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15-8-18 08:07 |只看该作者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白话译文:
  
  王仆射(王愉)在荆州的时候,遭到殷仲堪、桓玄的驱逐,他逃到了豫章,生死未卜。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此事后满脸忧伤,起居饮食都大不如从前。人们称他为“试守孝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发表于 2015-8-18 08:07 |只看该作者
王愉,字茂和,王恺弟,王坦之子,太原晋阳人,少践清阶。稍迁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兄弟贵盛,当时莫比。及王恭等讨王国宝,愉请解职。以与国宝异生,又素不协,故得免祸。国宝既死,出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
  
    愉至镇,未几,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举兵应王恭,乘流奄至。愉既无备,惶遽奔临川,为玄所得。玄盟于寻阳,以愉置坛所,愉甚耻之。及事解,除会稽内史。玄篡位,以为尚书仆射。”刘裕义旗建,加前将军。愉既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侮刘裕,心不自安,潜结司州刺史温详,谋作乱,事泄,被诛,子孙十余人皆伏法。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发表于 2015-8-18 08:08 |只看该作者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白话译文: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发表于 2015-8-18 08:08 |只看该作者
罗企生,字宗伯,是豫章人。多才多艺。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推举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升官,直至担任武陵太守。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让企生担任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断,企生很担心他,对弟弟遵生说:“殷侯仁义但没有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与他同生死。”仲堪果然败走,文武官员中没有人送他,只有企生跟随着他。路过企生家门口,遵生说:“作这样的分离,怎么可以不拉拉手?”企生调转马头伸出手,遵生有力气,就把企生从马上拉下来,对他说:“家中还有老母亲,你想要到哪里?”企生擦着眼泪说:“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为它而死。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一家中有忠有孝,又有什么遗憾!”遵生把企生抱得更紧。仲堪在路边等待企生,企生远远地喊着:“我与你同生死,请等我一会儿。”仲堪看到企生没办法挣脱,就鞭打着马离开。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5-8-18 08:09 |只看该作者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白话译文:
  
  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王恭没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5-8-18 08:10 |只看该作者
王恭(?—398年),字孝伯,东晋太原晋阳人。卒于晋安帝隆安二年。王蕴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少有美誉,清操过人。容貌美好,时人称赏他“濯濯如春月柳”。王恭曾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与王忱齐名友善,但后来二人失和。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尝称誉之:“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
  
    起家为著作郎,叹道:“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累迁吏部郎,历建威将军。孝武帝时,为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慕容垂入侵青州,王恭遣偏师御敌,失利,降号辅国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等小人,王恭经常正色直言,为道子所忌。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四月,王恭以除王国宝为名向都城建康进军,司马道子赐死王国宝、诛杀王绪以求罢兵,王恭还兵京口。不久,司马道子任用王愉为江州刺史,以制约外镇的王恭、庾楷等。隆安二年(398年),王恭计划第二次率北府兵进军建康,桓玄、殷仲堪一同响应,推王恭为盟主。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派人以重利说动北府军将领、王恭属下刘牢之倒戈,王恭兵败,被司马道子杀害于建康的倪塘。王恭的五子及其弟王爽、王爽兄长的儿子秘书郎王和、孟璞、张恪一同遇害。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5-8-18 08:12 |只看该作者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白话译文:
  
  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5-8-18 08:14 |只看该作者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白话译文:

    孔仆射(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仆射是太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发表于 2015-8-18 08:15 |只看该作者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白话译文:
  
  吴道助(吴坦之)、吴附子(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康伯当时为丹阳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康伯说:“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也很欣赏二人。后来韩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道助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弟吴附子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5-8-18 08:16 |只看该作者
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韩伯传》)。关于他《周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其《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易研究的内涵。他关于《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注,已被收入《十三经注疏》。

使用道具 举报

221
发表于 2015-8-18 08:17 |只看该作者
言语篇第二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5-8-18 08:18 |只看该作者
  1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白话译文: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5-8-18 08:19 |只看该作者
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5-8-18 08:19 |只看该作者
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5-8-18 08:19 |只看该作者
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5-8-18 08:19 |只看该作者
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5-8-18 08:20 |只看该作者
  边让其人:
  
