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1-3
查看: 90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1-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14 1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一)

我不以为宋太祖先平江南再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有错,宋朝时期一个皇帝的英明与否往往跟国运密切,如果等过了孟昶、李煜这波无能,能否拿下蜀和江南还是个问题。

更何况宋后来主要税收就来自江南;而即使宋太祖拿下燕云,辽肯定不甘休,两国国力差不多,死拼下去,而草原上的猛族此起彼伏,宋能否坚持300年是一个问题。

要说宋弱吧,对辽战,从986赵光义第二次犯辽到1005年澶渊之盟,辽报复性小规模骚扰了19年,和约后太平了100年,和平不是因为协议而是辽也不敢跟宋开战;

对夏战,也就是李元昊在位五年打得宋军镇戎三败伤元气,接着李谅祚在位5年的小股子骚扰不停,这10年宋是很狼狈,但之后都是宋欺负夏;

对金战,1125年金大军攻宋开始,到1141年杀岳飞签绍兴协议之时,金在肆虐16年后,金已经没法对宋保持以前的势如破竹,而是军事均力敌相持不下。

但大宋的国力耗下去金还是无法比的。如果没有了开挂的蒙古军,收复北宋领土不敢想,但金肯定吃不掉南宋不说,还会慢慢被宋拖瘦,江南太富有了。

我认为宋避免灭亡的战略选择问题:

1、北宋如何避免灭亡
(1) 第一次灭夏机会,从982年李继捧自动献出夏、银、绥、宥到李元昊称帝的1038年,这56年如果不主动进犯辽,在夏还没有建国之前拿下五州在拿下回鹘的甘州。拥有河套和整个河西走廊,先建立骑兵后再对付辽。
(2) 第二次灭夏机会,宋哲宗绍圣时期一直逐步把夏逼到绝路,宋徽宗赵佶1100年继位后,又取得划时代的意义的横山大捷,不应该跟夏议和支持辽抗金给自己平夏获得时间,这样徽宗继位后至少有25年的时间可以拿下河套和河西走廊,建立自己骑兵,骑兵在古代作用跟坦克差不多。
(3) 不该贪小便宜跟金签订“海上之盟”对付辽,金5年就把辽打得岌岌可危,怎么也得评估下风险,支持辽让辽金互相消耗。即使宋辽联手,也还用了5年才使得辽灭亡,辽跟宋签订檀渊之盟后,百年间无战事更何况辽要疲于应付金时候,如果宋在支持辽,辽抗个8年再亡,宋早就趁机灭了西夏,养好骑兵等着了。

宋金辽大事记:
1114年,金完颜阿骨打领兵攻辽辽,
1115年,建立金朝
1120年,金与宋缔盟,共同灭辽
1125年2月,辽亡

1125年10月,金发兵10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

2、南宋如何避免灭亡

(4) 不跟蒙联手无关大局,从1232宋蒙联手到1234金亡,联手的意思不过是分一杯残羹,不联手也拖延不了多少金灭亡时间
(5)1214年按时纳贡避免金两线作战,给金回血。1214年金被打得仓惶迁都到开封后,宋一方面恼火透顶,一方面已经意识到元的可怕,真德秀说过元灭金后“则疆场相望,便为邻国,固非我之利也”。
如果这时候,宋继续岁币支持金双方不交战,金估计能多扛元8年,但是金1214年开始的7年南侵主要还是掠夺南宋,即使宋按时纳币,金很可能也不满足。金是自己作死,宋再怎么选择也避免不了金灭亡自己直接面对元朝大军,只是早几年和晚几年的作用而已。
(6)南宋大概比较好的选择是岳飞死的前后,这时候金没有了对宋势如破竹的起势,有点逐步走向均衡,从1141年第二次绍兴协议,能维持20年,对于习惯撕毁协议的金来说,肯定是觉得也啃不下南宋,但就是宋一直以来的苟安思想,谁能想到60年后蒙能摧枯拉朽。

要想靠这60年期间收复北宋领土按宋朝军力都是件奢侈的事,所以只要成吉思汗出来了,都只是无力回天的事,北宋错过了太多的好机会,而且金崛起之前,辽和夏两个对手没打好也没有下决心去死磕,到了失去半壁江山,几无回天之力。

金元大事记:
1211年蒙第一次攻金,会河堡之战灭金精锐
1212年蒙联合金叛将耶律留哥二次攻金,成吉思汗中箭而退
1213年成吉思汗率主力三次攻金
1214年金宣宗吓得迁都开封
1233年金朝大将崔立在开封发动兵变后降蒙。
1234年金亡

对比看:金宋元大事记:
1211年,金都被围后宋断供,金迁都前后两次索要积年岁币
1214年,金迁都开封后,宋开始拒交岁币,金开始了七年伐宋
1219年,金人发动了最后一次大的侵宋战争
1223年,金宣宗去世,哀宗继位,宣布不再南侵
1227年,成吉思汗死,遗命借道南宋,绕潼关以灭金。
1232年,宋蒙协议合作灭金,蒙许灭金后黄河以南的归还南宋

一、北宋统一
宋太祖赵匡胤时代
赵匡胤时代宋军是所向披靡的,宋是募兵制的朝代,北宋最大的痛就是历史原因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虽继承了后周收复的瀛、莫两州,但把东北隔断在外,自京津以降皆一马平川不说,古代最大两个马场,东北归辽了,西边的马场归西夏,导致整个宋朝都缺马,只能以步卒对抗骑兵,甚至南宋羊肉都要900文一斤成了奢侈品。

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接手后周称帝,开始统一中国,从时间顺序上,乘湖南内乱假道伐虢,963年先灭荆南(今湖北西)同年再灭湖南,接着965年灭蜀,花蕊夫人有首诗写到蜀的灭亡:“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宋兵入蜀只有三万人,从出兵到破城只用了16天,光杀的解甲的士兵就有二万七。虽说是蜀不争气,但赵匡胤时代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随之966年灭南汉(两广)没废多大力,对方不站而降,打南塘李煜费点力气,南塘地方很大,包括苏皖的长江以南,全部的江西、湖北包括武昌的东南部还有福建北,还有着长江天险。宋太祖派曹彬、潘美为大将出证南塘,南唐落地秀才樊若水为了投靠宋朝,以采石矶钓鱼为名,往返两岸用丝绳测量江面宽度,建议架浮桥被宋太祖采纳,于975年灭南唐。南唐唯独江州城宁死不降,城破后坚持巷战,被屠城三万七千人。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
976年,宋太祖带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壮志未酬去世了,仅50岁,据《续湘山野录》记录“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虽认为这一传闻“未必然”,但也摘录书中留待详考。

《宋史纪事本末》记录赵匡胤临死前情景也类似,说的是把晋王赵光义单独诏入内只见:“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但留下两个历史之谜,一个是“太祖誓碑”,传说是太祖寝室的夹室,有一面誓碑平时用销金黄幔盖上,历届新天子登基都要恭读誓词:“一、保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税”,不管怎样,宋朝虽然整体政治气氛不如唐宽松,但整个宋朝确实少杀士大夫。

另一个谜是“金匮之盟”,这是在太祖长子德昭在979年、赵德芳在981年都死后,于981年赵普所献,说奉杜太后“金匮遗诏”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

976年,宋太祖死,宋太宗继位,两年后即978年,吴越和闽南也献帝归降,至此统一中国只剩下一个北汉,北汉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跟辽国结盟,宋太祖也有意留着作为跟西夏和辽的缓冲,979年赵光义进攻北汉,果然契丹来援,契丹在白马岭渡涧,宋军严阵以待,本来主帅准备等对方全部渡江后一网打尽,监军执意按兵法半渡而击,果然契丹大败,宋军趁机收复了北汉。  但此次也让赵光义有了轻视契丹之心。

一、宋辽战争
契丹本原始东胡种鲜卑族的别支,唐朝时安禄山史思明主要任务就是镇抚契丹,唐末乱世后,契丹趁机得以复兴,五代时,中契丹内一个大贺氏的大族选了耶律阿保机为头领,并统一了契丹,于916年建立了契丹国。

耶律阿保机死后大臣顺皇后的意思选了次子耶律德光继位,为辽太宗;长子人皇王投奔后唐被封为怀化节度使,不久后唐明宗李嗣源去世,933年愍帝李从厚即位,934年潞王李从珂兵变称帝。936年(天显十一年),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求耶律德光出兵后唐;耶律德光五万人南下,帮石敬瑭取得后唐天下,改国号为后晋,石敬瑭守约将十六州给契丹,这十六州都在常常以南。

石敬瑭在位6年后死传位给侄子,但接任者石贵重不服契丹,耶律德光带兵平了后晋,进入洛阳捉了石贵重做了三个月的中国皇帝,但因为气候不适应仓惶北返居然死在路上。原后晋节度使刘知远趁机占领了洛阳、开封、在太原称帝号后汉。后汉时郭威发动政变,改国号为后周。郭威死后,其养子柴荣继承王位叫周世宗。

