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牧 于 2024-6-9 15:44 编辑
小的时候家里成分不好,爷爷是国民党营长,父亲从小娇生惯养被解放之后很不适应,在外面受了欺负就会对着我发脾气,记忆里是被打着长大的。加之我顽劣蔫坏,谁家欺负了我们就去堵人烟囱,看见仇人上茅厕就往粪坑里边扔砖头,溅一屁股稀屎。于是,我的素质十里八乡臭名远扬。但也顶多骂一骂,因为“贵公子需要好好教育”的原因,我的父亲就多了一份为民压害的好感,打我一次就和邻里亲近一分,也就慢慢从被排挤的对象融入了集体生产。
工作以来,作为独子,自然就成为家里重要的一员,我是明白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的。从学徒到师傅,一个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埋头上班,不得有半点闪失。后来机缘巧合做了点小生意,也从不冒进,最大的努力就是辨别诱惑,降低风险。修身,齐家这两者似乎就是我生存的全部意义,也就形成了我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
任何事情,最为理想的结果是对自身有益,但,“有益”的展望是要依靠认知去充分辨别其害的。若果其害过大,超过可以承受的限度,即便有益也就不用为之付出努力了。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基于对人类负责任的态度,其害也是要提前考虑起来的。首先基于“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给人工智能强制赋予使命的基本认知,就需要加紧立法,规范好其作为辅助工具的正确方向。因为他着实太强大,使其不可立心,不可滥用,否则就不是小爱,而是灭霸。
第二,作为工具,已经有了手机的前车之鉴,成了身体的延伸,已经长在了肉体之上,缺之不可活。智慧体被工具绑架,人就会有依赖,被迷惑。
打个简单的比方,今天劳资心情大好约女朋友和她闺蜜去爬山,寄情山水之间,笑看云卷云舒。不过在出发前随机分发工具,你一把砍刀,她一个网兜,我拿摄像机。于是你就会遇到树丫子就砍,她也四处寻蝴蝶,我就稀里糊涂乱按快门。山水没用来寄情,蝴蝶却抓了不少,回家赶紧三个脑袋挤一堆给照片美颜P图。
被工具绑架,忘了初心。
流氓的例子我也可以举,比如一时兴起,夫妻之间借助了成人用品,发现其妙不可言,那就更加完蛋,以后的生活也就不知羞耻离不开震动棒了。
工具好啊,工具好,就是好啊就是好。
好得冰冷,好得失去温度,好得不能再好,好得我爱你,但是没有人工智能作彩礼,你只是个好人,我们不合适就很不好了。
它最终只是工具,而不代表先进和价值观,更不能取代艺术和智慧的思考,那就是真的好。为我所用,有它很好,没有它,也不烦恼。
二十岁之前,我们的下一代还没有成熟的判断力和必要的认知,有它,或许孩子们会有短暂的快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离开它,又无所适从,没有它,似乎又与别人无法融入。
我打算,步入高中之前,尽量的让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远离人工智能,先听得安静,闻几年书香,学会从容,再去接触那些高级的东西。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求稳是我的格局限制,干不了大事是我的尿性和宿命,起码不至于让他们输掉自我,输掉一辈子。
会不会错?我想听听诸君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