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为政篇·第三章》为政必备
查看: 1257|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政篇·第三章》为政必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0-28 16: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 10:31 编辑

【导读】古代中国是人治时代。有了最好的为政原则,还得需要最好的人来实施为保证,也就是说,为政的关键在于执政的领导人,因此编撰者紧接引用十条孔子语录,就领导人的能力、格局、态度等三大方面进行讨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10-28 16:07 |只看该作者
2.3.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回,颜回,字子渊。在论语中孔子称其名颜回,同门称其字颜渊。他位列孔门十哲首位,后世尊称其颜子,孔子最得意弟子,这里首次出场。

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我与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一直点头称是,似乎很笨。他离开之后,我观察他的日常生活,发现他也能将道理发挥得很好,颜回啊不笨!

古人作文强调蓄势,孔子捧人一波三折。颜回,经过孔子这么一次先抑后扬,形象立马在我们脑海里立了起来。不过,推手颜回只是引子,主要是为了引出下面识人三问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传统译文,“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似乎有理,但有人深藏不露,如何观察他心情安与不安?李零则另辟蹊径,“所以,是现在怎么样。所由,是过去怎么样。所安,是未来怎么样。合起来,是说知人要知根知底,有彻头彻尾的了解。”现在和过去怎么样可以观察,未来是没有来,如何观察?我以为,当解“所以”为依据,解“所由”为路径,解“所安”为安放:

视其所以,看看他依据理由是什么,也就是问初心是否合义。

观其所由,观察他经过路径怎么做,也就是问过程是否合礼。

察其所安,审察他最终安放在哪里,也就是问结果是否合仁。

综上,初心问合义,过程问合礼,结果问合仁,正是孔子最关注。任何人在这三大追问下,都将真面目昭然若揭,所以孔子连声发问道,“人焉廋[sōu]哉”,这人还哪里遁形啊?“人焉廋哉”,这人还哪里遁形啊?

这是强调领导者若想有所作为,须有一套识人体系,否则无以用人。据说,清朝中兴大臣曾国藩,就专门著有相书《冰鉴》。又据《史记·魏世家》载,孔门弟子子夏的学生李克在担任魏文王的相国时,曾经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不知李克这套“五问法”,是否受启发于孔子“三问法”。

另外,孟子《离娄篇》提出,“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一个人身上存于内而表现于外的,没有哪一处强过观察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灵魂。心正则眼睛明亮而专注,心不正则眼睛昏暗而闪烁。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10-29 09:13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8 16:07
2.3.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

这一则,让我想起了一个句子:风物长宜放眼量~~~~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10-29 17:3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9 09:13
这一则,让我想起了一个句子:风物长宜放眼量~~~~

没明白你怎么跟风物长宜放眼量联想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10-29 17: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0-30 08:17 编辑

2.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传统译文说,“温习旧知识而懂得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貌似正解,其实添字解读,给“故”和“新”各添了“知识”。李零新解说,“在师说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的想法”,还是添字解读。或许大家早已默认论语杂乱无章,从而也就不会有人追问一下:为政篇里怎么突然冒出谈做老师的?如果放在谈为政的语境中解读,就可能豁然开朗了:

故,《广韵》曰“旧也”,表过去。温故,就是重温过去。

新,《广雅》曰“初也”,表当下。知新,就是明了当下。

师,不是传统理解的老师,而是通晓古今为国划策的国师一类。王充《论衡·谢短》说,“古今不知,称师如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论。

这是说,“重温过去而明了当下,就可以当国师了。”上节说领导人要识人,这里承接说领导人还要识史,正如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所理解的,“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通读《左传》就会发现,能够鉴古知今是参政议政为政的必备,大部分政论皆以鉴古知今的方式进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甚是!领悟这句话的真意,对于当政者尤其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10-29 17:51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9 17:37
没明白你怎么跟风物长宜放眼量联想的?

初看颜回,再看颜回,……最后才有定论~~~看一个人,不能轻易下定论,要在不同环境下,尤其是大环境下,观其容,听其声,看其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10-29 18:0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9 17:51
初看颜回,再看颜回,……最后才有定论~~~看一个人,不能轻易下定论,要在不同环境下,尤其是大环境下, ...

原来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0-29 18:3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9 17:51
初看颜回,再看颜回,……最后才有定论~~~看一个人,不能轻易下定论,要在不同环境下,尤其是大环境下, ...

第二节解读跟老师相关的,豆豆老师有什么不同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0-29 22:26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8 16:07
2.3.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看也;  观:谛视也;  察:复审也。
可见这三个字有层层递进的含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10-29 22:44 |只看该作者
视其所以,看他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观其所由,审视他做事的原因或机缘。
察其所安,体察他的志向和情趣,在什么样的环境能得到安适。
这也是对一个人由浅入深的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10-29 22: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4-10-29 22:44
视其所以,看他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观其所由,审视他做事的原因或机缘。
察其所安,体察他的志向和情趣, ...

