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书贴
楼主: 炉渣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书贴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25-8-29 08:34 |只看该作者

后面补作者序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发表于 2025-8-29 09:16 |只看该作者

这就完结了?待我慢慢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发表于 2025-8-29 09:17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最适合,哈!我就最不了解作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发表于 2025-8-29 15:3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再版序
    这本书是我的长篇处女作,动笔于一九九六年,初版于一九九八年。动笔的时候我还没有使用电脑,就在中国矿业大学的教工宿舍里头,我每天趴在一张淡黄色的桌面上,用那支透明的塑料管圆珠笔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我记得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正是中午,我望着我的圆珠笔,它已经面目全非,浑身缠满了胶带,很脏,像我远征的兄弟。我似乎动了感情,因为我已经决定买电脑了。我把我的圆珠笔放进了抽屉,再也没有摸过它。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有一幅顽固的画面,那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城市。这个画面当然是不存在的。我好像站在一座桥上,我的面前是开阔的城市纵深,它是冬天的景象,浩浩荡荡的屋顶上洒满了阳光。这是一个梦幻式的“大全景”。糟糕的是,我对“大全景”从来都不相信,正如我不相信“最后的统计结果”。我只相信局部,因为我们只能在局部里面生存。换句话说,只有局部才可能有效地构成存在。当我走进九十年代初期某一个城市的“局部”的时候,那是怎样一幅躁动、混乱、汗流浃背同时又人声鼎沸的场景!九十年代初期,我们还记得吗?我们的内心有数不清的搅拌车、起重机,还有迷宫一样的脚手架——它们塞满了我们的城市。我们在摩拳擦掌。为了什么?其实还没有想好。我们只是拼了老命地对自己大声疾呼:做点什么,赶快做点什么!还没有开始,我们的天才就开始启示:快来不及了。多么的迫切,多么的忧郁。
    当然,我没有能力去描绘那个时代。然而我并没有把自己手里的笔放下来。是亲爱的阿尔贝·加缪帮助了我。他对我说:“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不外乎打听那里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又怎么死去。(《鼠疫》)”好吧,那我就打听打听去。
    事情变得简单起来了。打听并描绘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是我这本书的原始动机。打听的结果非常不好,我打听到的全是自己的消息。在漆黑的深夜,在工地的尽头,我的手上拿了一把手电,手电照亮了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恰好是我。太紧张了。
    当然,稍有常识的读者不可能认为这本书写的就是我,我和书中的人物没有半点关系。书里的人物、事件、场景都是虚拟的。可是,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虚拟,这是我今天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学声乐的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返城的知青。当我回忆起他们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青衣》和《玉米》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安安静静的,一点蠢蠢欲动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一种多么美妙、多么值得期待的期期待。所以要有耐心。你不能为了得到一份礼物而焦虑,只有到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夜里,圣诞老人才会在漫天的大雪中穿过你们家的烟囱,把他的礼物放在你的袜子里,早一天都不行。这个圣诞老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就是你心迹。写作是滋补的,它可以滋补写作。
    老实说,书里的大部分内容我已经忘记了,并不是我健忘,而是我的心思早就不在这里了。毕竟是九年过去了——哪一个写作的人会用九年的时间去回忆他的旧作呢?天底下没有那样疯狂的作家。没想到作家出版社的朋友反而有心,他们愿意重新出版这部书。我找回了这本书,仔细地读,感觉并不好,真的觉得对不住作家出版社的这一番好意。我只想把这本书推翻了,重写一遍。我在无比惭愧的同时却又无比地自信:如果现在写的话,这本书一定会好很多。
    还是不要忙着惭愧,不要忙着自信。你不可以抹煞你的昨天,你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中年的男人,要是那样的话,你是一个多么无趣、多么可恶的家伙,你白吃白喝了多少回?你必须从那个时候过来,你只能从那个时候过来。所以,面对旧作,惭愧是虚荣的,自信也一样苍白。
    胡适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我同意他的话,宽容起码和自由一样重要。还是宽容吧,首先学会宽容我们自己。
    所以就要感谢。我感谢作家出版社。这样的感谢容易被当成一句套话,事实上不是。我愿意把这本书的再版看成是作家出版社对一个写作者的宽容。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于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发表于 2025-8-29 21: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8-29 08:34
全书完结


一股脑儿贴完了,回家再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发表于 2025-8-29 22:3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8-29 21:56
一股脑儿贴完了,回家再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2025-8-30 14:58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情节发展,似乎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了。。。好像谁都脱不开某种怪圈,谁又都参与制造了这个怪圈。。。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发表于 2025-8-30 15:00 |只看该作者
结局很快,有点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但真若继续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努力活着的,沧海一粟。。。。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发表于 2025-8-30 15:04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8-29 15:32
再版序
    这本书是我的长篇处女作,动笔于一九九六年,初版于一九九八年。动笔的时候我还没有使用电脑, ...