  边让[公元?年-二0 八年]字文礼,陈留浚仪人。
  
  让善占射,能辞对,宾客满坐,莫不羡其风。府掾孔融、王朗并修刺候。议郎蔡邕亦深敬之,以为宜高任,复上书推荐。时年只二十余。后以高才屡擢进,迁出为九江太守。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乡。恃才气不肯屈事曹操,且多轻侮之言。建安中,有乡人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著有《章华赋》,今尚存。(见《后汉书文苑传》)余文皆散失。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辩博,能属文。作章华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讽也。大将军何进闻让才名,欲辟命之,恐不至,诡以军事征召,既到,署令史, 进以礼见之。让善占射],能辞对,时宾客满堂,莫不羡其风。府掾孔融、王朗并修刺候焉。 议郎蔡邕深敬之,以为让宜处高任,乃荐于何进曰:“伏惟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发旧德,并为元龟。虽振鹭之集西雍,济济之在周庭,无以或加。 窃见令史陈留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髫□夙孤,不尽家训。及就学庐,便受大典,初涉诸经,见本知义,授者不能对其问,章句不能逮其意。心通性达,口辩辞长。非礼不动,非法不言。若处狐疑之论,定嫌审之分,经典交至,捡括参合,觽夫寂焉,莫之能夺也。使让生在唐、虞,则元、凯之次,运值仲尼,则颜、冉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而已者哉!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复随辈而进,非所以章绬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传曰:‘函牛之鼎以亨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邕窃悁邑,怪此宝鼎未受牺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脔割之闲,愿明将军回谋垂虑,裁加少纳,贡之机密,展之力用。若以年齿为嫌,则颜回不得贯德行之首,子奇终无理阿之功。苟堪其事,古今一也。” 让后以高才擢进,屡迁,出为九江太守,不以为能也。 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家。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建安中,其乡 人有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文多遗失。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5-8-18 08:20 |只看该作者
  袁阆(làng )其人:
  
  袁阆,字奉高,东汉慎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汉末士人。
  
  汝南先贤传曰:“袁阆字奉高,慎阳人。友黄叔度于童齿,荐陈仲举于家巷。辟太尉掾,卒。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奉高之器,譬诸泛滥,虽清易挹也。’”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译文:荀慈明和汝南袁阆见面时,袁阆问到颍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首先提及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话他说:“才德之士只能依靠亲朋故旧来举荐吗?”慈明说:“您责难我,依据什么经典?”袁阆说:“我刚才问到国士,你却说到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您的!”慈明说:“当初祁奚举荐人才时,对内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敌,大家认为他最为公正无私。周公旦作《文王》诗时,不谈论尧、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热爱亲人之意的表现。《春秋》的理论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视为疏的。况且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这种作法,不是违反了道德标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15-8-18 14:53 |只看该作者
  2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白话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5-8-18 14:53 |只看该作者
徐稺其人:

    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发表于 2015-8-18 14:54 |只看该作者
  3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白话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5-8-18 14:54 |只看该作者
  3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白话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5-8-18 14:55 |只看该作者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5-8-18 14:55 |只看该作者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发表于 2015-8-18 14:55 |只看该作者
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发表于 2015-8-18 14:55 |只看该作者
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5-8-18 14:57 |只看该作者
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5-8-18 14:57 |只看该作者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七子”中,他年辈最高,政治态度与其他6人不同。献帝时任北海(山东寿光)相,世称孔北海,又任少夫、大中大夫等职。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因非议曹操,被杀。其散文辞藻华丽,多用骈句,但能以气运词,有新变化。曹丕《典论·论文》称他:“体气高妙,有过人着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代表作《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都显示这种特色。诗仅存7首,其中《杂诗·岩岩钟山首》写远大怀抱,情辞慷慨;《远送新行客》写丧子的悲痛,情致哀婉,都富有抒情色彩。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5-8-18 14:58 |只看该作者
  4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白话译文: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5-8-18 14:59 |只看该作者
  5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白话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