手工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10-29 22:5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10-29 22:57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9 17:40
2.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老师教导学生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温习旧知识而懂得新知识 ...

温故而知新,不惟能当国师,各行各业都能称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10-29 22: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9 17:37
没明白你怎么跟风物长宜放眼量联想的?


女人能理解女人的逻辑:观其过去,察其现在,其未来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嘿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10-30 08:17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4-10-29 22:26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看也;  观:谛视也;  察:复审也。
可见这三个字有层层递进的含 ...

确实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10-30 08:19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4-10-29 22:57
温故而知新,不惟能当国师,各行各业都能称师。

确实如此,各行各业都能称师。但这里谈为政,就仅指国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10-30 08:21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0-29 22:58
女人能理解女人的逻辑:观其过去,察其现在,其未来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嘿嘿嘿

大多女人慢热,就是依据于此?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10-30 09: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0-30 09:10 编辑

2.3.3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朱熹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人因袭,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般只有一种用途。言下之意,君子应该做通才。也有从器具的容量有限来解读,说君子不器就是君子要宽容大度,海纳百川。还有说器具即工具,君子不器是说不能将人当作工具,要将人当作人,以人为本。

我以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关键是为政语境里的“君子”,下文会谈到,往往不是泛泛而指,而是既指身份上位者,又指精神居上者,是身份君子与精神君子的叠加——格局高远的领导人。再说器,《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器,意味着舍弃形而下之器,追求形而上之道,也就是有思想,因此“君子不器”是说领导人要有思想。

编撰者深怕后人领会不透,引入一个问答来补充说明。

“子贡问君子”,子贡请教如何成为格局高远的领导人。

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当他在前面推行他的思想,后面会有人遵从他思想而行。言下之意,要想成为领导人,先得自己有思想。

言,这里指思想,如“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

唯一能够传世的是思想,或许孔子是史上第一个悟到。他担任鲁国大司寇时间不长,未必留下太多可效法之事,但他率先提倡的各种为政之道,后人遵从何止万千。这里他无疑切身之谈,犹如为自己量身定做一般。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10-30 09:29 |只看该作者
【疑难辨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传统解为修身之论。朱熹注“言之于既行之后”,今人译文“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又李零解读说,“这是讲言和行的关系,即先干后说。”其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君子]先行其言而[人]后从其言”的共喻省略。所谓共喻省略,就是众所周知而不言自明,或者在对话中的你知我知而无需加以补充说明的省略。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10-30 13:22 |只看该作者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生所解甚是。
先进行发言、讨论,然后形成决议。
后,后来,后人(跟从的人)。
从,有服从、执行之意。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10-30 16:37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24-10-30 13:22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生所解甚是。
先进行发言、讨论,然后形成决议。
后,后来,后人(跟从的人)。 ...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对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10-30 16: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0-30 16:40 编辑

2.3.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人,这里首次出现。在论语中,出现“君子”107次,出现“小人”24次,其中19次用于对举“君子”,可见主要是作为君子的陪衬。

对于小人,传统有双重误解。一是身份误解,认为小人指贱民。在论语里,至少有三处可证“小人”不指贱民。首先,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上学,但孔子却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如果小人即贱民,怎么可能来个“小人学道”?其次,弟子樊迟想学种庄稼,孔子斥他“小人哉”。如果小人即贱民,孔子怎么可以收樊迟为徒?第三,“士”专用于贵族阶层,如果小人即贱民,孔子怎么可以说“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士)矣”?如果小人是指贵族下层,以上则全部可解。
那么,为什么说“小人”不指贱民,而指贵族下层呢?因为,小人的祖上也是贵族,只不过年代过于久远,如果没有因袭祖荫,五服之外就会自动降为庶人,为了谋生而充当徒卒,或投身大家族充当家臣——这就是孔子说“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十四世祖微仲,是宋国第二任国君,可见孔子是贵族之后,但事实上他早就家道败落。虽然他依然保有士的身份,但他“吾少也贱”,无论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已然小人。但是须知,小人即使“小”,也是“人”,故归属于上层贵族这个“人”类。


上篇说过,民与人相对时,民指被统治者,人指统治者。统治者又分为贵族管理层和平民被管理层。贵族管理层再分为领导层和被领导层。领导层包括天子、国君、卿大夫三级,因为被赋予了领导职能,所以统称为“君子”或“大人”。被领导层包括士,以及被管理层的庶人。因为相对于领导层的“大人”,故统称为“小人”。至于贱民,被奴役,“小人”都不算。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10-30 16:41 |只看该作者
简单来说,人与民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君子与小人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好在不同于民与人之间源于阶级血统论而鸿沟横亘,小人与君子之间源于地位差异论而留有上下通道,也就是说,小人尚有可能晋身为君子。