后周周世宗于959年发动北伐夺莫州、瀛州,正欲取幽州时重病,不得不罢兵南撤。周周世宗病死后,赵匡胤趁欺负孤儿寡母来个陈桥兵变,继承的后周领土,在此基础了统一中国。而在后周郭威政变成立后周时,原后晋刘之远弟弟刘崇不服,建立北汉,以示是继承后汉传承。以后赵匡胤继承的是后周的家底,最后一个平复的是后周建国时同时分裂出去的北汉。这是燕云十六州失去和宋起事地盘的由来。

幽”是今北京,“云”是今大同,宋缺少了幽云十六州大概等于缺少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和北京。辽,契丹族,国土在燕云诸地基础上再加上传统的东北三省、内蒙等。

而西夏相当于现在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其他的,吐蕃相当于现在的青藏地区;大理相当于现在的云、贵省,还包括四川西南缅甸等;西州回鹘相当于现在的新疆,黄头回鹘相包括沙洲(今敦煌)、凉州(今武威)、秦州(今天水)、贺兰山;

北宋疆土腹地拥有鲁、豫、湘、鄂、皖、闽、浙、苏、粤、赣、琼、重庆、上海;北部边境跟辽国分河北、天津、山西、陕西,跟西夏分甘肃,宁夏,青海;西部边境包括四川,贵州,广西这些省的多半;
                                
1、宋辽战始(赵光义时代)(宋太宗赵光义976年-997年)
(1)第一次幽州之战:979年宋在太原屯兵10万准备攻打幽州,败走高粱河

(2)第二次幽州之战:986年趁辽幼主12岁继位萧太后摄政,以为有机可循,三路攻打幽州,宋军岐沟关被打败



高粱河之战(第一次幽州之战)

979年赵光义击退辽对北汉的援军后,产生轻视心理,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时想一口气拿下幽蓟,士兵们本以为拿下太原得到奖励并休兵,根本没有做好继续远征的准备,士气低落。宋军共12万人,辽军15万人只动用了8万。
跟赵匡胤戎马生涯打出的不同,赵光义做了16年的开封府尹,文官出身且第一次指挥队伍。最大错误就是,把兵力分散在燕京城四周,没留机动队伍防止对方增援。

而辽一开始被围10天都觉得守不住了,已经打算放弃幽州,耶律休哥请缨带兵救援抄了宋军后路。辽军守城军队2万,外围军队3万,其中外围军队多次被宋军打败,但宋军10万主力作战部队居然没有剿灭外围救援的3万残兵,以至于耶律休哥跟这些散兵汇合对宋军来了个反包围。

宋军在辽军的夹击下本也能奋勇作战,还重伤辽军主帅耶律休哥,但宋军得不到生力军支援,没能利用这个优势,反而自己的主帅赵光义腿上中了一箭自己骑着驴子跑失踪了,害得差点军队就要另立新君了,这种慌乱下只能溃败,把赵匡胤最精锐的禁军给糟蹋掉了。

高粱河之战后辽军报复:
980年辽对去年宋进军报复,耶律休哥在瓦桥关打败宋军一直追到莫州,赵广义再次亲征,但追至离莫州还有280公里的大名不敢再进;

982年辽军三路出兵攻满城、雁门、府州,三路辽军都被宋军击败,后辽景宗病卒,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后用兵高丽、女真,无暇南顾。


岐沟关之战(第二次幽州之战)
986年,东路以曹彬为主帅,率主力军10万人出雄州(今河北雄县);中路以田重进率军出飞狐(今河北涞源);西路令潘美、杨业等率军出雁门。,三路合围幽州。

按理说曹彬和潘美都是灭南唐的主将了,杨业就是传说中的杨家将。开始很顺利,曹彬涿州、潘美克朔州等,但曹彬克涿州后与休哥对峙于涿水之北,却被对方游击轻骑切断粮道搞得焦头烂额,十万大军在涿州十几天,就吃尽了军粮,曹彬无奈,退师回雄州取粮,契丹夺回涿州。

在得知其他两路取得重大成果后,再次进攻涿州,走了20天才到粮草又不继,只得撤退。被追至岐沟关,宋军大败,伤亡惨重。残部夜渡拒马河,耶律休哥从后追击,溺死河中的不计其数;曹彬走易州渡沙河时死者又过半。
曹彬打败后,潘美奉命主动撤退,耶律斜轸趁宋军退,集中十万兵力反攻蔚州,宋援军至蔚州,城中宋军见援军至也突围而出,被耶律斜轸设伏兵突袭、杀两万余人。

杨业奉命护送收复四州的百姓迁移内地,被监军王侁胡乱强行指挥与耶律斜轸10万大军正面对抗,转战一天好容易到了陈家谷口,本来预先说好的接应,居然空无一人,杨业重伤被擒,其儿子杨延玉和其他人全部战死。后来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和孙子杨文广,三代抗辽就是现在的杨家将故事。

2、澶渊之盟(宋真宗时代)(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
两次幽州之战把赵匡胤留的军队家底给打没有了,从此后宋军再也不敢言北伐,宋与辽的国力此消彼长,本来宋朝国势胜过辽,现在天平倒向辽。

自宋两次幽州之战主动向辽发起战争后,辽在其后20年间不断骚扰宋国,但除了998年和999年两次大规模入侵外,其余只算是频繁的小侵扰。
   
997年宋太宗死,宋真宗继位,宋主和被辽拒绝。
   
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澶州督战,寇准重用抗辽屡立奇功的杨嗣和杨延昭。辽军在定州于宋军相峙,在澶州僵持时辽是久峙不下,宋甚至还略占上风。

这时,早于1003年被辽俘虏的宋降将王继忠,原是真宗的侍卫,因为骁勇善战被萧太后授予高官配以贵女,但他既蒙新宠又念旧恩,一心想促使宋辽和好,僵持不下给了他这个机会,于是双方开始边打边议和,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1005年1月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协议主要内容是: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

据说使者签字临行前,真宗透露底线是给契丹的岁币最多100万,但寇准把人叫过来说,虽然有圣旨,如果超过30万我砍你头。所以这份协议不算离谱。更难得是,此协定后,双方百年间没有大的冲突。

富弼之盟(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宋派富弼交涉,契丹放弃了土地要求,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称作富弼之盟。

但纳币用献还是纳或者贡字双方扯皮很久不了了之,于是宋用“纳”,辽史则用“贡”。
此次宋辽协议后,契丹兴宗大举伐夏,此后契丹西夏战争频繁。对宋消停了很久。

分水岭为界(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
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辽认为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宋损失东西之地700里。

再之后
分水岭划界后宋辽之间再无大的征战,反而辽要慢慢面对金的崛起了。宋虽受辽长期小侵扰,但大的战争主要是集中在赵光义主持的两次北伐,耗尽了宋的精锐,而同时要应付辽夏的侵扰,禁军从西夏吃紧从40万激增到80万,宋一直要养活庞大军队应付边界地区的侵扰,而且宋面对的邻居没有一个善茬,这庞大的开始也是宋开始积弱的原因。

1101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死,此后辽开始衰弱
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建国号“金”
1125年,辽被金和宋联手灭掉


                                
一、宋夏战争:
拓跋思恭,党项人,原是有鲜卑血统的拓跋赤辞的后裔,后唐时因为助唐讨伐黄巢有功,被赐姓李,封为定难节度,受命统治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

当宋太祖收复北汉统一中国后,这是位子传到李继捧,李继捧982年自动献出夏、银、绥、宥(静州已被宋占领)给宋太宗。  同时其弟李继迁不服党项人纷纷归附。

宋太宗击退李继迁收复夏、银、麟三州,在失去五州基地成为流寇后,本屡遭强大的宋军打击,屡战屡败不说连老母也被宋军俘虏了。

986年,在宋跟辽第二次幽州之战时,李继迁投辽,辽也知道他临时自保,故意给宋制造麻烦,封李继迁为定难节度,辽甚至没有给李继迁实质性的帮助,但给了他打着辽的旗号招徕旧族的机会,本来那些人早土崩瓦解,如果宋不先跟辽冲突,以宋当时强大的军力,加上连根据地都没有只是流动侵扰的李继迁,根本可以把西夏按捺在萌芽之中。

就这样,李继迁在屡战屡败不停骚扰,掠城有余攻城不能的屡战屡败中,在辽和宋之间反复投降活得好处,先是辽封为大夏国,接着宋太祖连出昏招,居然听赵普建议,派已经被迫献出五州投降在开封养老的李继捧重新带领夏、银、绥、宥、静五州任定难节度使,去对付李继迁。


李继捧能力不足不说,毕竟面对自己族人利益问题,常有私人防水不说,经常为李继迁反复诈降打掩护,本来李继迁没有攻城之能,宋太祖为了跟辽争取他,居然把银、绥送给李继迁,封为银州观察史。

李继迁以民族光复为由策反李继捧,这时候宋又连出昏招,为了经济上打击李继迁,宋太宗发布在西北禁言,虽然打击了李继迁,但也把没有投靠的部族逼得没有生计倒向了李继迁。接着李继捧被算计失去了夏州,再攻银州,但依然被打得丢弃了城市逃入大漠。

