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5-8-17 08:36 |只看该作者
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包含了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礼记.曲礼》谓:"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15-8-17 08:37 |只看该作者
刘惔(约公元三四五年前后在世)字真长,世称“刘尹”,沛国相人。生卒年不详,约晋穆帝永和元年前后在世,年三十六岁。少清远有标格,与母寓居京口,织芒屩为养。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濛并为谈客。累迁丹阳尹,为政清静,门无杂宾。知桓温有不臣之迹,请帝勿使居形胜地。帝不纳。温伐蜀,惔以为必克,后竟如其言。卒后,孙绰诔之云:“居官元官官之事;处事元事事之心。”时人以为名言。惔著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15-8-17 08:38 |只看该作者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白话译文:
  
  谢公(谢安)夫人教育孩子,一次她问太傅:“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 谢公回答道:“我总是用身教来教育孩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15-8-17 08:40 |只看该作者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白话译文:
  
  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的床榻上,尘土不让拂拭,见上面有老鼠的行迹,心里还挺高兴。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简文帝很不高兴。下属要弹劾参军,简文帝告诫说:“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这样怕是不好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15-8-17 08:40 |只看该作者
司马昱(320-372),字道万,河内温县人,司马绍之弟。生于晋元帝大兴三年,卒于咸安二年,年五十三岁。(历代帝王疑年录作生于大兴四年,卒于咸安二年,年五十二。此从历代名人年谱并参晋书本纪)幼岐嶷,为元帝所爱。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初封琅邪王,后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15-8-17 10:4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15-8-17 16:57 |只看该作者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衤军)邪?”范笑而受之。
  
  白话译文:
  
  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疼吗?”范宣回答:“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哭啊。”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15-8-17 16:59 |只看该作者
  范宣,字宣子,陈留(今河南陈留东北)人。博综群书,徵并不就。戴达从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苟卫之后,推为第一。《世说新语、曰书本传、历代名画记》。
  
  自幼便喜隐遁,性情内向。在学习上刻苦自励,于是博通典籍,精于《三礼》。家境贫寒,亲自耕作度日。父母死后,他背土成坟,在墓侧结庐而居,以尽孝道。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太尉郗鉴任他为主簿,朝廷征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都拒而不就。太守殷羡见其茅屋破陋,要给他修建新屋,也被婉辞拒绝。庾爰之因其家境长期贫寒,又遭遇荒年和疾病流行,送去许多东西,宣也拒而不受。自魏正始以后,《老》、《庄》之学盛行,但他言谈从不涉及老、庄。宣招集生徒,以讲授儒学为业。谯国名士戴逵等都闻风敬慕,自远方前来求教。东晋孝武帝太元中,博通儒学的范宁任豫章太守,他在郡设立乡校,常有弟子数百人。从此江州两地人士并好儒学。宣卒年五十四岁。这一时代,儒者多注重学《三礼》,而《三礼》中的《仪礼》,对《仪礼》中《丧服》篇比汉代经师讲得更详细,也更烦琐。讨论丧服的等差区别,主要是依据亲疏、尊卑等级来决定。晋成帝咸康末年,殷浩问范宣,天子、诸侯之臣退职时,按照身份等级所规定的丧服制度有无同异时,范宣认为,由于古代礼制的残缺,有关天子的典章制度多不完整,不过战国时国君之礼还存在。按《礼》的规定,臣下退职便要为旧君齐衰(五服之一)三月,天子之臣--诸侯也是如此。他指出,《公羊传》曾说,诸侯在位一年后称即位,由此可知天子在位一年也称即位。以此类推,则臣下丧服的制度也是相同的。万蒋问他,嫡孙死后无嫡长子,次子的后代是否有资格入祖牌?他认为可以。理由是依照《礼》的规定,为祖后三年。可不分嫡庶,这种情况都可继承,何况有孙。他主张非嫡孙为祖父服孝,并无二样。其它如《答兄子问四祖迁主礼》、《二墓论》、《答雷孝清问》等有关丧葬的问题,他都依据僻》的规定,表明自己的观点。所著《周易说》八卷、《礼记音》二卷,已佚。其有关“礼”的答问,散见于杜佑的《通典》中。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校辑。
  
  他的社会地位方面,在江南传经业授业,学徒广众,对儒学的传播以及对古代丧仪的规定,于后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故唐人评论他说:“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通儒之高尚者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15-8-17 17:00 |只看该作者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白话译文:
  