孔子就是基于这个背景而发愤,15岁时“有志于学”,27岁时主动向访鲁的郯国国君请教古代官制,29岁时学琴于师襄子,此后不久开办私人学校提高社会影响。期间受到访鲁的齐景公召见,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35岁那年鲁国内乱,孔子避难齐国,寄身高昭子家臣而借以进见齐景公。虽然未被启用,但回鲁后继续办学,终于在51岁时受聘出任中都宰,正式步入君子行列。治理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次年,孔子升任小司空,再升大司寇,以相礼身份陪伴鲁定公到齐鲁交界参加夹谷盟会,俨然顶尖君子。

孔子这段由小人晋身君子的经历,对创立仁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上行下效,君子是上位导引者,小人是下位被引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在于君子。也就是说,社会问题的根子在于管理,管理问题的根子在于领导者,领导者问题的根子在于领导者的精神格局。只要领导者格局高远,为政以德,那么社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无道就自然会转向有道。

但孔子看到有些君子者虽然身处上位,精神格局却与庸碌无为的下层小人没什么差别,不过是披着身份君子的精神小人罢了!因此孔子以精神格局高低为标准,对贵族阶层进行了再划分:格局高远型为君子,庸夫俗子型乃小人。孔子这一招不可谓不厉害,使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也面临被审视。

孟子读懂了孔子真意。“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正是从精神格局上而定义。只可惜后人以道德君子和道德小人来解读的千古误解,导致了人们在解读论语相关章节时,经常说不清道不明的似是而非。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10-30 16:42 |只看该作者
话说回来。孔子这个划分产生了一个重大意义,提醒了身份小人可以通过学道而格局高远,格局高远而精神君子,从而有机会转身为身份君子——这种革命性思想迎合了当时方兴未艾的养士之风,为身受世袭制压制的他们打开了一条上升通道。那些拥有贵族身份却家境贫寒的子弟,聚集到了孔子门下。孔子经历成了他们效法的路径,孔子思想成了指路他们的灯塔。

这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是从精神格局而言:

周,《说文》曰“密也”,周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厚薄。

比,《说文》曰“密也”,亲密,只对特定对象亲密,厚此薄彼。

两者都含“密”义,但有区别。周密意味着顾大局,亲密意味着小圈子。这正是身为领导者到底是精神君子还是精神小人的分野所在:格局高远者对人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庸夫俗子者对人厚此薄彼而不一视同仁。

显然,这是强调领导者不可有分别心,更不可搞小圈子。若有分别心,还只是失之偏颇。若搞小圈子,无疑公器私用,领导者大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10-30 17: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0-30 18:02 编辑

【疑难辨析】

传统译文,“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明显包含了道德评判。这要追溯到孔安国之注,“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在论语中,“周”出现21次,只有本节“忠信”解。那么这个孤例是否可靠?追溯“忠信为周”一词,出自《国语·鲁语》。继续追溯,发现《鲁语》是集合化用了《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的诗句,先是选择四段诗歌末句给出定义,“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然后总结说“忠信为周”——使臣为君王遍访贤才,尽忠求真,就是为了周全而无遗漏。孔安国断章取义“忠信为周”,使人误以为其本意为“忠信即周,周即忠信”。《邢疏》“君子常行忠信”就是受了孔注误导,给“周”字赋予道德含义。其实,“周”和“比”属于行为描述,无关道德,只涉格局。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10-30 20:07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30 16:37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对吧

跟着你学习,顺便谈一点心得。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10-30 21:20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30 16:42
话说回来。孔子这个划分产生了一个重大意义,提醒了身份小人可以通过学道而格局高远,格局高远而精神君子, ...

周:周全,周密,周正之意。人的涵盖、包容可谓周。
比:金文、篆文皆作二人依附从行状,意指同类相私。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10-31 05:05 |只看该作者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4-10-29 22:58
女人能理解女人的逻辑:观其过去,察其现在,其未来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嘿嘿嘿

还真是的。啊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10-31 05:06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30 08:21
大多女人慢热,就是依据于此?

你连女人慢热都晓得?艾玛,上哪里说理去。。。。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10-31 05:12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4-10-29 17:40
2.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传统译文说,“温习旧知识而懂得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解释为“老师”固然不妥,解释为“国师”就更奇怪——国师大人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厉害的,是谁都能当时么?我理解的“为师”,更像作为某一个方面的典范和引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