但这时候的李继先已经深获银夏诸州族人的拥戴,而宋军由于远在大漠军粮运输费劲,宋太宗听从宰相吕蒙建议,毁弃夏州旧城,将居民全部迁往绥、宥。一直到宋太宗死,赵光义一直以无以伦比的姑息对待李继迁。

神宗继位后,李继迁纳款求和,神宗只得封李继迁定难节度统治夏、银、绥、宥、静五州,1002年,李继迁又占领灵州;  到了李继迁儿子李明德一代,虽然李明德在位29年保持纳贡与宋没有冲突,但在1028年让其子李元昊取得回鹘的甘州,自此,全部占据了古代马场的河西走廊。然后过了十年后西夏兵强马壮,开始从李元昊开始真正开始成为大宋的祸害。

如果单单几项决策失误,或者军事失败,那么不足以让西夏建国壮大,问题是长期的昏庸无策,在夏明明没基地不堪一击,仅仅是因为战线长疲于应付,就采取的一味姑息,以为鸵鸟谦逊地把头埋在沙堆,尘世就开始安宁,宋太宗无论打仗还是眼光战略,跟宋太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可以说,大宋的一半是他葬送的,坐视西夏建国壮大,跟失去燕云十六州没有区别。

1、元昊犯边(仁宗时代)(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1)1038年(宋仁宗景祐五年),李元昊脱宋称帝号大夏
(2)1039年,夏犯延州被狄青打败,又诈范雍大迫宋军与延州城下,仁宗贬范雍,任韩琦为西安抚使,韩琦推荐范仲淹知永兴军。
(3)1040年,西夏开始进犯宋朝,发动三川寨之战,宋军死伤5000余人,开始宋夏初战中“镇戎三败”的第一败
(4)1041年西夏军攻宋,败宋军于好水川,这是“镇戎三败”的第二败
(5)1042年西夏大败宋军于定川砦,这是第三败,范仲淹说:“镇戎三败, 杀者伤者前后二十万人”;同年,辽趁机打劫,在澶渊之盟协议外,逼迫宋向契丹岁贡增银,绢十万两;同年,范仲淹变法。

宋同西夏作战的将领是韩琦和范仲淹,甚至范仲淹是韩琦的保举,但两人战略不同,韩琦是主张大举用兵,认为“大凡用兵,当置胜败于外”,范仲淹是求稳,主张稳守不予野外作战,耗死对方。但韩琦派数万人穿插敌后被包围全军覆灭,从此后开始采取范仲淹的清野固守。

元昊进犯后,宋大概分成四个军区:鄜延路屯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四路驻扎中央禁军近20 万,加上地方弓箭手和蕃兵约有30 余万;但也同时大大牵制了宋朝的军备,禁军从40万人,急增到80万,后有欧阳修所说的装备拙劣、练兵走与形式,射手只求拉弓不求准星,弓弩手佩戴的刀形同摆设。

2、仁宗和议:(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除夏谅时期有破坏,总体和平了20年。根据协议宋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宋是“镇戎三败”,西夏之所以愿意议和是因为战争后宋停止了榷场贸易,使得西夏“饮无茶,衣昂贵”,战争的掠夺抵不上榷场贸易的收益,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开始冲突,不久后就发生辽夏间的贺兰山之战,所以当时在对辽紧张的压迫下,西夏也同意议和(1044年10月辽夏发生了第一次贺兰山之战)

3、谅祚之乱:(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时代)
早在 1048年元昊死后李谅祚周岁继位,而1049年辽夏发生第二次贺兰山之战。夏不像辽那么守合同,也就是因为皇帝小,不停同辽开战,才使得仁宗和议能保持20年。

1063年宋英宗继位,李谅祚这时已经16岁了,一直到1067年这5年间两国战事没消停过。好笑的是西夏也是1063英宗继位开始折腾,一直1967年宋英宗和李谅祚都死了才消停。

(1)1064年,李谅祚遂派使者吴宗入贺,贺表言辞不逊被英宗斥,李谅祚年少气盛一怒之下以十万众分攻秦凤、泾原诸州,驱胁熟户八十余族,杀弓箭手数千,掠人畜万计
(2)1065年,李谅祚又进攻宋庆州,
(3)1066年,李谅祚派兵大举攻大顺城,分兵围攻柔远砦,火烧屈乞村
(4)1067年,谅祚担心横山羌为宋所用,下令将横山地区各民族全部迁徙到兴州。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绥州故地,他的弟弟嵬夷山先前已归降种谔,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引诱嵬名山,种谔不等朝廷答覆包围嵬名山的帐落并,收复绥州,得藩户一万五千人,士兵万人。
后因李谅祚挑衅,以种谔无端生事贬随州,但以后种谔依然屡获重用,历史上种家军也很出名,种世衡八个儿子中,种古、种诊、种谔、种谊皆有将才,颇有战功。
(5)1067年,年初宋英宗死,年底李谅祚死。英宗死后宋换成喜欢开边的神宗,同时李谅祚死后其子李秉常(1061年—1086年)继位,这么一变化,西夏国势渐颓,逐渐处于守势,李谅祚之后,宋夏说不上谁侵谁边,虽然宋被夏抓入消耗的泥潭,但多是宋开始折腾夏了。

3、神宗开边(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

1064年(英宗治平元年),李谅祚的西夏又开始寻衅,一直到1067年地李谅祚死才消停。而英宗之后的神宗向有汉武帝开边大志,趁西夏内乱之际,准备一举荡平西夏。

(1)1081 (元丰四年 ),五路伐夏,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
(2)1082 (元丰五年 ),永乐城之战,上年占领了诸州后,为了防守,神宗决定在米脂建筑永乐城防御,城初建成西夏30万军来犯,永乐城给水全在城外,城中无泉无井渴死大半,将校死数百、兵士役夫死20余万,神宗雄心至此收场,永乐之役之后神宗死,神宗死后一年,王安石也死。

五路伐夏大概:

种谔领军九万三千延无定河而进,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但从夏州在进时,粮饷不继又逢大雪,士卒死亡十之一二、溃散难逃的十之四五。

刘昌祚领兵三万先到灵州城下,高遵裕领兵八万八千随后赶到,本来两路军都一路披靡,但围攻灵州时,两将交恶,围困灵州十八日不下又被夏军水灌营地、死伤无数。

五路中,李宪由临洮出发攻克兰州,本约定五路会使于兴、灵,进至泾原边境,其他诸路已退,于是奉命撤回煕河。自此西夏坚壁清野、死保兴、零两州。


4、绍圣转折(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
哲宗接任后有两个阶段,永乐城之战后基本采取消极防御的元祐小休(1086年—1094年)到主动进攻的绍圣拓边(1094年—1098年)。

章淳、曾布执掌朝政后对元祐时期的政策大加抨击:“近十年来,朝廷容夏人备至,而夏人犯边如初”,提出浅攻扰耕,不冒险大兵压境,破坏西夏边民耕作,不断出兵学游牧民族的小股子扰民,消耗夏国国力。应该说这种见解是非常正确的,从没见到能守出天朗日出的。

(1)元祐时期战事:
章楶
1092年进士出身的章楶担任主帅,章楶战术是堡垒战术和浅攻战术。1096年开始,章楶在石门峡修筑了平夏城和灵平砦等,以后成为了对付夏朝的关键。章楶为只有野战军在外线作战,城寨内士兵才有信心坚守。他计算环庆路城寨共三十多处,若西夏动员二十万精兵,尽围各城寨,每处便不及一万,无足深患;若不尽围,便无法阻止宋军互相策应,进行机动战。

而之前都是采取筑城修寨,正如西北边陲名将范仲淹认为的宋军应在要害之地筑城修寨,招降藩部以削弱西夏补充宋军,整顿军备训练士兵,用浅攻长期骚扰打击西夏;但是韩范虽然有名,但仅仅是固守而已,宋朝抗夏有狄青、韩、范,抗辽有杨家将,抗金有包括岳飞在内的中兴四将,还有清涧种家子弟、府州折氏子弟,但都名声大效果小没起到力挽狂澜作用。

洪德城战役
1092年十月十二日,西夏梁太后二十万大军大举亲征围攻环、庆两州,7日不下反被宋包围在洪德寨。经过一昼夜激战,夏军大败,处于中军的梁太后险些被俘改装逃走、宋宋军斩敌首级千余。
而宋军的兵力环庆路驻军约五万,扣除各城寨基本戍守部队后,大约剩下二万六千人左右的野战部队,另外可以调发四千名下番兵;环州于十二日受围后派张存率五千赴援,在十六日又派李浩二万支援。
洪德堡战役意义一是难得的以少胜多,二是这时候的夏有借助辽的声援之势,如果不胜,对辽边境堪忧。

(2)绍圣时期的战事:

平夏城
平夏城与1096年开建,1097年建好。平夏城就位于泾原路的葫芦河川,切断了西夏补给源,因为石门峡江口位于葫芦河川内,进来后再无天险,原野广阔水草膏腴。平夏城的建成无论是从名字上还是地理上,都是对西夏进入战略进攻,同时在1097年左右,西夏开始依辽抗宋,但辽只是给予声援。