  王子敬(王献之)病重,请道士来家消病祛灾,按道家要求,应忏悔自己的过失,道士问子敬:“你历来有什么过失?”子敬回答:“我没觉得有什么别的事情,只记得和郗家离婚这件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15-8-17 17:01 |只看该作者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15-8-17 17:01 |只看该作者
王献之一生中有两位正妻。一位是他的表姐郗道茂;一位是东晋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褔。另外,王献之与其妾桃叶的故事历来是民间传说中热门的话题,据说他曾作《桃叶歌》以送佳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15-8-17 17:02 |只看该作者
原配郗道茂
  郗道茂与王献之青梅竹马,相识相知。“东床快婿”王羲之娶的妻子就是郗鉴的女儿,也就是郗道茂的亲姑姑。王羲之不仅与郗昙姻亲关系紧密,而且交情深挚,有书记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年是赠给郗昙做殉葬品,后因战乱被军阀掘墓盗出。郗道茂到婚嫁年龄,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献之向郗家提亲。王羲之和郗昙均是公元361年离世,而王献之的母亲于早前也已去世。当时两人成婚不久,面对至亲故去的接二连三打击,两人相互扶持,共济患难。郗道茂和王献之少年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献之虽然一生宦途顺利,但其人狂傲不羁,宦情淡泊,热衷于书画艺术,钟情碧水秀山之间,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妇随,两情洽洽。郗道茂与王献之生有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后无所出。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15-8-17 17:02 |只看该作者
续娶新安公主
  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离婚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为拒婚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后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动不便。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亲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15-8-17 17:03 |只看该作者
据《晋书》,王献之离婚后曾写信与郗道茂,有记载的内容如下:“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王献之对道茂一直心怀愧疚,在他奄奄一息之际,做法的道士问他平生有何憾事,他长叹道:“没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后悔与郗家离婚。”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15-8-17 17:04 |只看该作者
简文帝与徐贵人(徐淑媛)所生之女司马道福(余姚公主、亦称新安愍公主),许配给东晋大将、明帝之婿桓温的儿子临贺郡公桓济。宁康元年(373),孝武帝即位之初,驸马桓济却与其兄桓熙参与了欲杀害叔父、时任车骑将军兼都督七州军事的桓冲的秘谋。此事败露了。桓温在临死之前下令拘捕了儿子熙、济。于是,孝武帝废除了桓济的驸马,把他流放到长沙。
  
    孝武帝决定将新安公主改嫁王献之。可这年孝武帝才11岁,他能够如此决断么?显然,这是独综朝政的谢安与王坦之、王彪之等重臣的决定,也是新安公主的母亲徐贵人的意愿。谢安必定觉得这样是对得起忘年交王羲之的。此年,王羲之高龄71了,谢安才54岁。谢安还是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王凝之妻子的叔父。正因为还加上了谢与王两家联姻这层关系,所以,谢安才作主将新安公主改嫁王献之。他把王献之拉进了皇宫,是给王献之提供了一条直接进入皇权高层的快车道。如此美意厚爱,却是给王献之的女儿埋下了一颗大灾大难、大悲大苦的种子。如此结果,谁何曾想到?年幼的孝武帝在谢安等导演下,在王献之已有妻子、而且夫妇感情还和谐的情况下,仍挑选他为驸马。于是,王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
  
    王献之四十一岁时,才和新安公主有了一个女儿,取名叫神爱。此后新安公主的生活就史无记载了,估计在王献之死后不久也去世。女儿神爱后来做了皇后。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15-8-17 18:1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15-8-17 21: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读来令人唏嘘,休妻再娶,对这些帝王将相真是无语,为了政治利益什么都可干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15-8-17 21: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让人想起汉武帝追魂李夫人梦里相会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15-8-17 21:42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8-17 21:09
读来令人唏嘘,休妻再娶,对这些帝王将相真是无语,为了政治利益什么都可干出来。

太平公主当年不也是?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15-8-17 21:43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8-17 21:16
让人想起汉武帝追魂李夫人梦里相会的事情。

好象皮影是这么来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15-8-17 21:43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8-17 21:16
让人想起汉武帝追魂李夫人梦里相会的事情。

好象皮影是这么来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15-8-17 21:43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8-17 21:16
让人想起汉武帝追魂李夫人梦里相会的事情。

好象皮影是这么来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15-8-17 21: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7 21:43
好象皮影是这么来的吧

是吗?原来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015-8-17 21: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7 21:42
太平公主当年不也是?

一般公主都这样吧,包括文成公主这样闻名遐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15-8-17 21: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5-8-17 21:43
好象皮影是这么来的吧

记得大明宫词里那个皮影就非常美丽,听得人无比忧伤,电视里是李治与贺兰一起表演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15-8-17 21:55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8-17 21:53
记得大明宫词里那个皮影就非常美丽,听得人无比忧伤,电视里是李治与贺兰一起表演的。

我没看过那部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15-8-18 08:03 |只看该作者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白话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他就拣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要给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他常常对子弟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15-8-18 08:04 |只看该作者
  殷仲堪[公元?年-至399年],字不详,陈郡人,殷融之孙。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隆安三年。能清言,与韩康伯齐名。调补佐著作郎,谢玄请为参军。又为长史,领晋陵太守。父病,仲堪衣不解带,执药挥泪,遂眇一目。父丧服终,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授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镇江陵。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安帝时,与桓玄战。兵败,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仲堪与从兄觊均以擅文学著名,各有著述。《隋书志》纂有杂论九十五卷,并行于世。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15-8-18 08:05 |只看该作者
  41 初,桓南郡、扬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白话译文:
  
  当初,桓南郡(桓玄)和杨广一同劝说殷荆州(殷仲堪),应该撤掉殷觊的南蛮校尉一职,以树立自己的权威。殷觊很快得知了他们的意图,就趁着行散的时候,迅速离开驻地,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预先知道这件事。殷觊神态洒脱,就像古代楚国的子文,三罢令尹而无愠色,当时人们因此而赞扬他。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15-8-18 08:06 |只看该作者
  殷觊其人,字伯通,陈郡人,殷融之孙。生年不详,约卒于晋安帝隆安二年。性通率有才气,与从弟仲堪俱知名。太元中,以中书郎擢南蛮校尉,莅政清明,政绩肃举。仲堪将兴兵内伐,觊密谏,仲堪不从,遂以忧卒。追赠冠军将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