。他拿着自荐信找了当时汉阳最高的军政长官胥偃,并且说服胥偃,成了他的门生。胥偃是欧阳修的伯乐和贵人,不仅教欧阳修写文章,还引荐了很多人脉,并且把他带去了京城。后来,欧阳修成了胥偃的女婿。

        欧阳修成为门生,虽然包吃包住,但他自己一刻都不敢放松学问。他深知自己没有依靠、没有背景的青年,除了努力做好学问,科举考试是他唯一破局之路。欧阳修于24岁那年,一路过关斩将,中了进士。正式踏入北宋官场。

        其实欧阳修在官场这条路走得异常波折,他一生三次被贬,第一次是为范仲淹打抱不平,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大概走马观花喵了一眼,太长,不爱看。痛快骂了高司谏一顿,被宋仁宗贬去了湖北夷陵(宜昌)。

       欧阳修到夷陵一看,这地方穷得超乎他的想象,连城墙都没有。这地方虽然穷,估计那时候的老百姓很安分,欧阳修闲余时间开始编写《新五代史》。四年之后,由于他基础工作做得好,书写得好,宋仁宗把他召回京城。

        欧阳修第二次被贬,是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他被政敌编进了一起“桃色新闻”,贬去了滁州(今安徽滁州)。这段时间,欧阳修的女儿去世,一时之间,事业、名誉、家庭三重打击。

        欧阳修的性格,被贬可以,要我低头是不可以的。欧阳修到了滁州之后,把滁州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修了旅游景点,建了两处亭子。一个叫丰乐亭,一个叫醉翁亭。随后,《醉翁亭记》横空出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心宽,天地宽,知足,心淡然。

        欧阳修第三次被贬,他此时已经是副宰相,身居高位的他,在政治博弈中,又被对手诬陷,这次他请辞,去了安徽的亳州。欧阳修三次被贬,都是自己从低谷中爬出来,并且,一次比一次爬得高。

        这么看来,还真是苏轼的好伯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1-8 21: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8 21:26 编辑

          鹧鸪天(远程谈 )9
荷艳花红流水澜。鳜鱼欢喜藕节蛮。
低飞凫点鸣鸣叫,下雨亭台陌陌寒。

天地在,远程谈。适逢白鹭贪图玩。
难得言妙出新好,却无容身污秽谄。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1-8 21: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1-8 21:26 编辑

           鹧鸪天(飞雁去 )10
凉月秋明荷已残。絮扬风柳矮桥栏。
天青云朵徐徐动,倒影琴台夜夜酣。

飞雁去,塔楼盘。刺篷如帐晓晨寒。
诗词勤读千般考,赋闲时辰析字玩。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1-8 21:29 |只看该作者
          如梦令(相送 )

回忆江南故梦,沿岸漾出天控。
  月上水摇波,夜色浅憨深痛。
  相送,相送,将语道声珍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1-9 09:45 |只看该作者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4-11-2 10:21
一个多月前,某个早上醒来,左手拿着手机,忽然觉得大拇指弯曲时不灵活,且有痛感。心想,或许是挖 ...

只有“意识形态”能让什么都不懂的人爬上公众讲台喋喋不休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1-15 16:20 |只看该作者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4-11-8 21:11
苏轼的伯乐是欧阳修。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
        据说欧阳修长相一言难尽,个子矮、皮肤黑、近 ...

现在要沉下心来学习好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