平夏城之前的堡垒战
为破坏宋人的浅攻扰耕,西夏梁太后也是在边界要害建筑城堡,这就有了双方边大边抢建堡垒的有趣现象
(1)1096年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50日组织了14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梁后反扑,发兵绥德等出师不利,8月夏军进犯顺宁寨,中伏损失数百人;9月夏军诈降,双方激战一场未分胜负;10月又集50万军攻击鄜延路
(2)1096年,西夏50万人三路入侵鄜延路,战线200里,亁顺母子亲自击鼓督战,但因宋朝有备,攻破几个堡垒后撤退。在此战役中,梁太后筑堡对抗得以实施,西夏军曾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
平夏城之战
1098年,西夏集结军队四十万开赴平夏城,章楶坚壁清野,固守待援,西夏军久攻不下,被宋军击溃损失两万。这是历史上战略转折的关键战役。平夏城之战后,《宋史》说:“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

5、横山之战:(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
准备工作:收复湟鄯
湟鄯都是1009年被羌人占领的地方,宋用兵青唐,等于断夏一臂,青唐得手后,宋徽宗时期对夏的战事就开始了
1103年,童贯、王厚熙州二路出兵,其中王厚取得羌人占据94年之久的湟州,
1104年,童贯、王厚再取鄯州和廓州,加上上年取得的湟州等,为宋拓疆3000余里

横山之战前夕:
平夏城之战后,反而是夏担心屡屡丧失国土,西夏主亁顺主政后开始改革,从尚武转变成崇文,对外依附辽朝。1100年梁后死,担心辽国不利向辽请婚,辽不许;1102年再提,辽回答是“命徐议之”;1103年亁顺拉开脸再求,辽帝算是同意了。从此可见西夏对辽的依赖。

(1)1104年蔡京多次设法引诱夏将仁多保忠,亁顺大怒声称借兵于辽带数千骑兵在渭、延、庆等地抢掠,被挡在延州并被击败,亁顺乞求辽援兵未获响应;转向延州求和,被拒,延州同时大批招揽西夏边民,不从则杀,亁顺怒而去攻平夏城。
(2)1105年,夺银川。亁顺求辽一起出击宋朝,辽派兵千名驻塞上,并请宋召回伐夏人马,宋拒绝;韩世忠大败夏军于米脂,攻陷银川。年底,辽再次调停要求宋退兵,宋徽宗不同意,蔡京示意有意激怒辽使,以绝辽人斡旋之念。
(3)1106年,辽调停议和。 辽让宋归还夏城寨,宋使在蔡京授意下对辽帝出言不逊,辽帝居然一直不知怎么应对。最终徽宗还是答应辽的调停,只答应将本年取得的土地还西夏,至于银川等归为制内。
(4)1114年宋徽宗以西夏招纳宋叛将为由,命童贯讨伐西夏。

横山之战:
1114年(政和四年),宋军在童贯、种师道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
1119年(宣和元年),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之危,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恢复旧时赐名作赵乾顺,徽宗同意休战
攻占横山后,战线已经推到了西夏国都前,眼看西部商业通道就要打通,平西夏后北宋也将得到梦寐以求的养马场,大宋也将以装备自己的骑兵部队。更难得西北军在没事跟西夏打游击中居然练出精锐的西北军

6、辽亡夏扩
1124年,夏金称臣,金赐予辽西北领土给西夏
1126年,夏按金割地的许诺,乘金攻宋的机会,开始攻打天德、云内、武、朔等八地,武、朔被宋阻止,天德、云内被金占去。同时宋在西夏修筑的堡垒相继被攻占
1127年,金朝把陕西西北部约千里割给西夏,以抵偿原答应给夏的天德、云内

7、夏之灭亡(夏蒙之战)
1205年成吉思汗决计灭金,为防西夏的掣肘发兵攻夏
1207年西夏人不向蒙古纳贡,成吉思汗率士军攻到斡罗孩城,由于西夏反抗激烈使成吉思汗不敢深入腹地,次年春退回。
1209年成吉思汗再征西夏,蒙古军一直攻到西夏首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相持两个月引水灌城却决堤淹了自己,撤退议和,西夏纳贡宋公主和亲,开始屡助蒙攻金
1218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发兵随蒙西征为借口,遣军攻人西夏,西夏奉蒙古为主。
1226年,成吉思汗再度攻击西夏,原因为西夏违反了和约。先后拿下甘州、沙州和肃州、夏州等
1227年成吉思汗分兵围困中兴府,自己则率军进攻金朝,西夏灭亡。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4 18:30 |只看该作者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二)
四、宋金战争:
历史都是一次次的愚蠢造成强大统治下的缝隙,使得文明更落后更弱小的民族,在强大民族的漫不经心下不断壮大而完成逆转的。

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带领2500兵反辽,当时辽和宋即使放在世界范围也是了不起的庞然大物,但就是这两个国家签订檀渊之盟后,百年的武力荒废以及腐败,到了居然被一个刚进入奴隶社会的低文明打得落花流水;

蒙元也是,当金国跟宋打得不亦乐乎时,跟女真在辽腹地起家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蒙人在金腹地在1206年由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而1208年金宋签订了“嘉定和议”,此时,金由盛转衰。 金宣宗迁都开封避开蒙古,居然采取北和南战的策略,把河朔的30万精兵调往河南,跟宋又打了8年战争。

一般说来,各帝国开国皇帝都是能征善战远见卓识的,宋从赵光义时代灭北汉就磕磕拌拌的,就没见大规模团灭对方主力的,反而自己被人团灭主力的不少,如对宋对夏其实是有优势的,但是,夏的永乐城之战的20万损失;宋跟辽也基本势均力敌,但两次幽州基本把赵匡胤起家的宋军20万打没了,这些都是很伤元气。

宋都是用国力和经济,慢慢拖垮对方,慢慢积累小胜,逐步达到势均力敌和逆转的,而且无论金蒙,还有后来的清,一旦占领大宋领土,个个都学会了宋朝的腐败的生活方式,那些神勇的百夫长千夫长,一落地后,勇气就被腐蚀得一败涂地了。

金也是,并没有吃下宋的实力,等到有远见的完颜阿骨打一死,在没有彻底收服辽土,就贸然跟宋打了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两败俱伤,坐视蒙从自己腹地兴起,反而把自己灭了,最滑稽的是,都被蒙打得无还手里了,还把精锐30万调开封,跟宋再打8年,准备堤内损失堤外补,愚蠢到如此,怎么不被灭。

宋金大事记:
第一期,金国初期伐“江南”的战争(建炎初年至绍兴元年1127—1131))
第二期,宋金谈判初期(绍兴二年至绍兴七年1132-1137)
第三期,宋金谈判首次谈成期(绍兴八年至绍兴九年1138-1139)
第四期,金国悔约期及宋金讨“失地”与取“江南”的战争(绍兴十年至绍兴十一年初1140-1141年)
第五期,宋金第二次谈判期(绍兴十一年末至绍兴十二年1141年-1142年)
绍兴和议1141年,从此到1161年海陵王完颜亮伐宋,宋金不再有大战
第六期、隆兴和议1164年,之后相安无事30年。


八年抗金1217-1224

(一)宋金战领土得失图

1、灭辽后金入侵北宋:


2、靖康之耻


3、高宗渡江


4、丢失六郡


5、岳飞岳西北伐


6、绍兴和议


7、隆兴和议



(二)北宋时期
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从1005年签订后维持了百年和平;檀渊之盟后哪怕35年后增加到20万两银子30万匹绢,而光檀渊之盟那年大宋的财政收入就是8000万两,根本不伤元气,只是觉得耻辱而已,伺机而动,正如王安石所言“将欲取之,姑先与之”。

宋除了初期跟辽和西夏同时开战外,都是金灭辽后,蒙灭金后,一对一作战,鲜有两线作战。所以宋辽夏金元的战争很好理。

公元1111年,童贯为副史出使辽国,时辽金交战,辽政没落,1118年马政自登州渡海,参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是海上之盟的开始。

1120年达成海上之盟:约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宋金夹击辽,长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长城以南的南京(今北京)由宋攻取;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西京之地待拿获天祚帝后给宋(平、营、滦诸州的归属未定);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

宋朝连金取辽,原意是收回五代时期被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的汉地,但汉地包括关内和山后两部分,还有后唐刘仁恭割让给辽国的平、营、滦等三州。

宋徽宗不解地理,御笔亲书:“据眼镜所管州城,原属汉地”,这就使得谈判卡在“辽西京”和“平州路”上,金人认为五代被辽侵占的没有这三个州,宋人没有理由讨还。但等宋朝国书送至,却隐约讲平州含蓄说写上“山前已定”

这种文字游戏自然瞒不过金国,阿骨打召集部下商议此事时,大部分将领主张不归还燕云十六州,以便将来灭辽后向宋进攻,完颜阿骨打力排众议,说宋是大国,不能轻视,但被国书激怒,不仅平、营、滦不给,连以前答应的西京也不承认了。

