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11-3 22:23 编辑
去年我的暑期游记。万一你能空出来,给你借鉴一下。你不用认真看字。就瞄一眼小标题~~~
1)序曲及鼓楼
中卫高庙是坛友推荐的。说来又惭愧,又庆幸,我研究行程攻略弃了,又因为被推荐而重新捡拾起来。后来想起这个,唯一的想法是:幸好没有错过。
将住宿点安排在经典景点附近,缘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可多次抵达。是我去鸣沙山月牙泉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一般人我都坚决不告诉他:景区门票不是一次性使用的,而是三天内可反复多次刷脸,想想清晨、黄昏和任一时段,哇哦,简直不要太划算太舒爽了!
因此,7月10日早上悠哉哉醒来,拉开窗帘往对面看去,传说中的“高庙”在晨曦中安然,巍峨,颇有一种庄严感,忽然就觉得离开西安是对的——从人山人海的喧嚣里奔逃出来,才算是静下心来的真正旅程。
据说,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成为一处具有宁夏地方特色建于高台上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1942年失火焚毁,1946年重建,就是眼前的这座了——因此,我特别能理解有人说,“没什么名气的寺庙,纯仿古建筑,我一般都舍弃了。”
也是我最初差点舍弃的缘由。而此刻,忽而醍醐灌顶般,想起来唐代诗人杜牧。
站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杜牧写出经典诗篇《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纵然知晓此赤鼻非彼赤壁,影响杜牧怀古伤今、借此抒怀吗?
同样的道理,纵然是复修重建,能改变多少布局和特色呢?无非是新材料作旧时妆,给这座城市和人们,乃至如我这般远道而来的留个文化的念想罢!
按理来说,昨儿下午抵达,绕外围(园区内)闲走一圈,我是有些失望了的:沿民族街的内院侧廊,明明是仿古廊儒家文化墙,以绘画及文字演绎二十四孝,摆摊设点售卖小零碎就不说了,关键是电线、管道、仪表等私拉乱接,简直凌乱不堪惨不忍睹……最搞笑的还有,进大门一个摆地摊算卦的,而他的不远处树荫下,一个脏兮兮的流浪汉——管理人员都干嘛去了,不需要维护形象的吗,不是功能单一的公园,是吧!
失望归失望,毕竟局限于外围,好像与高庙相关,又好像确乎无关。因此今晨醒来,我就恢复了兴致勃勃,催促先生洗漱收拾,去钟楼绕一圈(附近,几分钟即到)返回来,刚好能赶上高庙迎客时间。
——说来也是地方文化差异吧,我们四川的寺庙除夜间休息,几乎可以算二十四小时接待居士或游客,这高庙却有严格的时段限制。也是昨天下午抵达之后,只能绕外围走走的缘由,人家已经闭门谢客了。
中卫鼓楼作为城市的地标,跟西安鼓楼有相似性:都处在平交道口的中心转盘上,既醒目,又分流。
好像只能在四个街口驻足而望或拍拍照?毕竟在车流里穿梭特别不安全。
像我看得忘形不觉往前多踏了一步,就被个执勤警察给温声拦回了。笑容可掬又帅帅的小哥哥,让人觉出这座城市对游客们的善意,我便不再幽怨鼓楼位置的不相宜,拽了先生沿人行通道把四个街头的占位都给走了一通。
眼前这座鼓楼比西安的小巧玲珑得多,精致性倒不好对比了,毕竟设计思路不在一个层面。底基呈长方形,长宽大约一、二十米,基座门洞通四面街道,却无一例外阖紧了,显然没打算开放给游人。
基座之上是三重檐十字型歇山顶的主楼,每面3开间,3层3檐。因此,每层就有12翘角(中国古建筑里,我最喜欢的造型,以榫卯技术的斗拱结构,渲染出鸟儿振翅欲飞之感),此外,4个角嵌有石雕龙首昂然相对,主楼四面也各有小型陪楼,让人觉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钟鼓楼四门洞上方还有醒目的十六个字,东边镌刻着“锁扼青铜”, 西边是“爽挹沙山”,南边为“对峙香严”,北边刻着“控制边陲”,特别有地域性和文化感。
以蓝天白云为背景,在川流不息的熙攘里,小小的鼓楼竟也多了沉稳和镇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