这篇后序跟我的感觉很相似。处女作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后面的文字必然在此基础上更好。而这本处女作里,我读到的基本就是这样的感觉:

我走进九十年代初期某一个城市的“局部”的时候,那是怎样一幅躁动、混乱、汗流浃背同时又人声鼎沸的场景!九十年代初期,我们还记得吗?我们的内心有数不清的搅拌车、起重机,还有迷宫一样的脚手架——它们塞满了我们的城市。我们在摩拳擦掌。为了什么?其实还没有想好。我们只是拼了老命地对自己大声疾呼:做点什么,赶快做点什么!还没有开始,我们的天才就开始启示:快来不及了。多么的迫切,多么的忧郁。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2025-8-30 17: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0 15:04
这篇后序跟我的感觉很相似。处女作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后面的文字必然在此基础上更好。而这本处女 ...


毕飞宇是有笔力的,某些地方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作为处女作,看出他对小说这种形式的驾驭还不够熟练,后半部有点散了

总体赶脚这个“性觉醒”的题材换女作家来写会处理得更好

比如欧茨,比如杜拉斯,比如武汉的池莉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发表于 2025-8-30 17: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0 15:00
结局很快,有点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但真若继续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 ...


太现实,最后一章完全不是小说,是在聊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25-8-30 18: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0 14:58
所有的情节发展,似乎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了。。。好像谁都脱不开某种怪圈,谁 ...


开初可能想法很多,想写很多,结果可能是写不下去了

按经典的说法是,如果一开始没把调子定好,后面就写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发表于 2025-8-30 18:05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8-30 17:53
毕飞宇是有笔力的,某些地方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作为处女作,看出他对小说这种形式的驾驭还不够熟练, ...

散也好,笔力不逮也好。确实后面越写,越开阔,有点不知往哪里拐,便赶紧将之前的伏笔草草圆了回来,然后打住。但还是那句话,初次驾驭长篇小说,能写到这个程度,时代感彰显,人物形象凸显,我个人觉得已经很犀利,很深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发表于 2025-8-30 18:08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8-30 18:03
开初可能想法很多,想写很多,结果可能是写不下去了

按经典的说法是,如果一开始没把调子定好,后面 ...

渣兄的这说法,跟我的读书感觉,几乎不差分毫~~~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发表于 2025-8-30 19: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5-8-30 18:05
散也好,笔力不逮也好。确实后面越写,越开阔,有点不知往哪里拐,便赶紧将之前的伏笔草草圆了回来,然后 ...


这个可以和画作个比较

可能很多人看画就关心像不像啊之类细枝末节,不关心画的布局和结构,书也是一样,细节要写好,但布局结构更为重要

这个赶脚结构没搭好,作为一个故事没讲好,小说首先是一个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发表于 2025-9-1 14:40 |只看该作者



红枣这个艺名让我想起了红豆。

一个学美声的,唱《纤夫的爱》,真的是一时不能接受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发表于 2025-9-1 14:56 |只看该作者



杀猪那一段很熟悉,真实的杀猪场景就是那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发表于 2025-9-1 15: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1 14:40
红枣这个艺名让我想起了红豆。

一个学美声的,唱《纤夫的爱》,真的是一时不能接受


想起毛宁和杨钰莹,金童玉女~~~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发表于 2025-9-1 15:2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1 14:56
杀猪那一段很熟悉,真实的杀猪场景就是那样的。


前后不搭,反差太大,不过现实就是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发表于 2025-9-1 15:57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大反转,但是反转并没给人带来希望。

更堕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发表于 2025-9-1 15:58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9-1 15:23
前后不搭,反差太大,不过现实就是如此



耿东亮的茫然与空虚代表了一代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发表于 2025-9-1 17: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1 15:57
果然是大反转,但是反转并没给人带来希望。

更堕落了。


作为小说,这本书是失败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所以作者在序言里说出版社“宽容”,这是实话,如果不是作者后来写了几本更好的,名气大了,这本也是出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发表于 2025-9-1 17: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1 15:58
耿东亮的茫然与空虚代表了一代人?


哪里是一代人,李建国和罗绮不也一样茫然空虚,谁也逃不掉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发表于 2025-9-1 17:20 |只看该作者
炉渣渣 发表于 2025-9-1 17:15
作为小说,这本书是失败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所以作者在序言里说出版社“宽容”,这是实话, ...



这部小说亮点在细节,写的太细了反而忽略了框架。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发表于 2025-9-1 20:0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5-9-1 17:20
这部小说亮点在细节,写的太细了反而忽略了框架。



细节显示了作者有才,所以会越写越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