宋准备攻辽之际,发生了方腊之乱,童贯先去率兵攻打方腊,金见宋迟迟不动,单独进兵攻打西京,留下南京待宋进兵。但金兵对付已经腐败的辽国势如破竹,而宋除了西北军抗夏,也百年没怎么打仗,即使遇到没落的辽,却也两次遭遇败绩,从此被金看不起,导致后来金的入侵。



灭辽后完颜阿骨打和宋徽宗基本遵守了海上之盟的约定,变数是北宋没有能够按照约定夺取辽国的燕京和西京。金国夺取后,要求北宋用钱来赎买,这也基本合理。

导致金进攻宋的因素:
1、宋太祖之死,宋太祖一直远见卓识避免与宋开战,他一死金主战派就一统江湖
2、宋不应该接受张觉之降,平州张觉为世袭节度使,破坏了燕京交割前阿骨打铁定不割让平州的约定,不仅不守承诺,而且激怒金
3、输粮纠纷,宋曾口头承诺一次性送与粮食二十万石,但宋后不承认
4、直接导致战争的原因:平州百姓流入宋境,金索要未果,索性开打。




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
宋钦宗,赵桓(1126年—1127年)

北宋与金的主要战役:
① 宋金太原之战(1125-1126):金进攻。宋战败,太原被攻陷。
② 第一次开封之战(1126年):金进攻。宋战败,宣和合约赔款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③ 第二次开封之战(1126年-1127年1月):金进攻。宋惨败,开封陷落,徽钦二帝及宗室400余人被俘,金兵大掠全城,仅女子便掳走近12000人。

西路由完颜宗翰带领围住太原,太原被围后,宋第一次组织中央禁军救援太原,种师中因为情报错误被围歼,第二次救援由李纲指挥,但上疏各路大军合兵一处统一指挥的要求却被否决。

宋朝防兵如防贼的政策,不仅毁了这次救援,如果这次能重创敌人的话,此时金也没有孤注一掷非要攻宋,失去太原支撑了八个多月弹尽粮绝被屠城。

东路由完颜宗望自燕山长驱南下,守黄河的守军居然望风而逃,金居然是用小船从容渡过黄河。太上皇徽宗闻讯逃往镇江,留下钦宗和群臣御敌,钦宗也利用此机会锄奸理顺朝政。金兵围城,李纲尚能抵挡,但钦宗畏惧,此时虽然种师道等援兵有20万到达京师,钦宗还是听从李邦彦之计,与金签下城下之盟。

接回徽宗后,西路由完颜宗翰也过来要好处未果,开战,宋钦宗正好此借口撕毁前面的协定,但是时隔半年,太原已破,而且金军这次是两路合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也导致了北宋灭亡。


(三)南宋时期: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

高宗南渡
靖康之耻后徽宗钦宗被俘,由宋高宗赵构继位,可以说整个抗金,从金的势不可挡,到后来的势均力敌的隆兴和议前夕,都是高宗时代经历的。

宋金战自1141年绍兴和议后基本处于均势,为了协议杀岳飞是属于没必要;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相安无事30年。

宋高宗在第一次南下开封被围是作为金军的人质,第二次南下开封被围靖康之耻时逃脱出来继位的。见到前两个皇帝下场后,初期见到金军基本是望风逃窜。

开封金兵退后,高宗表示要去东南避敌,李纲则以为: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江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高宗前四年简直就是个望金逃窜史:1127应天府继位,1127年10月李纲一罢相,再没人拦的高宗一口气逃亡扬州。

1129年2月2日,二次南下的金军500骑先锋攻击天长,近万守军的不战而溃,这时候距扬州百余里,高宗闻讯换衣成马而逃甚至不及通知文武百官,逃到宁波,还不行,又赶往温州,好在宋水军强大,在丧失黄河天险后,守住了长江天险,才使得南宋偶得一方。

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定都杭州,改名临安,所以南北宋分界,年号上是1127年靖康耻后高宗继位的建炎元年开始,实际则是1130年建炎四年,即绍兴元年开始。

而长江以北,就剩下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方没有沦陷了。(见下图)

南宋抗金的大分期:
第一期,金国初期伐“江南”的战争(建炎初年至绍兴元年1127—1131))
第二期,宋金谈判初期(绍兴二年至绍兴七年1132-1137)
第三期,宋金谈判首次谈判期(绍兴八年至绍兴九年1138-1139)
第四期,金国悔约期及宋金讨“失地”与取“江南”的战争(绍兴十年至绍兴十一年初1140-1141年),1141年绍兴和议。
第五期,宋金第二次谈判期(绍兴十一年末至绍兴十二年1141年-1142年)
第六期,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相安无事30年。


一、南宋与金的战争:
1、金军第一次南下:
1127年12月,金太宗闻宋高宗南逃,遂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下诏南侵;兵分3路,从陕西、河南、山东向黄河一线发动全面进攻。

其具体部署是:东路军由右副元师宗辅及其弟宗弼(兀术)率领,自燕京经沧州渡河攻山东;中路军由左副元帅宗翰率领,自云中下太行,由河阳渡河攻河南;西路军由陕西诸路都统娄室率领,渡河由同州(今陕西大荔)方向攻陕西
宋人除了宗泽、王彦一只孤军抗住外,其他军队全无抵抗能力。

西路军经过陕西自渭水以北全被金人控制;中路攻破濮州、德州、济南、徐州。

宗泽抗金
1127年6月经李纲推荐,高宗任命宗泽开封府知府。岳飞犯法将被处刑,宗泽将五百骑兵交给岳飞,让他立功赎罪。岳飞大败金人而回,宗泽于是升岳飞为统制,从此岳家军开始闻名;

宗泽到开封50余天,开封形式迅速转好,陕西军、京东军和京西军都愿听宗泽节制,而当时两河流域未完全沦陷,金人占领区内,各地民兵纷纷而起,少则千人,多则数万,极大牵制了金人兵力。

1128年宗泽先后向高宗上了24道奏疏,恳请他“回銮”东京未果,那些响应宗泽、王彦的义民闻天子南迁,无不失望纷纷散去,眼看大好形势失去,加上王彦粮道被抄,唯恐王彦孤军被灭,河北的防地被迫放弃,于是宗泽忧愤成疾;1128年7月宗泽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后溘然长辞

2、金军第二次南下:
1128年7月,宗泽死后,使以汴京为中心的军民联合抗金的有利形势急转直下。金军乘机再度南下,采取东西并进之策攻宋。

1128年8月,金西路军首先发起进攻,经解州渡河,先后击败宋华州、蒲城、同州守军,11月攻破延安府,然后自绥德渡无定河进攻晋宁军,晋宁军徐徽言据城坚守至1129年2月破城,3月兵退;

1128年10月东路军宗辅部在清平(今山东清平)击败宋河北应援使马扩军。向濮州(今河南范县)前进。宗翰闻宗辅获胜,遂率主力由黎阳渡河,进攻澶渊郡,被宋将王棣击退。宗翰移兵攻濮州,与宗辅军会合。

3、金军第三次南下
1129年3月,金军乘南宋江防尚未巩固之机,在兀朮的统帅下,分东西两路渡江南下;西路由黄冈渡江入江西;东路由和州(今安徽和县)渡江攻江、浙。

兀朮率东路军主力从楚州至亳州间渡淮南下,10月攻陷寿春,11月初占庐州,初四占和州。兀朮率东路军主力从楚州至亳州间渡淮南下,十月攻陷寿春,十一月初一攻占庐州,初四占和州。从马家渡渡江占领建康,镇江顿形孤危。

高宗在绍兴市闻金军渡江,逃到宁波,12月金军攻临安,高宗从宁波奔定海,金军攻占临安后跟踪而至,迫使高宗逃往海上,漂泊于温州、台州海域三、四个月之久。金军搜寻不得。

由于南方气候潮湿,金将士不服水土,兀朮只得决定撤军北归,韩世忠预见金军深入江南,必不能久留,便大量制造战船,训练水军,于是有了著名的黄天荡之战。

1130年3月,黄天荡之战: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今南京东北)东西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韩世忠成功8千人困10万人达48天,虽然最终金兀术火攻突围。但金知道宋水军厉害,从此后轻易不敢过江,这是意义所在。

4、伪齐政权
1130年7月,金太宗下诏,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
金军南攻破汴京俘虏钦徽二宗后,占领宋朝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害怕受到两淮和北方起义军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伪政权加以统治
1137年11月,金熙宗废除大齐国

5、关中争夺战(川陕之战):
著名战役四次,金人虽一进一出毫无所获,但汉中所在汉军也损失惨重。吴玠为南宋一代名将,与金人对垒了十年,成为阻挡金军的一堵屏障。

1130年,富平之战(川陕之战)
因四太子金兀术渡江攻宋受挫,暂时放弃再度遣军直趋江浙攻灭南宋的企图,集结重兵先攻取陕西地区,遂将攻宋主要方向由东南转移至西北。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浚率领18万最精锐的西北军,惨败于金国名将完颜娄室带领的女真铁骑。
此战后果是背后的四川门户大开。

1131年5月,和尚原之战(川陕之战)
金军没立率部出凤翔,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轮番向先到达的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攻击。金军被打得狼狈逃窜。同时,没立所率金军在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亦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

1133年,饶凤关之战(川陕之战)
宋金和尚原之战后,金陕西经略使完颜杲率军10余万,继续在川陕向南宋大举进攻,企图避开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薄弱的饶凤关入川。
吴玠料金军粮草难继金军不备,袭击金军后队,被斩及坠涧死者数千人,丢弃所获辎重而去。王彦乘势收复金州。

1134年,仙人关之战(川陕之战)
吴玠乘金军久战兵疲,实施反击,王喜、王武等将率精锐,分两队冲入金营。韩常中箭受伤,金军惊溃,死伤数以万计。
金军企图改道由七方关、白水关(入川,吴玠暗遣精兵迂回至金军寨后,袭破完颜宗弼及完颜杲大寨,金军死伤万余,连夜遁走此后,金军隔渭水与宋军对峙,相当时期内未敢攻蜀。
此后,金军隔渭水与宋军对峙,相当时期内未敢攻蜀。

6、中原之战
中原匪患:
中原的情况非常混乱,除了金人和金人支持的刘豫伪政权军队外,到处是流匪和佣兵窃据的军人,历史上称为群盗。宋军收复中原,要同时跟以上三种力量战斗,非常复杂。

岳飞也是在江西打败了李成、筠州打败马进,又去湖南征讨曹成,又奉命镇压江西吉州、赣州等农民起义军,控制了长江中游的江州段,作为南宋临安南屏障。

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
平乱后,岳飞请兵收复襄阳,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汉六郡。


1134年,镇压杨幺
破寨后,岳飞将投降的数万装劳力收编到自己部队,将原起义军船舰千于只贬称水军,此前岳家军没有水军。岳飞实力大增,由三万多人增加到十万之众。成为南宋屯守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中间力量。


1134年,大仪镇之战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后,伪齐主刘豫派人向金乞援,完颜宗弼率军5万;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5阵,设伏20余处,大破金军。

7、宋金第一次议和
1138-1139 完颜昌和秦桧议和,南宋外交手段收回陕西、河南等地,宋金未有大战


8、宋金再战
1139年,完颜宗弼杀死主和的完颜昌,1140年春撕毁协议再犯南宋。


1140年5月,郾城大捷,
完颜宗弼撕毁和议,分四路南下。完颜宗弼亲率主力攻入开封;参战的金兵仅作为先头部队的精锐骑兵就有一万五千多骑,并且还有十多万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陆续开来。
被四次北伐的岳飞狙击,岳飞带领的直接参与郾城之战的这一个半军,包括背嵬军和半数的游奕军,大约不过一万几千人的兵力,岳家军其实是采用步兵和骑兵相互配合,以骑兵为中坚,最终击败女真精锐骑兵。


1140年,顺昌之战
完颜宗弼被北上的刘锜八字军大败于顺昌,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


1141年,柘皋之战
完颜宗弼避开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南攻张俊主防的淮南西路,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杀敌约一万,但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绍兴和议”。

9、绍兴和议
1141年开始宋金对阵的局面开始逆转,中原和关中地区都变成相持状态;于是金开始主动请和。
1142年,于是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并剥夺了刘琦、韩世忠、张俊等将领军权后,签订了著名的“绍兴和议”,此协议也是金由强转弱的开始。

协议内容:
重划宋、金两国的边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州、邓州(在今河南省),又重定陕西地界,宋失去商州(在今陕西省)、秦州(在今甘肃省)两州约一半土地予金。宋奉表称臣於金,金册宋主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 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下图是岳飞四次北伐的路线图,壮志未酬身先死。

10、1161年,海陵王南渡
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兴国百业,发大军南征宋朝,然而却在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完颜元宜等女真保守份子手中

11、1164年,隆兴和议
宋孝宗即位后欲进攻金朝,收复中原,于起用老将张浚等发动“隆兴北伐”,却于1163年在符离被金军击溃
隆兴和议之后相安无事30年。


主要内容为: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与金。


12、1208年,嘉定和议
1206年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金,结果溃败。主和派杨皇后杀韩侂胄请和,1208年订立嘉定和议。
和议内容是上国书称金主为伯父,岁币银绢各三十万 ,又以三百万缗钱赎回淮、陕两地。

13、1217-1224,八年抗金
金被蒙古打得节节败退之际,宋在提防蒙古一家独大支持金与让蒙和金互相消耗中犹豫中,最终宋停止了给金的岁币,而金也做个愚蠢决定,以此为由把河朔30万精兵调到河南,准备北和南补,最终两面受敌导致亡国。


14、1234年,金灭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4 18:30 |只看该作者
宋辽夏金元间战争(三)

五、宋元战争(1235-1279,历时44年)
北宋期间,兵不能战,一是由于宋朝军制掣肘,北宋时期监军权利比主帅大,还可以决定主帅生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比如杨家将的原型杨业之死,就是跟监军太监王侁有关;

除监军外,因为宋是陈桥兵变起家,对将领格外提防,不断在各军区调动将领,使得将不知兵不说,最明显的就是金刚开始入侵,李纲主持全局支援太原,但各路兵马均不听节制,有的纷纷请示皇上再动,有的只是按照事前的计划自由行事,导致一盘散沙,根本没有战斗力。

因为无权,宋都没有大军区调度的经验,缺乏军事上战略人才,所以宋都是单凭哪个将领神勇小胜一次,鲜有合作聚歼的范例,凡是宋五路出兵之类的,势必会因为其中几路跟不上调子而导致其他得胜的部分也受牵连被迫撤退。
北宋神宗时代颇思进取,改革兵制,其他多有冒失之处,但“将兵法”解决了以前北宋将不知兵的弊端; 建立军事学校也是一个好的概念,可惜以后没有很好执行下去。

到了南宋,并不是南宋军人比北宋能打,而是一百多年未经大战的不知所措后,慢慢跟金的战斗中,将士积累了经验,而且南宋也没有了监军的说法,将领的自主权因为实战的需要,比北宋大了很多。
步骑对阵:

蒙古人打仗习惯如平时的围猎,饮食以马奶肉食为主,带着母马背着牛肉干基本不需要补给,近战一人两匹马轮换,征服欧洲时一个人9匹马轮换,即使断了饮食,也会刺马血吃马耳,甚至杀一匹马吃,你根本无法采取断绝蒙人粮草供给的方式打击其后勤弱点,而且蒙人也是攻城掠地后就地补给。


南宋在平原上,跟蒙古根本没得打,一边倒处于被屠杀状况,估计南宋人也很郁闷:以前觉得辽厦头痛,结果金狠得多,好不容易开始不怕金了,谁知又来个更狠更没法对付的蒙。所以宋主要是城池和要隘坚守和三叠阵对阵,三叠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自己本身也牺牲惨烈。


三叠阵是宋朝步兵防御骑兵冲锋的阵法:
1.拒马,放在最前方延缓敌军冲击势头与速度
2.长枪兵手持长枪,坐在拒马后面十步左右的位置,不准站起来,效果为杀伤敌军战马,不过敌军一旦冲到这个位置,长枪兵也基本上必死无疑,这部分士兵都是敢死队。
3.第二排,弓箭兵手持单兵制式的强弓硬弩,半跪在地上,效果为射杀中段距离之内的敌人
4.第三排,神臂弓或床子弩,这些就是大杀器了
5.中军预备队,待命出击

水军对垒:
当时淮水和黄河之间,也因为长期战争凋敝,加上蒙一会挖黄河堤淹金,一会又淹宋,那时已无常态的生态,所以黄河天险是用不上了。

宋还是采取对金的策略:陆地打不过,我守两淮和长江;但蒙人跟金不同,金当时不开化还自卑,多次占领中原还是觉得自己是奴隶社会,不足以控制高度发达的封建社会,所以宁愿扶持伪齐政权等,也不自己占领。

宋朝水军
宋朝的水军实力非常强大:到了宋朝,车船在战争中有很大发展,都料匠高宣所制巨型作战车船长20~30丈(约合60~90米),有23~24个车轮桨。最大的长36丈(约110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000余人

大宋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南海一号的打捞也佐证了这项技术;1203年建造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在船舷包裹上铁甲,是最早的装甲船,长10丈(约30.72米),宽1丈8尺(约5.53米),船底厚1尺(约30.72厘米),10橹,水手42人,载战士108人。载重 1000斛(约60吨)

蒙人水军:
蒙古人则会学习,等到三次征西后带会世界各地的工匠技术,忽必烈第三次攻南宋时候,想靠长江和水军阻止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襄阳被破,首先是宋水军被歼灭,其次是从阿拉伯带来的工匠制造的回回炮。

蒙1235年才发动第一次宋蒙战争,但1214年已受命为炮水手元帅,炮水手兵种就是遇城架炮,临水造船的工兵。所以蒙古人不是那种只会简单地骑马打仗的,蒙人的战略看似随意,但不是一拍脑袋打秋风似的进犯,而是有准备的入侵。


早期蒙古水军船舰的来源,主要有二:一为掳获,一为自制;1236年赵阿哥潘於利州嘉陵江上夺蜀船三百艘;三年后,李彀下万州,会战於瞿塘,获战舰千余艘。造船上,蒙人与1236年春进围江陵开始造船。


蒙哥发动第二次蒙宋战争前,已经募兵习水战,蒙古军水战经验已丰,纽磷率战船二百艘在叙州马湖江面击败宋都统张实所统五百战舰,然后顺利东行,担任封锁重庆江面,蒙古水军还挫败了吕文德进援合州钓鱼城的号称万艘舰队;所以在蒙哥时代,蒙人已经有对抗宋水师的力量。

三次蒙宋战争总结:
但即使这种情况,第一、二次宋蒙战争时期,蒙主攻宋主守,城市你夺我夺,局面你来我往,蒙古人攻得凶猛,咄咄逼人;宋人守的顽强,蒙古也从未获得压倒性优势,看不出一点亡国迹象,相反,虽然南宋政治上的腐败影响了一点战力,但机构尚能高效运转同心协力应付战争机器,倒把本来骑射不精的宋军给逼得能打多了,蒙受到崛起以来最顽强的抵抗。

而第三次宋蒙战争,蒙古是远见卓识的忽必烈上位,而宋是贾似道凭鄂州之攻上位后而开始走向专政,加上之前三次东征蒙古已经征服了世界,国力对比也是蒙古占绝对优势,所以第三次宋蒙战争之前,胜败的趋势已现
所以第三次入侵在襄阳打败宋水军和崖山之战取胜,都不是偶然,当蒙古集中半个世纪的技术和力量打一个蜷缩惯了的南宋,被灭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避免亡国,只有北宋时不惜一切拿下西夏,建立彪悍的骑兵,穷兵黩武,根本不给蒙古起来的空间。


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蒙古国在征服欧洲的战争中,向西到达了多瑙河流域,向南到达了里海、黑海,后来并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钦察汗国。

蒙古军团也跟波兰重骑兵方阵打过仗,当时是欧洲骑兵最盛时期,时欧洲颇有武士精神,一字排开,队列四阵,以为是你回我合的正面较量,但蒙古人也不傻,正面打两个蒙古也打不过一个波兰重装骑兵,所以蒙古就发挥百里机动的优势,退让你追再包抄,身上重甲射不动,那好射马,身穿80磅盔甲的欧洲武士一旦落地连转身都不方便,肯定是被虐。

古代儒家传统从没有给宋皇帝上过课,所以在金灭前两年与蒙结盟灭金,可以从后面1232和1234地图上看金国的版图,可以说是捡个便宜,也无关大局;但是灭金后蒙佯装被撤,宋这时候想捡便宜收复开封等地,被蒙打个措手不及,再此背上毁盟约的罪名。

南宋与蒙交战大事记:

宋蒙战争
1205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历时22年。
1211年-1234年,蒙古灭金国,历时23年。
1219年-1223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灭花喇子模。1223年大败俄罗斯,4年。
1235年-1241年,第一次宋蒙战争(窝阔台)
1236年-1241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汗征服东欧。历时5年
1252年-1260年,蒙古第三次西征,旭烈兀灭波斯,征服西亚,八年
1253年-1259年,第二次宋蒙战争(蒙哥);

宋元战争
1268年-1279年,第三次宋蒙战争(1271年改国号元)
1268年-1273年,襄阳之战
1273年-1275年,淮西之战
1274年,郢州之战 ,鄂州之战
1274年-1275年,嘉定之战、丁家洲之战
1275年,岳州之战,临安之战,常州之战
1275年-1278年,重庆之战
1275年-1276年潭州之战,扬州之战
1276年-1277年,静江之战、泸州之战
1276年-1278年,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
1279年,崖山之战

一、蒙金之战
1212年,蒙古军第二次攻金
1213年,成吉思汗三路攻金,围攻金中都和分兵三路攻掠两河、山东、辽西
1214年,金宣宗畏惧蒙古军再攻中都,下令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
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今北京)
1216年潼关之战、南京之战
1217年-1225年,木华黎征金;木华黎只率领1万余蒙古军和降服与重用大批汉族地主武装,为蒙古军服务。
1232年联宋灭金,主要战役:三峰山之战、汴京之战
1234年蔡州之战,金灭

蒙“借道攻金”
1227年,蒙军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郑损擅自做出了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致使自吴玠时代以来南宋经营百余年的“三关五州”防御体系彻底瓦解

1230年,蒙猛攻凤翔时,偏师自宝鸡、大散关突入宋境,1231年3月又借口追击金兵,入侵宋境;10月拖累正式派使者向宋要求借道,被杀,从此开始武力借道。


兴元府的桂如渊在蒙压力下,放弃饶峰关,蒙古借此次借道,破四川城寨140处,尽破蜀口关隘,深入四川腹地,为日后蒙军长驱入四川创造了条件。

而当初宋金关中之争,就是为了保四川一直在坚守没有让金人得逞,如今让蒙人把关口唾手可得。

二、第一次蒙宋战争  窝阔台(1235-1241)


在宋蒙联盟灭金后,南宋得意洋洋,但对蒙人也颇提防,但究竟是按对金布局,两淮和长江之间作为缓冲,长江据险放手;这种是对金防御的模式。

但是很多人想把防线推倒黄河,这就牵涉开封、洛阳,因为黄河和淮河之间,都被匪患、宋金伪拉锯整的民不聊生,没多少居民和耕地,此地已经不养人,推倒前面,一是蒙人不干,二是无民无粮,没有后盾可言。

就在犹豫中,南宋选择了最差的一个冒进。

端平入洛
南宋趁金灭亡之际,一举收回河南及三京之地,便发兵取河南。南宋的军队很快便占领了汴京城,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向洛阳进兵;宋军一进入洛阳城就遭到了蒙古军队的埋伏,宋军大败伤亡惨重。住汴京北侧的的蒙军,又决黄河之水以灌宋军,宋军死者无数,撤兵南归。
所谓“收复三京之计”,反落个毁盟启衅。


窝阔台三路伐宋
1235年,窝阔台以宋背盟为由,遣军三路攻宋。中路由皇子阔出率军攻宋荆襄地区,西路由皇子阔端率军攻宋四川,东路温不花和汉将张柔、史天泽进攻江淮,开始了第一次蒙宋战争。


1235-1239年这是第一阶段,由于蒙正全力第二次西征欧亚,所以蒙古铁骑虽然蹂躏面积甚广,但没有深入,很多城市被蒙攻下,迅疾又被宋收复,看起来宋兵非常有抵抗力量。


还有一个原因是蒙古这时候与宋一直在议和之中,边谈边打。


第三个原因是有杜杲和孟珙


主要战役:
1238年,庐州之战
攻宋之东路军攻安丰军失败后,察罕率号80万大军,再次攻宋淮西,进围庐州,杜杲事先已制作了千百间串楼,列于濠岸;,入土五六尺,高丈余,上施横木,中设箭窗,下缭以羊马墙、每楼可御三炮。蒙古军于城外,筑土城60里围城,又筑台高过串楼,以制城内。察罕见屡战不利,遂北撤。

1238年,京襄之战
由于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放松,宋廷乘机“收复京襄”,孟珙取荆门军以通收复襄阳、樊城粮道
1239-1241年这是第二阶段,因为与宋和谈未果,1239年底窝阔台派塔海率兵入川;1240年又命张柔分道进攻江汉,1241年成都沦陷。


这阶段,虽然蒙铁骑不断蹂躏中原,但由于有淮河和长江阻隔,这时候蒙水军还没形成,争夺重点是四川。


宋主要是驻军长江中游的孟珙和驻守长江上游的余玠,在余玠治蜀的期间,一直到1253年蒙第二次入侵之前,宋人与蒙古在川陕之间是相持之局。

1241年,孟珙出任四川宣抚使;孟珙自朔江而上进驻夔门,召集散民,编练“宁海军”。
1241年,余玠出任四川制置使;听从隐士二苒的建议:构筑山城防御体系,依山加筑堡垒型山城,据险设防,居民平时住山下,一旦有事军民则移居堡垒。

三、第二次蒙宋战争  蒙哥(1258-1259)

宋对自己武将惊惧远甚于外敌,宋总干自毁长城的事,当初南宋与金开始势均力敌情况刚好转,宋高宗杀岳飞,解除韩世忠张俊得一批好手军权;现在蒙宋第一次战争刚平稳几年,宋理宗就开始向余玠下手;

1252年,蒙哥计划西南出兵拿下大理和吐蕃,三面攻击宋;于是让其皇帝忽必烈带队。虽然如愿拿下,但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和地势不熟,10万铁骑只剩2万。

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召其还朝。余玠愤懑成疾,服毒自尽。

1255年蒙哥开始对四川进行夹击
兀良合台打通由云南至四川道路;而帖哥火鲁赤、带答儿率军南进,与兀良合台会师;北路则帖哥火鲁赤与汪德臣率军自利州经阆中,进抵南充,沿嘉陵江南下。


但这次进攻被宋击退,可从此开个先例,以后对四川都是多路夹攻了。


1257年,蒙哥带西路军四万入侵四川;而令忽必烈领北路军从河南南下,进攻襄樊鄂;而兀良合台从西南进攻交、广,正式拉开第二次大规模侵宋。

1258年-1259年,钓鱼城之战;
蒙哥围困钓鱼城5个月未果,汪德臣又被飞石砸死,1259年蒙哥也意外死在钓鱼城。
王坚主守的钓鱼城,一直坚持到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答应不伤害百姓后,才最后投降。

1259年,鄂州之战
第二次宋蒙战争,宋则因为宰相丁大全蒙蔽天子和百官,一直蒙军大举进犯四川、京湖,困守数座孤城,而忽必烈居然跨过长江包围鄂州传来,朝廷大震,迫使宋理宗罢免丁大全,贾似道上位后迎合群臣、太学士流放丁大全,丁大全在贬往的船上,被气愤的押送官毕迁推入水中淹死。

从9月到11月忽必烈指挥蒙军不分昼夜攻打,城中死伤1万3千多人,宋都统张胜战死,高达代之坚守。再高达的指挥下,南宋军民浴血奋战,倒是令急于建功作为夺王位的忽必烈一筹莫展。

蒙军因为久攻不下,在城墙下挖地道进城,贾似道见了急令见木珊栏环绕城墙内壁,形成夹城,木栅一夜之间完成,使得攻入城墙的蒙军反被夹城所困,忽必烈见了夸贾似道:“吾安得如贾似道者用之!”

蒙哥先前已死,忽必烈仍不肯退兵,但面对源源不断的宋援军,攻鄂的蒙军处境日益艰难,又听说宫廷有变,这才接受贾似道合约,第二次宋蒙战争就此结束

据蒙古人写的历史,是说贾似道跟忽必烈有私下口头协议,贾似道私自求和条件是:“宋称臣与蒙,两国划江为界,江北归蒙古,宋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两、匹”。

但历史上有争议,贾似道是有可能自作主张,但南宋疆土一直长过过去沿两淮布放,放弃两淮到长江的缓冲,单单一座长江天险,蒙军只要多造水军,也不难攻入,所以,单单以“划江而治”,很多历史学者对这口头协议就存疑。

第三次宋蒙战争时,贾似道跟丁大全一样隐瞒襄樊被困六年也令人费解。  而且,周围宋军也七次水上支援均被蒙水军打退,考虑六年中只有七次打败记录,这种支援度颇有点让襄樊自己顶住的意思。

四、第三次宋蒙战争(宋元战争)  忽必烈(1268年-1279)

忽必烈继位后,派郝经为国信使,来送告知继位,并兑现口头合约为正式协议;郝经是一腔心思想促使协议,但贾似道怕私下合约的事暴露,于是干了件更蠢的事:把郝经给扣留了,忽必烈一听,立即下了讨伐宋的诏书,但下了并未立即讨伐。


这时候本来投降蒙的李璮忽然叛变杀死很多蒙古兵,宋理宗欣喜接受李璮归降,蒙人认为这是宋煽动的,更加坚定了伐宋的决心。

这时候贾似道开始折腾军队的军费审计,干掉不少骨干将领不说,还把刘整给逼投蒙了。刘整可是后来襄阳之战起了关键作用的人。

刘整投降后向蒙元统治者提出先攻襄阳,夺武昌,再顺江而下攻打南宋首都临安的战略。
刘整针对襄阳、樊城城防坚固,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集兵10万围城。

同时在万山西训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以增强蒙古水军力量。

1268年-1273年,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南宋最重要的一战,打了6年,襄樊失守后,南宋就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整造船使得元从没有水军到宋军七次援襄樊均被击败,宋军开始失去水上优势了。


虽然蒙使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但襄阳地区经营十多年,借襄阳夹汉水,地险城固的有利地形,特别是守备措施充分,物资储备丰富,元军本来是很难拿下。


襄阳失守也是宋一系列错误造成

1、1267年,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犯了巨大失误允许蒙古军在樊城外置榷场。于是蒙军很快的就进筑起了堡垒,一下子就断绝了襄阳的粮道。
2、贾似道女婿范文虎不听调遣,增援襄樊未果。
3、贾似道长期向宋度宗隐瞒襄樊被围消息,使得襄樊长期得不到支援。
其实第三次宋元之战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是一边倒的局势,没有前两次那种拉锯相持,这时候元以及理顺内务,完成三次西征,权利对付南宋,而且还记住差不多半个世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根本是欺负人了。


襄樊破后,元军的水上力量就开始碾压南宋了。

襄樊破城后宋蒙决定性战役:
丁家洲之战
1275年,贾似道率诸路精兵13万,战舰2500艘,金帛辎重之舟,舳舻衔接百余里,命孙虎臣统领步兵7万驻池州丁家洲,夏贵率战船2500艘横亘江中,自己率后军驻守鲁港。
而阿术数千艘乘风顺流而下,直压宋师,用巨炮轰击宋军中坚,孙虎臣望风而逃。夏贵不战而遁;


丁家洲之战的失利,标志着南宋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荆湖-江淮防线的彻底崩溃


跟前任丁大全命运相似,丁家洲失利后贾似道被贬往循州,押解途中,被监送者郑虎臣所杀。
会攻临安

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赵潽弃城而逃,元军进占建康后,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


焦山之战
1275年为确保临安,宋廷组织焦山之战。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

陆地:李庭芝派姜才进攻杨子桥元军、打通入江之路,并以三叠阵对之,开始元军冲阵,宋阵不乱,元骑损失过半,元将张弘范佯败而退,姜才追击乱了阵型,南岸元军万箭齐发,宋军猝不提放,死伤一万八千人。


海上:张世杰如约舰队开到长江焦山流域,扬州宋军新败未能如约出兵支援,常州张彦居然不发一兵一卒,张世杰只得水军孤军奋战。张世杰令水军十船连成一舫,以示死战决心

但元军小型战船机动灵活,横冲直撞,宋军舰大连舟难以行动,元军交射火箭,顿时宋船帆蓬俱焚,损失战舰700余艘。
焦山之败,宋朝军队损失殆尽。


之后,元军的水师就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临安之战
1275年11月,伯颜分兵三路会攻临安,西路由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率领蒙古骑兵出建康,东路由参政董文炳、万户张 弘范、都统范文虎率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澉浦(今浙江海盐县南)进军;中路伯颜 带领诸军,率水陆两军出镇江,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军。这时候宋军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了。


1276年南宋太皇后上书请降。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当时流亡的宋廷人数,可靠的说法为“犹计二十万”,除了家属和后勤,作战军队应该数万人。

崖山之战据说宋船只千余,元只有四百多,至于把千艘船跟赤壁曹操一样捆成方阵,这都不是主要的,因为崖山不算宋元最大的海战,元这时候水军实力早已碾压宋,之前襄樊和丁家洲之战早就千船大战打败宋朝水军,加上宋人闻风丧胆的回回跑,就是崖山之战赢了又跑得掉吗?

结果是,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人称“崖山之后无中华”。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14 19:07 |只看该作者
知道没有人看,但作为一个铺垫,说明这里有人偶尔也是看看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14 19:09 |只看该作者
宋朝难了解,主要就是这些打来打去的历史,其实中国历史错了。
不是只有宋,而是宋、辽、金、西夏、元并存的几国争霸世界
而且辽国和金国其实也都中华文化,也都争中国正宗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14 19:39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了,累要命。感觉我没学过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14 19:56 |只看该作者
你把宋辽时期的历史书都搬来了,佩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14 20:55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0-11-14 19:39
认真看了,累要命。感觉我没学过历史。

300年宋朝跟四国交战历史的浓缩到近似大纲的东西,都是记忆点,会看着很累。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14 20:56 |只看该作者
方明镜 发表于 2020-11-14 19:56
你把宋辽时期的历史书都搬来了,佩服!

给添香铺地砖,增加点书香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14 21:50 |只看该作者
天哪,这是吃多了撑得?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14 23:13 |只看该作者
宋的发展太超前,把国家治理太好,人民安居乐业,军事自然就有摆设之嫌。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15 14:19 |只看该作者
紫色风玲 发表于 2020-11-14 21:50
天哪,这是吃多了撑得?

当初写公号写的,隔一两天写一篇,查阅很多资料。现在估计没有这么耐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15 14:20 |只看该作者
路窕窕 发表于 2020-11-14 23:13
宋的发展太超前,把国家治理太好,人民安居乐业,军事自然就有摆设之嫌。

就是因为太富裕了,所以才遭侵略,四周游牧民族,一块牛肉干可以支撑三四天打仗。  饿的耐力比宋士兵好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15 14:58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部分,感觉很有见地。你继续贴,我准备慢慢读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16 16:39 |只看该作者
老核如果投入的做某件事,还真能成大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